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科室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建立于1953年。首任科主任张锡泽教授,历任学科带头人有张锡泽教授、邱蔚六院士、张志愿院士等,历任科主任有张锡泽教授、邱蔚六院士、林国础教授、张志愿院士、沈国芳教授等。前任学科带头人邱蔚六教授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医教研工作60余年,擅长颌面部肿瘤与整复外科,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开拓者之一,曾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3项;36次获部市级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主编专著10余本,协编20余本;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0多篇,是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2009年获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颁发的最高奖项,杰出会士奖(DistinguishedFellowAward),2010年国际牙医学院也授予他该院最高荣誉——大师(Master)称号。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志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重点学科—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中国分会主席。擅长口腔颌面部与头颈部肿瘤的诊治,尤其是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颅底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侵犯颈动脉的颈动脉移植术以及口腔颌面头颈部血管瘤、大型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现任科主任张陈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兼任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头颈肿瘤与修复中心主任、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协会口腔颌面肿瘤外科与修复重建培训中心主任、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委会和上海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临床及基础工作,擅长头颈肿瘤的外科治疗和口腔颌面部缺损功能重建,尤其是下颌骨的功能性重建,累计医治颌面肿瘤病人万余例。科室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志愿。科主任:张陈平。科副主任:陈万涛、孙坚、郭伟、季彤、何悦。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现有医师55名、专职研究人员7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92%。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2人,副主任医师12人,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3人,教授7人,副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4人。各级人才计划毛力:中组部“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张志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张陈平: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黄浦区自主创新领军人才。魏文毅:上海市千人计划、上海市东方学者讲座教授。陈万军:上海“千人计划”短期项目。何悦: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钟来平: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追踪。阮敏:上海市浦江计划。陈万涛:“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际级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徐骎: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科室简介现有床位260张,口腔综合治疗椅位11台,具备外科、放疗、化疗、激光、颅颌面赝复、介入栓塞和生物——分子靶向多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模式,在中晚期口腔癌综合序列治疗、脉管畸形治疗和颌骨功能性外科方面已形成临床特色,率先在国内开展口腔癌双颈联合根治术、颅颌面联合根治、颅颌面复合组织缺损的即刻修复和巨大动静脉畸形双栓塞介入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局部晚期口腔癌的5年生存率已达61%,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016年,科室门诊量约115000例,出院量约8000例,住院手术量约7000例,游离皮瓣制备775例。学科地位临床和基础科研实力雄厚,主持科技部863及重点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项,并领衔“TPF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OSCC的临床试验”等多项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项目,近3年来获得市局级以上课题47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23项,发表SCI论文119篇,EI论文2篇,历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4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目前承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口腔颌面外科学》肿瘤章节、《口腔临床免疫学》、研究生课程《Advancedin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ry》、《Advancedinbasicandclinicaloralcancer》的理论教学工作、全国统编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五、六、七版)、《口腔科学》(第五版)的主编单位,并负责肿瘤章节的编写。现有《显微外科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功能性外科在口腔颌面肿瘤中的应用》、《下颌骨功能性重建》、《口腔肿瘤转化研究新技术》、《口腔颌面肿瘤的综合序列治疗》、《面部激光医学与美容新技术进展》和《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修复中的应用》等7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每年培训学员超过600人。迄今为止,共培养来自英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15名Fellow和其他外国进修医生40余名,近年来,每年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每年毕业专科医师、规培生10余名,培养国内进修医生20余名,科室曾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1项。200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集体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2010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被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IAOMS)授予“国际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2年被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认定为“亚太地区颅颌面培训中心”,2014年被英国爱丁堡皇家牙医外科院授予“英国爱丁堡皇家牙医外科学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培训中心”。
详情

科室疾病

徐光宙
主任医师口腔外科
三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300
去挂号
博士
副教授
擅长:颌骨囊肿、智齿阻生、阻生齿、拔牙、肿瘤
王德明
副主任医师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三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110
去咨询
博士
擅长:血管畸形、血管瘤、肿瘤、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唇癌、口腔颌面部囊肿、牙龈癌、口腔颌面部毛细管型淋巴管瘤
杨鑫
主治医师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三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109
去咨询
擅长:口腔癌、肿瘤、智齿、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皮样或表皮样囊肿、口腔颌面部毛细管型淋巴管瘤、口腔黏膜癌、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口腔颌面纤维肉瘤、口腔颌面部囊肿
张凌
主任医师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三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40
去咨询
擅长:肿瘤、血管瘤、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颌面纤维肉瘤、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王磊
主任医师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三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210
去咨询
博士
擅长: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损伤、颌面部淋巴管瘤、肉瘤、腮腺肿瘤、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颈部肿物、口腔颌面部囊肿、唇癌、牙龈癌、口腔颌面部毛细管型淋巴管瘤、造釉细胞瘤、口腔颌面部血管瘤、颌骨骨髓炎、口腔颌面纤维肉瘤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上颌骨囊肿手术后遗症
2023.12.26
上颌骨囊肿手术的后遗症具体如下: 1、上颌骨囊肿是发生在面的中部,做手术时要考虑到其外形问题,所以一般会在口内做切口,脸上不留瘢痕,做刮治以后多数面部看不出来,但是会有肿胀问题,特别在术后1周之内,面部会有肿胀; 2、部分患者会引起神经问题,因为有些感觉神经,比如眶下神经从上颌骨里穿行,控制的是上嘴唇感觉。如果手术中刮治到神经,会引起上唇麻木,如果神经没有断掉会逐渐恢复,如果神经断掉,会引起永久性的上唇麻木; 3、如果是颌骨囊肿大,需要做骨重建,还有其它相应的后遗症,比如做完以后颌骨的咬合关系,牙齿咬不到一起,但是其发生的几率较小。
王磊主任医师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9.25万
299
口腔颌面部囊肿会恶变吗
2023.12.22
一般情况下口腔颌面部囊肿不会恶变,因为口腔颌面部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里面往往是液体积聚以后形成的囊肿。有一些囊肿,比如鳃裂囊肿,时间很长,反复发作,会出现恶变,这种恶变相对比较少。 一旦病变快速增大,或者是累及到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的症状,比如麻木、疼痛,这个时候要结合以往的病史,考虑是不是有恶变倾向。虽然囊肿的恶变概率很低,但不能完全排除口腔颌面部囊肿的恶性改变,这种在临床需要重视。总之,该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恶变,因为其是一种良性病变,而个别或者极少数的囊肿有时也会发生恶变,需要提高警惕。
钟来平主任医师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11.22万
398
涎腺混合瘤的症状特点
2023.12.20
涎腺混合瘤在口腔颌面外科非常多见,其中混合瘤好发于腮腺。病理书上可以查到发生于腮腺的肿瘤可以达到50多种不同类型,最常见是混合瘤。混合瘤常常没有自觉症状,不痛不痒,可以长到很大,但是有些患者肿瘤长到很大时会发生刺痛、麻木,这时要当心,因为可能会有恶变,所以对于腮腺混合瘤我建议早期切除。 临床表现主要是结节型,表面较光滑,动度良好,边界清楚,没有触压痛。除此以外,发生于颌下腺混合瘤在临床上也会碰到,比例比腮腺低很多,主要临床特征也是表面光滑、可活动、周界较清楚。如果采取手术方法,常常做区域性腺体切除,防止肿瘤复发。
张凌主任医师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10.43万
109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