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腺囊肿早期图片

本文由有来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概述

  • 舌下腺囊肿并没有明显的早晚分期,一发病即在口腔内出现浅紫蓝色囊肿,或表现为下颌下部肿大。

  • 舌下腺囊肿可由于腺体导管堵塞引起,也可因为腺体破损,黏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所致,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症状

舌下腺囊肿在临床上不区分早中晚期,但是可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哑铃型3种类型。
单纯型
占舌下腺囊肿的大多数。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常位于口底的一侧,有时可扩展至对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日后创口愈合,囊肿再度长出。囊肿发展很大时,可引起吞咽、语言及呼吸困难。

单纯型舌下腺囊肿图

口外型
又称潜突型。囊肿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低头时因重力关系,肿物稍有增大。穿刺可抽出蛋清样黏稠液体。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图

哑铃型
为上述两种类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下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哑铃型舌下腺囊肿图

病因

舌下腺囊肿发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黏膜又持续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此被称为潴留囊肿。另一种是由于腺体破损,黏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囊肿,称为外渗性囊肿。

诊断

本病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确诊。典型的舌下腺囊肿在口底一侧黏膜下,呈浅紫蓝色,囊壁薄,质地柔软,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口外型舌下腺囊肿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囊肿破溃流出蛋清样液体,暂时消失,数日后囊肿长大如前。

治疗

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方法是完整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在全部切除舌下腺后,将囊腔内的囊液吸净,在下颌下区加压包扎。对婴幼儿及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舌下腺切除的患者,可行简单的成形性囊肿切开术,即袋形缝合术,切除覆盖囊肿的部分黏膜和囊壁,放尽液体,填入碘仿纱条。待全身情况好转或婴儿长至4~5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

参考文献

[1]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专家组编.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2019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558-559.

展开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