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埃博拉病毒有疫苗吗

颜炳柱感染病科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67
挂号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极其凶猛且致命的病毒,但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经有埃博拉病毒疫苗问世。埃博拉病毒的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促使全球科学界加紧研发疫苗,这些疫苗的研发历经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科研人员通过对埃博拉病毒的深入研究,了解其结构、传播方式和致病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疫苗。

  • 已有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主要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抗体来发挥作用。当人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会识别疫苗中的病毒成分,并启动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一旦真正的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识别并发起攻击,阻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 尽管有了埃博拉病毒疫苗,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松警惕。疫苗的生产和供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挑战,尤其是在疫情突发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有效地将疫苗分发到需要的地区是一个难题。也要注意,疫苗的保护效果也并非绝对,个体差异以及病毒的变异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疫苗的有效性。

在防控埃博拉疫情方面,综合的防控措施仍然至关重要,这包括加强疫情监测、早期诊断、严格隔离患者、做好个人防护以及加强公共卫生教育等。日常也要通过运动、加强营养等措施增强体质。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埃博拉病毒带来的威胁。

预防埃博拉病毒的方法

1、减少接触感染源:密切关注疫区的疫情发展情况,谨慎考虑前往疫区。如果必须前往,应学习相关的防护知识,并尽可能减少与可能带有病毒的野生动物、患者及其血液、体液、污染物品的接触。

2、保持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用肥皂水和医用酒精洗手液清洁双手,特别是在接触污染物后。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确保彻底清洁手部。避免接触处理野生动物肉,在当地生活时应购买符合卫生标准的生肉制品,并确保食物煮熟后食用。

3、其他预防措施:对于有可能感染的东西,要立即焚烧处理。到过疫区之后,自己的衣物和用品要用高温消毒。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等高风险人群应穿好隔离服,以降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风险。

