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共收录125位医生,可服务医生数13
窦性心动过速如何治疗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其潜在原因、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药物治疗等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和建议,具体还是应就医进行明确。 1、适当休息: 对于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如由运动、情绪变化等引起,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去除诱因或适当休息即可。 2、药物治疗: 若窦性心动过速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降低心率,如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某些情况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可能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甲状腺药物。 3、心理治疗: 对于存在明显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患者,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4、手术治疗: 对于由心脏电生理异常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如预激综合征等,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 5、定期监测与随访: 对于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心率变化是必要的。若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加重或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和用药情况。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窦性心动过速日常护理 调整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睡足7-8小时,避免熬夜,因为睡眠不足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率进一步加快。 注意情绪管理: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如焦虑、紧张、愤怒等强烈情绪,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散步等方式舒缓情绪,保持心境平和。 饮食调整: 需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像咖啡、浓茶、辣椒等,这些食物可能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率上升。同时要控制盐分摄取,防止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荷。 适度运动: 对患者有益,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可选择如太极拳、瑜伽等较为舒缓的运动项目,运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
1447
2025.01.03
心房纤颤怎么办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房纤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等,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心律,减少房颤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还可使用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以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 2、抗凝治疗: 由于房颤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栓塞性疾病的风险,因此抗凝治疗比较重要,抗凝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出血风险,并定期监测凝血指标。 3、电复律治疗: 这是一种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的方法,适用于病情危急、房颤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但电复律后仍可能复发,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来维持窦性心律。 4、导管消融治疗: 这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治疗手段,通过导管将能量送达心脏特定部位,消除异常电活动的病灶,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5、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迷宫手术等,通过在心脏上制造特定的切口来阻止异常电传导,恢复正常心律。通常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或存在心脏结构性病变时考虑,但外科手术创伤较大,风险相对较高。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基础疾病、房颤类型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心房纤颤怎么预防加重 控制风险因素: 积极治疗高血压,将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可减少心脏压力与血管损伤,严格管控血脂,降低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心脏血管,有效控制血糖,避免高血糖对心肌及神经的不良影响,降低房颤发生几率。 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规律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与血管弹性。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蔬果摄入,减少饱和脂肪与高盐食物摄取,减轻心脏代谢负担。戒烟限酒,吸烟会损害心血管内皮,酒精过量易引发心律失常,戒烟戒酒可有效降低房颤风险。 减轻压力: 长期精神压力易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引发心律失常,可通过冥想、瑜伽、旅游等方式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维持心脏正常节律。
1373
2025.01.03
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动过速是指心脏的跳动频率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成人静息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根据心动过速的类型、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治疗方法可以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 1、药物治疗 减慢心率的药物:通过抑制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减缓心率。通常适用于阵发性心动过速或其他快速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稳定心脏的电活动,防止异常节律的产生。这类药物可用于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减少心动过速的发作。 控制心脏传导的药物:通过减缓心脏信号传导速度,从而控制快速心律。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某些由心脏电传导异常引起的持续性心动过速。 2、非药物治疗 迷走神经刺激:某些类型的心动过速,如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能通过迷走神经的刺激得到缓解。常见的迷走神经刺激方法包括深呼吸、按摩颈动脉窦或眼球等。该方法通常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能够迅速减缓心率。 电复律: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尤其是持续性心律失常,电复律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通过电击短暂中断心脏的异常电活动,恢复正常节律。电复律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非同步的,具体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治疗心动过速的方法。导管通过血管送至心脏,通过射频能量消除导致心动过速的异常电路或组织。该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频繁发作的患者。射频消融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并且能有效减少复发的可能。 在某些情况下,心动过速可能与结构性心脏病变(如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有关,单纯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无法根治此类问题。此时,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选择。手术方式包括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等,目的是通过改善心脏的结构功能,避免心动过速的发生。 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要点 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在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确保心率不超过危险范围。如果出现心率持续升高或伴随不适,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需要定期检测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变化,并为医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心动过速患者往往因症状突然发生而产生焦虑、恐慌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抚,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的性质和治疗方法,消除其不必要的恐惧感。此外,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减少心动过速的诱发因素。应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建议,如控制盐分摄入、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量,保持合理的运动量,以促进心脏健康。
