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屑风在临床上多指脂溢性皮炎,主要有鳞屑型和结痂型两种。鳞屑型可见红斑并伴有脱屑,结痂型可见油腻性结痂伴有轻度渗出液。
白屑风病因不明,可能与细菌感染、免疫、遗传、精神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皮损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以头、面、胸及背部等处多见。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本病慢性经过,可反复发作。颜面部好发于眉弓、鼻唇沟及胡须区域,常扩展至发际边及耳后,呈红斑及油腻性脱屑。躯干部皮损散发,毗邻者融合形成多环形或地图状等,覆有油腻性鳞屑。有时轻度渗出;搔抓可继发感染,甚至发展成红皮病。
头皮损害主要有两种类型:
鳞屑型
常呈红斑或红色毛囊丘疹并有小片糠秕状脱屑,头发稀疏或脱落。
结痂型
多见于肥胖者,头皮厚积片状,覆以油腻性黄色结痂,痂下炎症明显,可见糜烂、渗出。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遗传性皮脂溢出体质)、细菌(马拉色菌)感染、脂质增多、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有关,精神因素、维生素B缺乏、嗜酒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此病。
白屑风可根据头皮部位的典型皮损可做出诊断,如患者存在红斑伴脱屑或头皮处有油腻性结痂。
调节饮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避免过度清洁皮肤、摩擦皮肤,对皮损恢复有一定作用。使用外用药物可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常用药有硫黄、水杨酸、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少量渗出、糜烂部位可用1%雷凡诺尔锌氧油,头部皮损可用含酮康唑的香波洗头。瘙痒剧烈时可予以止痒镇静剂;补充维生素B族或锌剂;真菌感染或泛发性损害可用伊曲康唑;细菌感染时用四环素或红霉素;范围较大、炎症明显,甚至有红皮病倾向旦无禁忌证时,可短期内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1]赵辨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第2版[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张学军,郑捷主编,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