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腺囊肿临床表现为浅紫蓝色囊肿,囊肿破裂后流出黏稠蛋清样液体。
舌下腺囊肿大多是外渗性黏液囊肿,是舌下腺排泄管破裂后,腺体分泌的黏液外渗到周围组织所致。
舌下腺囊肿可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及哑铃型。
单纯型舌下腺囊肿
囊肿位于一侧口底舌下区,呈浅紫蓝色,半透明状。囊肿较大时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日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
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低头时因重力关系,肿物稍有增大
哑铃型舌下腺囊肿
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下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舌下腺囊肿形成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于损伤等原因导致导管破裂,黏液外渗入周围组织间隙而形成囊肿,这种为主要成因。另一种是由于导管远端部分阻塞,分泌物潴留扩张形成有上皮衬里的囊肿,这种占极少数。
颌下区囊性肿物呈淡蓝色,无疼痛,触之柔软,不可压缩,穿刺液为蛋清样黏稠液。且淀粉酶实验为阳性,即可确诊本病。
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会造成复发。对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舌下腺切除的患者及婴儿,可做简单的袋形缝合术,待全身情况好转或婴儿长至4~7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术。
[1]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4.
[2]张震康,俞光岩,徐韬主编;刘宏伟,刘云松主编助理.实用口腔科学 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张志愿主编.口腔科学 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