1311
2025.01.03
心包有少量积液需要治疗吗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包积液是指心包腔内液体的积聚,通常是由于心包炎、心脏手术、肿瘤、肾衰竭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当积液量较少时,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积液的原因、积液的量、患者的症状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 对于少量心包积液,若患者无明显症状,且积液的量较小,通常不需要立即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治疗的重点是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少量积液可能不会对心脏的正常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心包腔内液体的积聚往往是缓慢的,因此可以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积液的动态变化。如果积液没有增加且患者没有症状,一般不需要采取治疗措施,仅需保持随访。 尽管积液量少,仍需根据病因进行评估。如果心包积液是由感染、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引起的,即使积液量不大,也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治疗的目标应是处理原发病因,而不仅仅是针对积液本身。例如,如果心包积液是由心包炎引起的,虽然积液较少,但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抗炎或其他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当心包积液的量逐渐增多时,即便积液初期较少,仍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心包腔内液体的积聚可能压迫心脏,导致心脏舒张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血液回流和心脏泵血能力,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如果积液迅速增多,甚至可能发展为心脏压塞,危及生命。因此任何时候心包积液有增加趋势时,都应加强监测,并视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此外,少量心包积液的存在可能预示着某些慢性疾病的恶化,尤其是如慢性肾衰竭、癌症等长期病程的患者。此时,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外,还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并发症,并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果是由于肿瘤或其他恶性疾病引起的积液,治疗则应集中在控制或缓解原发病上。 心包积液进行心脏手术后护理要点 1、术后生命体征监测: 心脏手术后,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是护理的重点。应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尤其关注心率的变化和血压的稳定性。出现异常时,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的发生。 2、呼吸功能的支持: 手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可能受限,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的呼吸状态。必要时可通过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痰等方式来改善肺功能,防止术后肺部感染。此外,合理使用氧气,保持患者的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因缺氧加重心脏负担。 3、早期活动与康复: 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早期活动对于促进恢复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肢体活动,从床上起身、下床走动等,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适当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1002
2025.01.03
心律失常治疗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作为一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旨在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减轻症状,并预防潜在的并发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治疗。 1、一般治疗: 心律失常的一般治疗主要包括向患者详细解释病情及诊疗方案,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从而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悲观情绪。这种心理疏导对于患者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能够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针对心律失常的诱因进行积极查找和干预,如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也是一般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的常用手段之一。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不同类别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心脏电生理活动,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引发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3、微创治疗: 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导管消融术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内特定部位,破坏异常的心电信号传导路径,从而达到根治心律失常的目的。导管消融术通常由心脏外科医生进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然而,手术风险及适应证需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患者应在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和预期效果后,做出明智的决策。 心律失常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共同应对心律失常的挑战。 心律失常患者的管理 患者需养成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的习惯,这有助于了解心脏的基本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可使用便携式心率监测设备,记录每日的心率变化,并在发现异常时及时就医。同时定期复诊,接受心电图等专业检查,是评估心脏健康状况的必要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发作。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戒烟限酒等,也是自我管理的重要方面。 通过积极日常监测与自我管理,心律失常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
884
