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位置图

本文由有来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概述

  • 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横卧于腹后壁。

  • 胰腺是狭长的三棱形,呈灰红色,长17~20cm,宽3~5cm,厚1.5~2.5cm,重82~117g。

位置

胰腺在第1~2腰椎水平高度,横卧于腹后壁。胰腺前面被覆腹膜与胃相邻,后方有下腔静脉、胆总管、肝门静脉和腹主动脉等重要结构。右端被十二指肠环抱,左端抵达脾门,胰腺的上缘约平脐上10cm,下缘约相当于脐上5cm处。胰腺的位置图

结构

胰腺可分头,颈、体、尾4部分,内部包含胰管。头、颈部在腹中线右侧,体、尾部在腹中线左侧

  • 胰头:为胰腺右端膨大的部分,位于第2腰椎体的右前方,其上、下方和右侧被十二指肠包绕。在胰头的下部有一向左后上方的钩突。在胰头右后方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常有胆总管经过,有时胆总管可部分或全部被胰头实质所包埋。

  • 胰颈:是位于胰头与胰体之间的狭窄扁薄部分,长2~2.5cm。胰颈的前上方邻接胃幽门,其后面有肠系膜上静脉和肝门静脉起始部通过。

  • 胰体:位于胰颈与胰尾之间,占胰的大部分,略呈三棱柱形。胰体横位于第1腰椎体前方,故向前凸起。胰体的前面隔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故胃后壁癌肿或溃疡穿孔常与胰体粘连。

  • 胰尾:较细,行向左上方至左季肋区,在脾门下方与牌的脏面相接触。因胰尾各面均包有腹膜,此点可作为与胰体分界的标志。由于胰尾与脾血管一起,位于脾肾韧带两层之间。

  • 胰管:位于胰实质内,偏背侧,其走行与胰的长轴一致,从胰尾经胰体走向胰头,沿途接受许多小叶间导管,最后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内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偶尔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腔。在胰头上部常可见一小管,行于胰管上方,称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主要引流胰头前上部的胰液。

胰的结构图

功能

胰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组成。外分泌部分泌胰液,经胰管排入十二指肠,有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功能。胰腺的内分泌部即胰岛,主要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调节血糖的代谢。胰腺的内分泌腺又包含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每种细胞具备不同的生理功能。

胰腺的外分泌功能

胰腺可以分泌胰液,胰液内含有能够分解糖分、蛋白质、脂质的酶,通过胰管进入十二指肠。胰液中含有胰淀粉酶、麦芽糖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胰淀粉酶可以将糖类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酶可以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胰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肽,脂肪酶可以将脂质分解成脂肪酸。因此,胰液中的消化酶可以分解三大营养素。

胰的内分泌功能

胰腺可以分泌胰岛素,是人体中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可直接进入血液。胰腺中的内分泌部零星存在于外分泌部中,就像是大海里的小岛一样,所以被称为“胰岛”。胰腺中的内分泌部仅占5%左右,但胰岛的数量却达100万个以上,胰腺的作用非常重要。

胰腺的内分泌腺功能

  • A细胞:又称为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够将肝脏内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将人体内的氨基酸与脂肪制造成葡萄糖,提升血液中的糖分含量。

  • B细胞:又称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将葡萄糖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肌肉或肝脏中,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 D细胞:又称为δ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可以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些激素可以通过胰岛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往全身各部位。

  • PP细胞:又称为F细胞,可分泌胰多肽,能够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

异常

胰的正常形态图

胰腺炎

分为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

  •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坏死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间质充血,水肿,临床表现出胰腺投影部位疼痛。坏死型急性胰腺炎在胰腺明显肿胀的基础上,可出现大量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坏死,伴周围大量血性渗出液。

  • 慢性胰腺炎:胰腺边缘轮廓线多呈高低不平,不光滑,胰腺管壁上皮细胞坏死、增生、狭窄及扩张并存。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取代了正常胰腺组织,早期损害外分泌腺泡、腺管,后期逐渐累及胰岛,损害内分泌系统。

胰腺癌

包括弥漫性胰腺癌、胰头癌。

  • 弥漫性胰腺癌:胰腺形态失常,胰腺边缘轮廓线高低不平,不规则呈浸润状。胰腺内可探及血管迂曲扩张,色彩丰富。

  • 胰头癌:胰头局限性增大,失去常态。常有胆道系统扩张、胰管扩张,胰头部主胰管截断或被挤压推移,其后方门静脉、下腔静脉受压被推移。

胰腺结石

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主胰管结石,而另一种是胰腺分支胰管结石。前者又称为真性结石,后者则称为假性结石。胰腺结石可以导致胰管梗阻,进而使胰液流出受阻,从而产生胰管内高压,使胰腺实质压力升高,并最终致使胰腺组织发生缺血。结石由磷酸钙和氢氧化钙结合产生,沉积在坏死部分,其周围可有慢性炎性改变。

参考文献

[1]孙红梅,张力华,等.正常人体解剖学.第3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92.
[2]严振国,李强,等.正常人体解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7.
[3]李伟.3D人体解剖百科手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47-248.
[4]索峰,等.现代医学影像诊断与临床[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422-423.

展开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