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时按压与吹气的比例是心肺复苏术中的一个关键要素,直接关系到复苏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具体来说,按压与吹气的比例通常为30∶2。也就是说,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先进行30次连续的胸外按压,然后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这一比例适用于8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无论是单人施救还是双人施救,都遵循这一原则。
- 胸外按压的目的是通过外部压力来驱动心脏内的血液流动,从而维持血液循环。在按压过程中,施救者应将双手掌根部重叠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即双侧乳头连线的中点位置),并借助上半身的压力向下压迫。每次按压的深度应达到5-6厘米,以确保对心脏产生有效的压迫。同时,按压的频率也很重要,通常为每分钟100-120次,以保证心脏得到持续的刺激和压迫。
- 人工呼吸则是为了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氧气的供应。在进行人工呼吸时,施救者需要捏住患者的鼻子,用嘴完全包住患者的嘴,然后深吸一口气后向患者吹气。吹气的量应适中,以观察到患者胸部有微微起伏为宜。每次吹气后,应松开患者的鼻子,让患者自行呼气。
- 遵循30∶2的按压与吹气比例,可以确保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心脏和肺都能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刺激。这一比例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从而增加复苏的成功率。
对于8岁以下的儿童(不包括新生儿),按压与吹气的比例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单人施救时,比例仍为30∶2;但在双人施救时,为了增加通气频率,比例会调整为15∶2。这是因为儿童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多为窒息,因此更加重视人工通气。
心肺复苏的可能并发症
1、肋骨骨折:胸外按压时,如果用力不当、按压位置不准确或患者年龄较大、骨质疏松等,可能导致肋骨骨折。会引起疼痛,影响患者呼吸,严重时可能刺破胸膜、肺脏等,导致气胸、血胸等严重后果。
2、气胸、血胸:肋骨或胸骨骨折后,骨折断端可能刺破肺组织或胸腔内的血管,引起气胸或血胸。气胸表现为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血胸可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3、肝脾破裂:按压位置过低或用力过猛时,可能损伤腹腔内的肝脾等器官,导致肝脾破裂。肝脾破裂会引起腹腔内出血,患者出现腹痛、腹胀、休克等症状。
4、气道损伤:操作不当可能损伤患者的气道,如口唇、口腔黏膜、咽喉部等。可能引起出血、水肿,导致气道狭窄,影响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