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正常体温受活动、进餐、情绪、昼夜节律、环境温度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日常会略有波动。
人体正常体温为口温37℃(36.2-37℃),肛温37.5℃(36.5-3.7℃),腋温36.7℃(36-36.7℃),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体温可因一些内在因素而发生波动,但这种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通常体温在一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波动,表现为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或日节律。体温的日节律取决于生物体的内在因素,而与精神活动或肌肉活动状态等无关。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相对稳定,当某种原因使体温异常升高或降低时,若超过一定界限,将危及生命。
脑组织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当脑温超过42℃时,脑功能将严重受损,诱发脑电反应可完全消失。
因此,发热、中暑等体温异常升高时,及时应用物理降温等方法以防止脑温过度升高至关重要。
反之,当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功能降低,低于34℃时可出现意识障碍,低于30℃时可致神经反射消失,心脏兴奋传导系统功能异常,可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
当体温进一步降低至28℃以下时,则可引起心脏活动停止。
[1]孙玉梅,张立力.健康评估.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8.
[2]王庭槐.生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