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医学上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常用的医疗手段,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容易形成血栓,可通过观察肢体、触摸血管等措施,予以判断。
1、观察肢体:肢体肿胀和疼痛是血栓形成的重要体征,如果患者在置管后突然发现置管侧肢体明显肿胀,并伴有疼痛,这可能是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
2、触摸血管:触摸血管时,如果发现血管变硬或有压痛感,这可能是血栓存在的迹象。由于血栓形成后,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受阻,导致血管壁张力增加,触摸时会感到血管变硬或有压痛。
3、听诊声音:在进行深静脉采血时,如果听到明显的杂音,可能意味着血栓的存在,血栓会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从而在采血过程中产生杂音。
4、观察皮肤颜色:皮肤发绀或苍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体征,当血栓导致血液淤积在下肢或其他部位时,会影响正常的供氧量,导致皮肤颜色发生变化。
5、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判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否引起血栓的可靠方法,通过B超或彩超等超声检查手段,可以筛查浅表血管内是否有血栓形成,并判断血栓的大小和范围,X线、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血栓的诊断。
6、临床表现:血栓的形成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如无症状血栓、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导管失功以及血栓脱落等。这些临床表现因血栓的类型和位置而异,但通常都伴随着肢体肿胀、疼痛、皮温升高、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置管部位是否有出血、红肿、渗液等异常现象,并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减少感染的风险。在置管后,适当进行手指、手腕和手臂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怎么治疗PICC引起了血栓的情况
- 溶栓治疗是通过使用药物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进而裂解纤维蛋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但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通常仅适用于急性血栓形成、症状严重且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
- 抗凝治疗是通过使用药物影响凝血因子,阻碍血液凝固的过程,从而减缓血栓的发展,促进原有血栓逐渐溶解吸收。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滴注或口服的方式使用,以达到抗凝的效果,抗凝治疗通常用于预防新血栓形成或处理轻度至中度血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