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产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骨盆狭窄、子宫或者阴道结构异常、子宫收缩无力、胎儿过大等各种异常原因,导致胎儿不易产出的情况。
1、难产的原因
- 骨盆狭小:骨盆的径线过小或有畸形,会阻碍胎儿的分娩,形成难产。
- 胎位异常:头位是相对正常的胎位,一般能正常通过产道娩出。但若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等,经产道分娩会比较困难或危险性较大,容易形成难产。
- 胎儿过大或头部过大:这类胎儿往往肩部不能顺利娩出,易导致难产。
- 产道阻塞:阴道形状出现异常,或因前置胎盘、子宫颈肌瘤等原因,导致胎头不能入盆,不能经阴道分娩,因而容易形成难产。
- 子宫收缩无力:子宫收缩是分娩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若子宫收缩无力,会导致产程延长,增加难产的风险。
- 妊娠并发症:如果产妇患有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如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并发心脏病等,会因子宫收缩而发生意外,通常按难产处理。
- 子宫破裂:子宫破裂是难产中最严重的情况之一,对母婴生命均构成威胁。
2、难产的症状表现
- 全身衰竭:由于产程延长,产妇常有全身衰竭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体力衰竭、进食减少,严重者出现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 宫颈扩张缓慢:子宫收缩乏力或过强、过频,孕妇可出现宫颈扩张缓慢,表现为宫颈口开大速度缓慢,宫颈水肿,严重甚至出现宫颈扩张停滞,胎先露下降延缓或停滞。
- 先兆子宫破裂:严重时可出现先兆子宫破裂,表现为子宫下段极度拉长、出现病理缩复环、子宫下段压痛、血尿,严重甚至出现子宫破裂。
- 胎膜早破: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时,先露部与骨盆之间有空隙,前后羊水交通,前羊膜囊受力不均,宫缩时胎膜承受压力过大而发生胎膜早破。表现为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孕妇突然感觉到有较多的液体从阴道流出,有一种发热感,有的时候流出的液体是暗黄或者淡绿色的,一般没有腹痛或者其他的产兆,这是难产的先兆征象。
- 胎头水肿或血肿: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时,胎头先露部位软组织长时间受产道挤压或牵拉使骨膜下血管破裂,形成胎头水肿,又称产瘤或头皮血肿。
- 胎头未衔接或延迟衔接:表现为临产后胎头高浮,宫口扩张5cm以上胎头仍未衔接或才衔接。
- 胎儿颅骨缝过度重叠:分娩过程中,通过颅骨缝轻度重叠,可以缩小胎头体积,有利于胎儿娩出。但骨产道狭窄致产程延长时,胎儿颅骨缝过度重叠,表明存在明显头盆不称。
- 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尤其第二产程延长,导致胎儿缺氧,胎儿代偿能力下降或失代偿可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常表现为胎心率改变、羊水胎粪污染、胎动过频、胎动消失及酸中毒。
3、难产的处理方法
- 药物治疗:医生通常使用缩宫素注射液等药物来加强宫缩,预防产后出血。
- 纠正胎位:对于胎位不正的产妇,可以通过特殊方法来纠正胎位,以增加胎儿顺利娩出的机会。
- 产钳助产:当胎儿头部已经到达产道较低位置但难以自行娩出时,可以使用产钳来助产。产钳分为两叶,两叶之间可容纳胎儿头部,环护胎儿头部以免受到挤压,助产士手扶钳柄轻轻向外牵拉,帮助将胎儿娩出。
- 剖宫产术:如果药物治疗、纠正胎位、产钳助产等方法均不能帮助胎儿娩出,应立即采取剖宫产术,剖宫产术是通过切开腹壁与子宫壁,将胎儿及胎盘取出的手术方法。
难产是一种严重的分娩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难产怎么预防
- 孕前准备:备孕时夫妻双方要做好全面体检,排查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影响分娩的基础疾病,积极治疗调整,让身体处于最佳备孕状态。女性要提前补充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为顺利妊娠打基础。
- 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很关键,通过超声等检查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胎位异常、巨大儿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像胎位不正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胎位矫正操。孕期合理饮食,避免营养过剩导致胎儿过大,适当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增强体力、锻炼盆底肌肉,利于分娩。
- 分娩准备:临近预产期要提前选择好正规且有应急能力的医院,分娩时配合医护人员指导,正确用力、呼吸,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以此降低难产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