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的表面解剖
分为游离龈、龈乳头和附着龈三部分。
游离龈
是牙龈的边缘围绕牙颈部但不与牙体相附着的游离可动部分,色泽比附着龈稍红。游离龈与牙体表面之间有一环状狭小的楔形空隙,称为龈沟,正常深度0.5~3mm。超过3mm时,通常被认为是病理性的,称为牙周袋。龈沟底部为结合上皮冠方,内壁为牙釉质,外壁衬以龈沟上皮。
附着龈
位于游离龈的根方,附着于牙体及牙槽嵴,颜色粉红,质地坚韧,表面有许多呈橘皮样凹陷的小点称点彩。点彩的明显程度因人而异。当附着龈发生炎症时,由于组织水肿点彩消失。附着龈与游离龈相连处常常出现的凹沟称为游离龈沟。
牙间乳头
和龈谷呈锥状体充填在相邻两牙牙间隙部分的牙龈,又称龈乳头。在后牙龈乳头颊舌侧较高,在两牙邻面接触点下方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像山谷,称为龈谷。在前磨牙区龈谷底形如楔形,在后牙区变为低平。
牙龈的组织结构
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层和固有层的结缔组织一起将牙龈直接附着在牙体上,这种特殊的结构称为牙龈结合。
上皮层
从功能上分为牙龈上皮、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
牙龈上皮
指覆盖在牙龈外表面止于龈缘顶部的口腔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其表层通常为不全角化,上皮钉突狭长而密集,加强了上皮与固有层的连接。
龈沟上皮
牙龈上皮越过龈缘向龈沟内延续并覆盖于龈沟外壁的部分,即为龈沟上皮。此上皮表面无角化,有上皮钉突。而易破裂。
结合上皮
是牙龈上皮附着于牙体表面的部分。从龈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的表面。结合上皮是无角化的鳞状上皮,含数层扁平细胞,其长轴与牙面平行,无钉突。
固有层
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无大血管。胶原纤维集合成束,按照排列方向可以分为下列五组。
龈牙组
此纤维一端埋于牙颈部的牙骨质,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分散于牙龈中,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它是牙龈中最大的一组纤维。
牙槽龈组
一端埋于牙槽骨内,自牙槽嵴向牙冠方向展开并分散于牙龈中,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
环形组
分布在环绕在牙颈部的游离龈中,呈环形排列。这组纤维最小,并且穿插缠绕于其他纤维束之间,有助于游离龈附着在牙体上。
牙骨膜组
纤维起自牙颈部牙骨质,越过牙槽嵴外侧皮质骨的骨膜,进入牙槽突、前庭肌和口底。其功能是将牙向牙槽窝内牵引。
越隔组
纤维位于相邻两牙之间、是连接相邻两牙的一组强大的纤维束。纤维起自牙颈部的牙骨质,呈水平方向越过牙槽嵴顶,止于邻牙牙颈部的牙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