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早期可能有一定症状,例如排便习惯与大便形状改变,黏液便、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相继至等,这些早期表现可为早发现、早治疗大肠癌提供关键线索。
1、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原本规律的排便时间被打乱,可能从每日一次变为多次,或数天一次,这是由于肿瘤影响肠道正常的节律性蠕动,导致排便反射异常。
2、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变扁或有凹槽,肠道内肿瘤生长会占据空间,挤压粪便通过的通道,使大便在排出过程中被塑形,出现形状上的明显变化。
3、黏液便:大便中带有黏液,有时黏液量较多,这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道黏膜,使其分泌大量黏液,与粪便一同排出,常提示肠道存在病变。
4、里急后重:频繁产生便意,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仍有未排净之感,肿瘤位于直肠部位时,会持续刺激直肠黏膜的感受器,引发虚假的排便冲动,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
5、肛门坠胀感:肛门处有沉重、下坠的不适感觉,仿佛有肿物脱出,这是由于肿瘤在直肠或肛管附近生长,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和牵拉,导致肛门局部出现坠胀不适。
6、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在饮食和运动未改变的情况下,体重逐渐减轻,大肠癌可影响营养吸收,肿瘤细胞还会消耗大量机体能量,导致身体消瘦,常伴有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7、腹痛腹胀:腹部出现间歇性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不固定,肿瘤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梗阻或侵犯周围组织时,会产生腹部不适,疼痛程度可能逐渐加重。
8、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腹部摸到质地较硬的肿块,肿块位置不固定,大小不一,可能是肿瘤本身,也可能是肿瘤引起肠道梗阻后近端肠管扩张形成,有时可伴有压痛。
9、便血:大便中夹杂鲜血或暗红色血液,有时为便后滴血,肿瘤表面破溃出血,血液混入粪便,出血量和出血频率因肿瘤大小、位置及发展程度异,长期便血易导致贫血。
10、面色苍白、头晕: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长期便血或肿瘤影响营养物质吸收,造成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生成减少,引发贫血,且贫血程度会随病情进展加重。
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果摄入,减少红肉与加工肉品摄取,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与身体代谢,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与精神紧张,定期复查肠镜、肿瘤标志物等,以便及时察觉病情变化并应对。
大肠癌怎么治疗
- 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通过切除癌变组织及周围可能受侵的组织、淋巴结等,以达到去除病灶的目的。手术方案依据肿瘤位置、大小、分期以及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术后还需密切监测患者恢复情况,预防各类并发症。
- 化疗在利用化学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与扩散,可在术前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用于杀灭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化疗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剂量、疗程等需精准规划,要关注其对患者身体产生的毒副作用并给予相应处理。
- 放疗借助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使其失去分裂能力,但放疗期间需留意可能出现的放射性肠炎、皮炎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保障患者安全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