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输血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共收录9位医生
血小板低会造成什么后果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小板在人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当血小板数量降低时,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出血倾向增加、伤口愈合缓慢等。 1、出血倾向增加 血小板低最主要的后果就是出血倾向明显增加。皮肤可能出现瘀点、瘀斑,轻微的碰撞或摩擦就可能导致皮下出血。 鼻出血、牙龈出血也较为常见,且出血时间可能延长,难以自行止血。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能会出现内脏出血,如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泌尿系统出血可出现血尿,颅内出血则是最为严重的情况,可危及生命。 2、伤口愈合缓慢 血小板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伤口处的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小伤口可能长时间不愈合,容易发生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难度。 3、贫血 长期的出血可能导致贫血。随着血液的不断流失,身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 严重的贫血会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4、免疫力下降 血小板低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出血会导致身体虚弱,使患者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血小板在免疫调节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数量减少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增加感染的风险。 5、心理压力增加 血小板低带来的各种症状和风险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可能会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和恐惧,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长期的心理压力还可能进一步影响身体的康复。 血小板低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严重后果,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一旦发现血小板数量降低,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血小板低的治疗方法 如果血小板低是由特定的疾病引起的,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去除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因素,如停止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治疗感染等。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可以刺激骨髓产生血小板,这些药物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快速提升血小板数量,减轻出血症状。 对于严重血小板减少且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进行血小板输注。但血小板输注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过敏等,且可能产生抗体,影响后续治疗效果。中医在治疗血小板减少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中药方剂和针灸疗法可以调节身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血小板的生成,但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095
2024.12.18
急性髓系白血病症状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现 主要包括贫血症状、出血症状、发热症状等 ,考虑可能与物理、化学、生物及遗传因素有关,病情进展迅速,建议发现异常后尽早就医进行处理。 贫血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慌、气促、头晕以及活动后胸闷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呈进行性加重,特别是在年老体弱的患者中,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症状。 出血症状 白血病还会干扰正常血小板的生成,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引发出血倾向。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以及月经过多等症状。此外,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发热症状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常出现发热症状,这主要是由于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以上呼吸道、肺部、口腔、肛周及全身(败血症)等最为常见。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口腔溃疡、肛周脓肿等症状。 白血病细胞浸润症状 白血病细胞还会增殖并浸润到身体的其他组织和器官,导致相应的症状。例如,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是常见的浸润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腹部不适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此外,白血病细胞还可能浸润到骨骼和关节,导致骨骼和关节疼痛以及胸骨下段的局部压痛。儿童患者中出现骨骼和关节痛的情况较为多见。
775
2024.12.18
输血会出现什么反应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但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为保证自身安全,应由医护人员进行规范操作和密切观察。 发热反应 输血后短期内或输血过程中即发生寒战、发热,体温可达到38-41℃,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头痛、背痛等症状。反应持续1-2小时后,可能会出汗并退烧。 过敏反应 有可能出现面部潮红、结膜水肿、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低血压休克等症状。 溶血反应 包括头部胀痛、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剧烈腹痛等,继之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常伴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肾衰竭。 肺损伤 输注含有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血液可能会导致肺血管损伤,表现为突发咳嗽、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血小板输注无效 由免疫反应或患者疾病状态引起,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不仅增加了输注成本,而且可能会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
548
2024.12.18
白血病叫什么名字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血病的医学名称就是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髓内异常的白细胞(白血细胞)增生,这些异常细胞失去了正常的免疫功能,并在骨髓内大量积累,抑制了正常血细胞的生成,从而引发贫血、感染、出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白血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化学物质暴露、电离辐射以及某些病毒感染等。遗传因素在白血病发病中占据一定地位,家族中有白血病病史的人,其患病风险可能会增加。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苯、甲醛等化学物质,以及接触电离辐射,都被认为是白血病发病的重要诱因。此外,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和HTLV-1病毒,也被认为与特定类型的白血病发病有关。 白血病在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每类下又细分为不同的亚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在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上存在显著差异。 急性白血病进展迅速,病情较重,通常需要紧急治疗。慢性白血病则进展相对缓慢,患者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也会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治疗策略以控制病情、延缓进展为主,同样可能涉及化疗、靶向治疗和骨髓移植等。