肝脏血流灌注显像是利用肝脏双重血供的特点,即2/3血供来自门静脉,1/3血供来自肝动脉,采用弹丸式静脉注射显像剂,如99Tc-HAS、99Tc-RBC、99Tc-Dx,分别采集肝血流灌注相动脉期、肝血流灌注相静脉期、肝血池平衡期,通过三期肝脏显像特点来诊断疾病,主要用于诊断肝血管瘤和鉴别肝内占位性病变。目前,超声、CT、MRI等影像学诊断技术非常成熟,不仅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收,而且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均优于核医学检查技术。因此,肝脏血流灌注显像在临床上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技术来应用。
1.出现腹部包块、右上腹隐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等消化不良症状,其他检查未明确病因者。
2.考虑有肝血管瘤或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
1.护士消毒受检者肘静脉皮肤及其周围皮肤,通过肘静脉注射显像剂。
2.受检者在医生指导下仰卧于SPECT检查床上,双手抱头,保持体位不动。
3.随后机器会转动进行显像,采集图像过程中若需要变化体位,受检者配合医生口令转动体位即可。
4.患者下检查床到规定区域等待30~120min,到时间后受检者再次进入检查室重复检查。
5.检查结束后,即可离开检查室。
肝脏血流灌注显像未见明显异常:肝血管灌注相动脉期肝区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肝血流灌注相静脉期肝区放射性逐渐浓聚,高于肾脏,肝血池相平衡期肝区放射性分布均匀,低于脾影,肝脏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肝血管灌注相右/左肝内见局限性无放射性灌注区,平衡期无填充,余肝内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肝囊肿者<5cm,没有自觉症状需要定期复查随访,暂不需要处理;如囊肿短期内生长迅速或囊肿较大有压迫症状,需要囊肿开窗引流术。若是肝脓肿,建议在肝脏外科就诊,进行抗炎治疗,必要时经肝穿刺引流脓液。
右/左肝内见局部动脉血供增强,平衡期有填充,余肝内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必要时完善如CT或MRI增强扫描,并结合肿瘤标记物及病史、化验来进一步判断占位性质。
肝血管灌注相动脉期肝区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肝血流灌注相静脉期肝区放射性逐渐浓聚,高于肾脏,肝血池相平衡期右/左肝内见局限性过度填充。
若血管瘤<5cm,生长缓慢或位于肝实质内包裹,则不需要处理;血管瘤较大>10cm或>5cm、位于肝边缘或生长速度较快以及有自觉症状,建议到肝胆外科门诊就诊,必要时腹腔镜或开腹行肝血管瘤切除术。
肝弥漫性动脉灌注增强,平衡期有填充,肝脏体积缩小,比例失调。
建议到肝胆外科就诊定期复查肝胆B超及CT,并找到肝硬化原因如药物、乙肝或丙肝病毒以及酒精,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阻断诱因并必要时保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