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什么样的症状表现

本文由有来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概述

  • 痛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泌尿系统尿酸性结石和痛风石形成等。

  • 痛风是由于慢性嘌呤代谢障碍所导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占绝大多数。

症状

痛风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常有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可分为四个阶段,介绍如下:

无症状期

仅有血尿酸波动性或持续性增高。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甚至终身无临床症状,称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急性关节炎期

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初发时往往仅累及小关节,后发展为多关节受累。以足拇趾的趾关节为好发部位。第一次发作通常在夜间,数小时内局部关节即出现红、肿、热、痛,并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与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疼痛十分剧烈,轻度按压便可有剧烈疼痛。

局部关节红肿图

间歇期

少数患者终身可只发作一次便不再复发,也有偶尔5~10年后复发,一般在6个月至2年内会第二次发作。通常病程愈长、发作愈多,病情也愈重,并出现X线改变。

慢性关节炎与肾病变期

  • 慢性关节炎:多见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规则反复发作者。此期关节炎发作较频,间歇期缩短,疼痛日益加剧,甚至发作后不能完全缓解。痛风石为本期常见的特征性表现,常见于耳廓、跖趾、指间、掌指、肘等关节附近,亦可见于尺骨鹰嘴滑车和跟腱内。若痛风石形成过多并毁损关节,可致手足畸形功能障碍。痛风石表面的皮肤可变得十分薄弱,一旦溃破可排出白色粉末状尿酸盐结晶,此时病变一般已至晚期。

掌指关节痛风石图痛风石表面破溃图

  • 肾脏病变:过多的尿酸盐沉积在肾间质内,可导致痛风性肾病。可出现血尿,部分患者以痛风性肾病为最先的临床表现,易与肾小球肾炎和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病混淆。此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尿酸性肾结石,以尿酸性肾结石为首发表现。

血尿图

肾结石图

病因

原发性痛风是先天性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绝大多数为尿酸排泄障碍,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继发性痛风主要由于肾脏疾病、药物、肿瘤化疗或放疗等所致。特发性痛风是原因未知的痛风。临床上5%~15%高尿酸血症病人会发展为痛风。急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长期尿酸盐结晶沉积招致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形成异物结节即痛风石。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家族史、发病年龄,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增高,关节腔穿刺去滑囊液,可测得尿酸盐结晶,可确诊本病;急性关节炎期服用秋水仙碱后症状迅速缓解,具有诊断意义。

治疗

一般治疗

限制蛋白质摄入,不进高嘌呤食物,严格戒酒,避免诱发因素,鼓励多饮水,宜服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晨尿呈酸性时,加服乙酰唑胺,可使尿保持碱性。

急性关节炎期的治疗

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可服用秋水仙碱控制痛风性关节炎,也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如吲哚美辛、炎痛喜康、萘普生、布洛芬、保泰松和羟保泰松等。对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无效、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

间歇及慢性期的治疗

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治疗,合理应用具有抑制尿酸合成与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控制高尿酸血症。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主要有别嘌醇,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不能氧化为尿酸。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包括丙磺舒(羧苯磺胺)、磺吡酮(苯磺唑酮)、苯溴马隆,同时应口服碳酸氢钠。

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治疗

由尿酸性肾病所致者,应立即给予乙酰唑胺,同时静脉补充足够的水分,适量滴注碳酸氢钠液,可静注呋塞米增加尿量,尽早给予别嘌醇。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显著者,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肾盂或输尿管尿酸性结石所致尿路梗阻引起的急性肾衰竭,除使用别嘌醇和碱化尿液外,可先行经皮肾造口术,待病情稳定后再去除尿路结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93.

[2]杜建玲.内分泌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285-299.

[3]葛均波,徐永健,王辰,等.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61-864.

展开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