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患者通过综合治疗,能够实现病情的稳定控制,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然而,白血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依然较高,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早发现并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白血病的治疗措施 1、化疗: 化疗是白血病治疗的基础手段,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白血病细胞。不同类型的白血病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分为诱导缓解化疗和巩固强化化疗等阶段,旨在达到完全缓解并减少复发。 2、靶向治疗: 针对白血病细胞特有的分子或基因异常,靶向治疗使用特定药物进行精准打击,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3、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能治愈白血病的方法,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尤其适用于高风险或难治性白血病。
860
2024.12.1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症状有哪些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症状包括贫血、感染、出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骨关节疼痛。 1、贫血: 贫血是ALL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进行性减少。患者常感到疲乏、虚弱,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耳鸣,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双下肢水肿。面色苍白是贫血的直观表现,也是许多患者首次就医的原因之一。 2、感染: 由于ALL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受损,容易并发感染。半数以上的ALL患者以发热为早期症状,可以是低热,也可以是高热,常伴畏寒、出汗。感染可发生在口腔、牙龈、肺部、皮肤软组织、肛周等多个部位,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3、出血: ALL患者常出现出血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和黏膜出血最为常见,如皮肤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渗血及口腔血疱等。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眼底及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也时有发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4、淋巴结肿大: ALL患者常伴有淋巴结肿大,多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也可为局部淋巴结(如颌下、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5、肝脾肿大: 肝脾肿大见于70%以上的ALL患者,一般呈轻至中度肿大,质地中等,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6、骨关节疼痛: ALL患者可能出现骨与关节疼痛,尤其是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和关节酸痛、隐痛。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骼和关节所致,儿童患者尤为常见。 ALL的症状复杂多样,涉及多个系统,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措施 化疗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药物杀灭白血病细胞。诱导化疗旨在迅速减少白血病细胞数量,缓解病情;巩固化疗则进一步清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防止复发。 针对ALL中特定的基因或蛋白异常,靶向治疗使用特定药物精准打击白血病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对于高危或难治性ALL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提供治愈机会。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消除白血病细胞。
1409
2024.12.1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方案有哪些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淋巴细胞的急性白血病,其治疗通常依赖于系统的化疗方案,其主要包括诱导缓解阶段、巩固治疗阶段以及维持治疗阶段。 1、诱导缓解阶段: 诱导缓解阶段的目标是迅速减少白血病细胞的数量,使病情得到缓解。通常联合使用化疗药物,以形成强烈的诱导化疗方案。治疗周期一般持续4到6周,约95%的儿童和75%的成人在这一阶段可以达到完全缓解。 2、巩固治疗阶段: 在疾病达到完全缓解后,进入巩固治疗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进一步消灭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防止疾病复发。巩固治疗通常持续数月,期间会定期进行骨髓检查以评估疗效,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维持治疗阶段: 维持治疗阶段是在完全缓解后进行的长期治疗,旨在保持病情稳定,防止疾病复发。这一阶段通常使用低剂量的化疗药物进行长期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可持续2到3年,期间会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测,以监测病情变化。 由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容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在整个化疗过程中,还需要加入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措施。这通常包括鞘内注射化疗药物,以及头部和全脊髓放射治疗,以防止白血病细胞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化疗方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对于高危患者,可能需要更加强烈的化疗方案或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进一步治疗手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日常注意事项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和接受化疗。任何药物的增减或治疗方案的调整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对于预防感染至关重要,患者应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减少感染风险。同时,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预防口腔溃疡和皮肤感染。 均衡的饮食对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患者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970
2024.12.18
急性淋巴白血病活不过3个月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存活时间因个体差异、病情及治疗情况等多种因素而异,不能简单地认为患者活不过3个月。关键在于及时发现病情、积极配合治疗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护理。 1、病情及治疗情况 未及时治疗:如果病情发现时已经比较严重,且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如2-3个月,面临生命危险。也有观点认为,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得不到治疗,患者的存活时间一般为3个月左右。 及时治疗:若病情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存活几率会相应提高,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或骨髓移植,部分患者或许能够长期生存。 病情控制良好:对于积极配合治疗且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存活期可能会延长至5-10年,甚至10年以上。 病情控制不良: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经过治疗后病情控制不良,可能会在疾病诊断后的几天内死亡。 2、个体差异 个人体质:患者的体质状况对存活时间有重要影响。体质较强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表现出更好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从而延长存活时间。 年龄因素:年龄也是影响存活时间的重要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的恢复能力通常较强,治疗后的存活率也相对较高,而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和并发症可能更多,因此存活时间可能相对较短。 患者对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和存活时间。敏感性和耐受性较好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更佳,存活时间也可能更长,患者在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恢复。 急性淋巴白血病日常护理 在生活起居方面,要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劳累,做好保暖,防止着凉感冒,因为感染对患者来说是较大风险。 饮食上,应提供营养均衡、易消化的食物,多补充富含蛋白质的如鸡蛋、牛奶、鱼肉等,搭配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强机体抵抗力。 个人卫生要格外注意,督促患者勤洗手、勤换衣物、勤漱口,保持皮肤、口腔清洁,降低感染几率。 另外,要留意患者有无发热、出血、贫血加重等异常表现,若出现需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1320