2024-11-14浏览606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王磊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三甲全国第72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疫苗
埃博拉病毒疫苗,其实是针对埃博拉病毒感染而制作的一种保护性疫苗。目前制作疫苗的方式,包括腺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灭活疫苗等。批准埃博拉疫苗上市使用的国家,全球目前只有中国和俄罗斯。疫苗注射的人群是前往埃博拉病毒流行地区的人群,包括经商、科研、地质勘探人员。由于埃博拉病毒是烈性病毒,埃博拉病毒感染以后,几乎可以造成90%-100%的死亡率。所以在前往这些地域生产、生活的人,应当注射埃博拉疫苗,产生免疫保护性作用。与此同时,不是接种了埃博拉病毒疫苗以后,就可以放松针对埃博拉感染的措施。前往这些地域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避免和埃博拉病毒感染流行的动物、人接触,采取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另外,尽量不进入埃博拉流行地区,是有效避免感染埃博拉的方式。
王雅晶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三甲
什么叫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它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死亡率在50%-90%之间。致死的原因主要是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埃博拉病毒致死率极高,因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与预防中心归类为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的武器,被认为是最可怕的威胁公共安全、健康的潜在生物武器。"
王磊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三甲全国第72
埃博拉病毒怎么来的
埃博拉病毒,其实最早是在1976年首次被人类所知,所存在的地区是在非洲苏丹南部的一条河流周围,这条河叫埃博拉河。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以后,出现迅速死亡,使得人类首次鉴定出来了病毒。目前的研究表明是存在于自然条件下的,非人类的灵长类身体里,比如大猩猩和猿类,在埃博拉河周边的地域当中,生存动物身上,在局部发作时,是和局部蝙蝠的生活有关系。但是目前这样的关系,还没有被完全研究明确。当人类侵入到了有埃博拉病毒流行的区域内,病毒通过密切接触到了人体。目前埃博拉病毒流行地域,依然在中部的非洲,包括苏丹、中非、刚果这样的地域和西非地域,比如几内亚、尼日亚、贝宁等国家。目前来看没有造成人群的大范围流行,但是由于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高,几乎接近99%-100%。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埃博拉进行广泛的传播十分重要。
陆海英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甲全国第12
埃博拉病毒有疫苗了吗
埃博拉病毒有疫苗,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在2014年已经完成研制,并已进行动物实验以及人体实验,在2015年已经开始在埃博拉病毒流行的区域使用,并且已经能让接种者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目前所知的病毒感染出血热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如果感染此种病毒,患者出现的症状包括发烧以及不同程度的出血,甚至会导致多脏器的衰竭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率较高。对于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出血热,目前并无特效药,治疗应以对症处理为主。而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性较强,可以通过接触、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等途径感染人群,患者需要隔离并且在患者去世后需进行焚烧处理。
徐潜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三甲全国第43
埃博拉病毒有疫苗了吗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来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很多人关心埃博拉病毒病是否存在疫苗,现在为止还没有通过鉴定适合于人类应用的疫苗。 但是全世界的科学家在不断的研究当中,所以埃博拉病毒病的疫苗实际是在研究当中,还没有用于人类。 对于埃博拉病毒病的预防,需要做好少接触野生动物或者不干净的肉类,出差、旅游到疫区要注意远离污染的患者以及动物,并且也要注意适当进行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降低被感染的概率。
李侗曾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三甲
埃博拉病毒的名词解释
埃博拉病毒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传染性极强,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一种生物恐怖病毒,潜在极大威胁。以前认为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引起发热和出血,被称为埃博拉出血热。2014年到2016年非洲发生一次大规模疫情,总病例数将近3万人,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总体病死率40%左右,和以前的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病死率60%-90%有所下降。发现实际出血病例没有以前多,现在埃博拉出血热已经改成埃博拉病毒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体液,包括血液、呕吐物、粪便、尿液,接触体液后可能被感染,目前没有有效的埃博拉疫苗上市,只能通过避免接触来预防埃博拉,一旦感染后需要严格隔离,没有特殊有效的治疗办法,只能对症治疗,多数埃博拉患者因为血压低、电解质紊乱以及出血而死亡。
王雅晶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三甲
埃博拉病毒怎么传染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传染源是被病毒感染的猴子、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发生人际传播后,感染患者成为主要传染源。\n埃博拉病毒感染患病后,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发热、疲劳、肌肉疼痛、头痛、咽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后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肝肾功能受损症状,以及内出血和外出血等。常见的牙龈渗血、便中带血等具有高度传染性,病死率可以平均达到50%左右。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需加强预防,隔离处理。"
康鹏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67
埃博拉病毒属于几级病毒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四级,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都是三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生物安全等级是针对生物危害的不同程度而确定,其中包括对实验人员、实验室,乃至环境保护要求。通常按生物危害等级,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化分为四级,以适应科研、教学、临床和诊断等各种适应需求。\n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热等。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在50%-90%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王磊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三甲全国第72
埃博拉病毒如何预防
埃博拉病毒是十分烈性的病毒,目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死亡率可以在90%以上,因此做好埃博拉病毒的针对性预防,是避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有效措施。可以采用两大类预防方法,具体如下:1、接种疫苗:目前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埃博拉病毒研究,并且疫苗批准上市的国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俄罗斯。如果有计划前往埃博拉病毒流行的地区,应当联系接种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能够产生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从而有效保护自己,也是避免埃博拉感染的主动有效方式;2、综合性保护措施:进入埃博拉疫区以后,应当采取综合性、保护性措施。由于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所以避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有效措施,就是减少、禁入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生活、生产的区域,减少触碰埃博拉病毒患者的可能性,或者采用比较高级别的防护措施,比如防护面罩、防护面屏或者穿着有效防护服,都是避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物理性措施。采用一两个方案相结合的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风险。
王磊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三甲全国第72
埃博拉病毒的起因
埃博拉病毒的起源,目前不是非常清楚。但首先报道的埃博拉病毒是在1976年的非洲苏丹的南部,也就是现在南苏丹的国家,报道的患者出现了发热,然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并且出现出血的情况。最后在进行尸体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体内有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从1976年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爆发了30多次,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14-2015年间,在非洲地区一次有28000人的感染,其中有11000多人,因为埃博拉的病毒的感染已经死亡。整体来看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很高,目前统计表明在90%-100%。感染埃博拉的方式是和埃博拉的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在自然的情况下,埃博拉病毒是存在在非洲苏丹南部河流当中的,沿岸周围的这些猴子,和其他的非人灵长类的动物的体内。另外一个是在沿岸生活着的蝙蝠体内,也分离到了病毒。由于这样的病毒是烈性病毒,目前对病毒研究并不是太多。所以目前来看起源、治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都是处于相对信息较少的状况。由此提示,如果进入到埃博拉病毒流行地区,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埃博拉病毒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