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02:03

埃博拉病毒的名词解释

李侗曾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三甲
主页

埃博拉病毒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传染性极强,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一种生物恐怖病毒,潜在极大威胁。以前认为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引起发热和出血,被称为埃博拉出血热。2014年到2016年非洲发生一次大规模疫情,总病例数将近3万人,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总体病死率40%左右,和以前的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病死率60%-90%有所下降。发现实际出血病例没有以前多,现在埃博拉出血热已经改成埃博拉病毒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体液,包括血液、呕吐物、粪便、尿液,接触体液后可能被感染,目前没有有效的埃博拉疫苗上市,只能通过避免接触来预防埃博拉,一旦感染后需要严格隔离,没有特殊有效的治疗办法,只能对症治疗,多数埃博拉患者因为血压低、电解质紊乱以及出血而死亡。

2023-03-20浏览58723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感染内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王雅晶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三甲
什么叫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它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死亡率在50%-90%之间。致死的原因主要是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埃博拉病毒致死率极高,因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与预防中心归类为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的武器,被认为是最可怕的威胁公共安全、健康的潜在生物武器。"
王磊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三甲全国第72
埃博拉病毒怎么来的
埃博拉病毒,其实最早是在1976年首次被人类所知,所存在的地区是在非洲苏丹南部的一条河流周围,这条河叫埃博拉河。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以后,出现迅速死亡,使得人类首次鉴定出来了病毒。目前的研究表明是存在于自然条件下的,非人类的灵长类身体里,比如大猩猩和猿类,在埃博拉河周边的地域当中,生存动物身上,在局部发作时,是和局部蝙蝠的生活有关系。但是目前这样的关系,还没有被完全研究明确。当人类侵入到了有埃博拉病毒流行的区域内,病毒通过密切接触到了人体。目前埃博拉病毒流行地域,依然在中部的非洲,包括苏丹、中非、刚果这样的地域和西非地域,比如几内亚、尼日亚、贝宁等国家。目前来看没有造成人群的大范围流行,但是由于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高,几乎接近99%-100%。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埃博拉进行广泛的传播十分重要。
王磊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三甲全国第72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疫苗
埃博拉病毒疫苗,其实是针对埃博拉病毒感染而制作的一种保护性疫苗。目前制作疫苗的方式,包括腺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灭活疫苗等。批准埃博拉疫苗上市使用的国家,全球目前只有中国和俄罗斯。疫苗注射的人群是前往埃博拉病毒流行地区的人群,包括经商、科研、地质勘探人员。由于埃博拉病毒是烈性病毒,埃博拉病毒感染以后,几乎可以造成90%-100%的死亡率。所以在前往这些地域生产、生活的人,应当注射埃博拉疫苗,产生免疫保护性作用。与此同时,不是接种了埃博拉病毒疫苗以后,就可以放松针对埃博拉感染的措施。前往这些地域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避免和埃博拉病毒感染流行的动物、人接触,采取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另外,尽量不进入埃博拉流行地区,是有效避免感染埃博拉的方式。
王雅晶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三甲
埃博拉病毒怎么传染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传染源是被病毒感染的猴子、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发生人际传播后,感染患者成为主要传染源。\n埃博拉病毒感染患病后,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发热、疲劳、肌肉疼痛、头痛、咽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后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肝肾功能受损症状,以及内出血和外出血等。常见的牙龈渗血、便中带血等具有高度传染性,病死率可以平均达到50%左右。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需加强预防,隔离处理。"
康鹏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67
埃博拉病毒属于几级病毒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四级,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都是三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生物安全等级是针对生物危害的不同程度而确定,其中包括对实验人员、实验室,乃至环境保护要求。通常按生物危害等级,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化分为四级,以适应科研、教学、临床和诊断等各种适应需求。\n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热等。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在50%-90%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王磊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三甲全国第72
埃博拉病毒的起因
埃博拉病毒的起源,目前不是非常清楚。但首先报道的埃博拉病毒是在1976年的非洲苏丹的南部,也就是现在南苏丹的国家,报道的患者出现了发热,然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并且出现出血的情况。最后在进行尸体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体内有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从1976年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爆发了30多次,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14-2015年间,在非洲地区一次有28000人的感染,其中有11000多人,因为埃博拉的病毒的感染已经死亡。整体来看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很高,目前统计表明在90%-100%。感染埃博拉的方式是和埃博拉的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在自然的情况下,埃博拉病毒是存在在非洲苏丹南部河流当中的,沿岸周围的这些猴子,和其他的非人灵长类的动物的体内。另外一个是在沿岸生活着的蝙蝠体内,也分离到了病毒。由于这样的病毒是烈性病毒,目前对病毒研究并不是太多。所以目前来看起源、治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都是处于相对信息较少的状况。由此提示,如果进入到埃博拉病毒流行地区,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埃博拉病毒的感染。
王磊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三甲全国第72
埃博拉病毒如何预防
埃博拉病毒是十分烈性的病毒,目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死亡率可以在90%以上,因此做好埃博拉病毒的针对性预防,是避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有效措施。可以采用两大类预防方法,具体如下:1、接种疫苗:目前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埃博拉病毒研究,并且疫苗批准上市的国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俄罗斯。如果有计划前往埃博拉病毒流行的地区,应当联系接种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能够产生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从而有效保护自己,也是避免埃博拉感染的主动有效方式;2、综合性保护措施:进入埃博拉疫区以后,应当采取综合性、保护性措施。由于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所以避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有效措施,就是减少、禁入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生活、生产的区域,减少触碰埃博拉病毒患者的可能性,或者采用比较高级别的防护措施,比如防护面罩、防护面屏或者穿着有效防护服,都是避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物理性措施。采用一两个方案相结合的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风险。
徐京杭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甲全国第12
埃博拉病毒是什么意思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而且不仅传染性很强,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也非常大,感染后造成的疾病称为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最常见的表现是发热,还有就是因为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引起出血的表现。出血可以是体内出血,也可以是皮肤表面肉眼看得到的出血,还可以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该病的病死率非常高,目前的数据报告,其病死率已超过80%。对于埃博拉出血热而言,目前治疗的手段比较缺乏,没有方法通过现在的科学技术来很好地改善或者提高疾病的生存率。最重要的是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可以通过呼吸道、接触传播,所以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王磊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三甲全国第72
埃博拉病毒属于什么传染病
埃博拉病毒是存在于非洲大陆的一类烈性病毒,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造成的死亡率较高。目前统计表明,死亡率在90%-100%。从1976年到现在,已经有30多次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报告,总共累及人群大约有3万-5万,这样的人群会造成重要的生产、生活损失。目前埃博拉出血热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划分的,受到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之一,属于最高等级传染病。研究埃博拉病毒,或者是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患者,应该在最高层次的防护房间内进行诊断和治疗。由此可见,如果是在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地域,要进行生产、生活或者旅行,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感染埃博拉病毒。如果长期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停留,应当注射埃博拉疫苗,从而保护自己不感染。
王雅晶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三甲
埃博拉是什么病毒
"埃博拉病毒目前已经得以确认的类型,有扎伊尔型、本迪布焦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莱斯顿型和邦巴里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以外,其余亚型感染后,均可以导致人发病。\n埃博拉发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疲劳,以及肌肉疼痛、头痛、咽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后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肝肾功能受损伤,还有内出血、外出血的症状。埃博拉发病死亡率非常高,平均死亡率可以达到50%以上。目前对该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办法,主要是通过加强预防和隔离。埃博拉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是由动物传染至人,然后再在人际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