2024.12.18
成分血多久可以献一次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成分血捐献在医疗用血保障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不过有着严格且科学的捐献间隔要求,以确保献血者的健康以及所采集成分血的质量,可能在14天到1个月,甚至更久。 1、成分 血小板成分血捐献:一般来说,机采血小板的捐献间隔时间通常为14天左右。这是因为人体血小板的生成、恢复有相对固定的周期,正常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在经过捐献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重新回升到稳定且适宜的水平。 血浆成分血捐献:间隔时间相对会长一些,通常间隔1个月左右比较合适。血浆中含有众多蛋白质、凝血因子等重要成分,虽然人体有着一定的补充和再生能力,但频繁捐献血浆,身体来不及完全恢复,会影响到自身的营养物质储备以及正常的凝血等生理功能的稳定发挥。 2、个体差异 比如献血者本身身体素质相对较弱,即便达到了常规的间隔时间要求,但身体恢复情况不佳,也需要适当延长间隔时间,等身体各项指标通过检查确定恢复良好后再进行下一次捐献,可能需要1个月左右,甚至更久。 如果献血者在两次捐献之间出现了生病、服用了特定药物等情况,也需要告知采血机构,由专业人员评估是否可以按正常间隔时间进行捐献,必要时也得推迟捐献时间。 成分血捐献间隔时间是基于科学依据设定的,每位有爱心的献血者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应要求,在生活中要适当补充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像瘦肉、鸡蛋、牛奶等,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的果蔬,帮助身体更快恢复造血功能。 献成分血后需要注意什么 献血后身体较为虚弱,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因劳累过度而引发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当天尽量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 穿刺部位护理,采血的针眼处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不要揉搓针眼,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按压止血,一般要按压较长时间,确保止血彻底。 留意身体反应,若出现心慌、头晕、恶心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处理,确保身体能顺利恢复健康。
829
2024.12.18
恶性贫血什么症状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恶性贫血一般是指巨幼细胞性贫血,其症状主要 包括血液系统表现、消化系统表现、神经系统表现等 ,主要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有关。 血液系统表现 巨幼细胞性贫血起病通常较为缓慢,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耐力下降,以及头晕、心悸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导致反复感染和出血。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轻度黄疸。 消化系统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也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表现之一。患者可能出现口腔黏膜、舌乳头萎缩,舌面呈“牛肉样舌”,并伴有舌痛。此外,胃肠道黏膜萎缩还可能引起食欲缺乏、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神经系统表现 症状包括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或步态不稳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味觉和嗅觉降低、视力下降、黑蒙等症状。
844
2024.12.18
骨髓瘤症状有哪些表现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的症状有骨骼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等方面,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1、骨骼系统症状 骨痛:骨髓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骨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的脊柱疼痛或背部疼痛,疼痛呈进行性加重。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腰骶部、胸骨、肋骨等扁骨和脊椎,有时也可能出现在颅骨、骨盆等其他部位。疼痛可因神经受压迫而引起放射性疼痛,严重时可能导致截瘫。 病理性骨折:由于骨髓瘤细胞对骨骼的破坏,患者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没有明显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骨折部位多见于腰骶部、胸肋骨等,且可能同时存在多处骨折。 骨骼变形: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溶解破坏,进而引起骨骼变形。 2、血液系统症状 贫血:骨髓瘤患者通常有进行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慌、胸闷等症状。贫血的原因可能是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髓,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到破坏。 出血:晚期骨髓瘤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症状,如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等。出血的原因可能是骨髓瘤细胞对血小板的破坏增加,以及骨髓造血功能受损。 3、肾脏系统症状 肾功能不全:骨髓瘤细胞产生的异常球蛋白经过肾脏排泄时,容易引起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尿中泡沫增多等症状。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有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蛋白尿:骨髓瘤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即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是由于骨髓瘤细胞产生的异常球蛋白通过肾小球滤过而进入尿液。 骨髓瘤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多个系统,对于疑似骨髓瘤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便尽早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骨髓瘤的治疗方法 使用化学药物杀死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化疗可有效抑制骨髓瘤细胞的生长并减少扩散,通过特定分子靶点阻断剂来干扰癌细胞信号通路,靶向治疗能精准打击骨髓瘤细胞中的异常分子,减轻患者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 先采集患者自身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在接受高剂量化疗后将再回输至体内重建血液系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保护正常造血干细胞免受化疗损伤,杀灭大部分恶性细胞。使用药物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来对抗骨髓瘤细胞,免疫调节剂能有效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并促进从病灶处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
749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