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是在痛风患者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坚硬如石的结节,痛风石大小不一,小的如芝麻,大的如鸡蛋。
痛风石是由于尿酸钠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形成的结节肿。
痛风石表现为突起于皮肤表面的圆形结节。最常见于耳轮处,也多发生于拇趾的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处。初次发生的痛风石,表面皮肤呈黄白色,质硬度中等,一般没有明显的压痛和波动感,大的如白果,小的如绿豆;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病史的延长,痛风石可逐渐增大,数目也可由最初的1~2个逐渐增多至几十个,并波及多个关节周围。时间长久的痛风石,会使其表面皮肤由黄白色转为黄褐色或褐色,质地也更硬;痛风石逐渐增大后,其外表皮肤可能变薄溃破,形成瘘管,排出白色的尿酸盐结晶物,经久不愈。
痛风石可见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由于嘌呤代谢障碍产生尿酸过多,尿酸盐以细小针状结晶沉积于软组织,产生慢性炎症及异物反应,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肿。周围被上皮细胞、巨核细胞所包围,有时还有分叶核细胞的浸润,形成异物结节。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外在表现、触诊和辅助检查等作出诊断。辅助检查可穿刺或活检内容物,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有呈双折射的棒状结晶,则为典型的针状单尿酸盐结晶。
痛风石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需要维持好血尿酸,急性期可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期可使用丙磺舒、苯溴马龙、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同时饮食上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手术治疗包括关节镜、三棱针针刺、针刀治疗以及局部手术等方法。
[1]代榭著.痛风病的治疗与调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7:16-17.
[2]徐洪莲,王静主编.常见伤口解析与护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05:36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