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可能由局部或全身原因引起,局部因素包括鼻腔干燥、损伤、炎症等,全身原因有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1、局部原因
- 鼻腔干燥:气候干燥、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中或饮水过少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鼻腔黏膜干燥。鼻腔黏膜干燥后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尤其是在秋冬季节,这种情况更为常见。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多喝水,保持鼻腔湿润。
- 鼻腔损伤:用力挖鼻孔、鼻腔内塞入异物、鼻部受到外力撞击等都可能损伤鼻腔黏膜或血管,引起流鼻血。平时应避免用力挖鼻孔,不要让儿童将异物塞入鼻腔,如不慎鼻部受伤,应及时就医处理。
- 鼻部炎症: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炎症会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容易引起鼻出血。积极治疗鼻部炎症,遵医嘱使用药物,可以减少鼻出血的发生。
-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局部有突起。偏曲的鼻中隔容易使鼻腔黏膜变薄,在干燥、外力等作用下容易破裂出血。如果鼻中隔偏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矫正。
2、全身原因
-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鼻出血的风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可以预防维生素缺乏引起的鼻出血。
- 内分泌失调:女性在月经期或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鼻出血。这种情况一般出血量较少,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出血量大或频繁出血,应及时就医。
-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时,可能导致鼻腔内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如果有高血压病史,应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功能,导致容易出血。这类疾病通常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如果频繁出现流鼻血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液检查。
如果偶尔出现流鼻血,且出血量较少,可以先自行采取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如低头、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等止血。但如果流鼻血频繁、出血量较大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定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流鼻血后正确的应对措施
- 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应立即坐下或站立,身体微微前倾,避免头部后仰。因为后仰可能会使血液流入咽喉部,引起呛咳甚至窒息。然后用手指轻轻捏住鼻翼两侧,持续压迫5-10分钟,注意力度要适中,不要太用力,以免损伤鼻腔黏膜。在压迫的同时,可以用嘴呼吸。
- 如果有条件,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鼻梁上或颈部两侧,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如鼻血仍未止住,可以在鼻腔内涂抹一些凡士林等润滑剂,以保护鼻腔黏膜,继续压迫鼻翼。如果鼻血依旧不止,应立即就医。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擤鼻涕,以免加重出血。流鼻血止住后,不要急于清理鼻腔内的血块,以免再次引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