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郑梓煜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全国第9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在心跳或呼吸骤停时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操作流程包括几个关键步骤,如评估现场与判断患者状态、启动紧急反应系统等。

1、评估现场与判断患者状态

  • 首先确保抢救现场环境安全,避免在危险或不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复苏操作。需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并触摸颈动脉,注意非专业人员应避免触摸,以免延误时间,或观察胸廓起伏,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和心跳。

2、启动紧急反应系统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简要说明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若现场有其他人,可请求其协助。

3、胸外按压

  • 准备患者:将患者平放于坚硬的平面上,如地板或硬板床,解开患者衣物,暴露胸部。
  • 按压位置与手法:将一只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即两乳头连线中点,另一只手掌重叠其上,双手手指交叉并抬起,使手指离开胸壁。施救者需双臂伸直、身体前倾,垂直向下按压。
  • 按压深度与频率:成人按压深度至少为5-6厘米,儿童为胸廓前后径的1/3,约5厘米,婴儿约为4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

4、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

  •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托颌法,开放气道,使下颌角、耳垂与地面垂直,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
  • 人工呼吸:在开放气道后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应大于1秒,确保胸廓有起伏。对于成人,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即每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5、除颤

  • 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仪,应立即使用。按照AED的语音提示操作,包括贴放电极片和进行除颤。

6、持续监测与评估

  • 在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意识、呼吸、心跳等。每进行5个循环后,应重新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应继续监测并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确保操作规范、力度适中,避免造成患者肋骨骨折等二次伤害。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如儿童、婴儿,应根据其生理特点调整按压深度、频率和人工呼吸的方式。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2024-09-25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