2025.01.03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指南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常伴随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其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减少心脏功能损害、预防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康复。治疗过程包括抗病毒治疗、心脏功能支持、抗炎治疗等多个方面。 1、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主要由多种病毒(如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等)引起,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干预。然而,针对具体病毒的抗病毒治疗目前仍存在局限性,许多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仍以支持疗法为主。对于某些特定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则可考虑使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但应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临床判断,谨慎选择。 2、心脏功能支持: 病毒性心肌炎常导致心脏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或低血压状态,因此心脏功能的支持性治疗至关重要。此类治疗包括限制活动、调整液体摄入量和使用辅助心脏设备。对心衰患者,必要时可使用药物改善心脏收缩力、减少心脏负担。此外,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出现严重的低血压或心力衰竭,可能需要借助体外循环、人工心脏支持等技术手段,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3、抗炎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肌炎症反应可能加重心脏损伤,因此适当抗炎治疗非常重要。抗炎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脏损伤进程。一些研究表明,使用免疫调节治疗可能对某些患者有效,尤其是在急性期通过减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但目前抗炎治疗仍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免疫系统状态等因素综合判断。 4、心律管理: 病毒性心肌炎常伴随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或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对于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及时进行电生理评估至关重要。对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患者,可能需要采取药物或电复律等治疗手段来控制心律。若患者出现高危的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考虑临时起搏器植入,以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康复期需要系统的支持治疗。患者应在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加重心脏负担。营养管理同样重要,应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尤其是蛋白质、能量等关键营养物质的摄入,支持心肌的修复和恢复。 病毒性心肌炎的复查项目 如肌钙蛋白,包括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它们是反映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肌钙蛋白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复查时,若肌钙蛋白持续下降并恢复至正常范围,提示心肌损伤逐渐修复;若再次升高,则可能表明心肌存在持续性损伤或病情反复。 在心肌受损时,CK-MB会释放入血,其数值变化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复查该指标有助于了解心肌细胞的恢复情况,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说明心肌损伤修复进展顺利;若仍高于正常,需进一步评估心肌受损状况并调整治疗方案。还需观察心电图的各项指标变化,如心率、心律、ST段、T波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可能出现ST-T改变、心律失常(如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
1283
2025.01.03
心脏供血不足咋办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脏供血不足,医学上常称为冠状动脉疾病或心肌缺血,是一种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血流减少的病理现象。这一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针对每种病因,相应的治疗措施也各有侧重,如药物治疗等。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原因,通常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年龄增长等危险因素相关。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也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当冠状动脉内形成粥样斑块,会使血管狭窄甚至阻塞,从而减少心肌的血液供应。治疗方面,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增加运动等。药物治疗则旨在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减少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狭窄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手术,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以恢复管腔的通过能力,改善心肌供血。 2、心律失常: 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旨在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心率和心律,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脏供血不足。非药物治疗则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等手术方法,以纠正心律失常。 除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律失常外,心脏供血不足还可能由心肌肥厚、贫血、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心肌肥厚可能由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疾病导致,贫血则可能由营养不良、失血等原因引起。血管痉挛可能由吸烟、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针对这些病因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心肌肥厚的患者,需要控制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对于贫血的患者,需要纠正贫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对于血管痉挛的患者,需要避免诱发因素、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等。 心脏供血不足的护理 心脏供血不足患者需注重生活方式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同时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肌供血。 面对心脏供血不足,患者往往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建议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同时监测血压、血脂等生理指标,对于预防疾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增强心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642
2025.01.03
40-50岁正常血压是多少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对于40至50岁的成年人而言,正常血压的范围通常遵循一般成人的标准。根据医学界普遍认可的标准,正常血压的界定主要基于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两个指标。对于40至50岁的成年人,正常的收缩压范围通常在90-139mmHg,舒张压则在60-89mmHg。这一范围被视为健康血压的基准,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收缩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最大压力,而舒张压则是心脏舒张时,血液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最低压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范围被视为正常,但理想的血压状态是接近120/80mmHg。这一血压水平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脏病、中风等严重疾病。因此对于40至50岁的成年人,保持血压在这一理想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 血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重、情绪等。因此为了维持正常血压,建议采取一系列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以及良好的心态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定期监测血压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的异常变化,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如果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0-50岁人群维持正常血压的生活调整策略 1、均衡饮食 低盐饮食:减少盐分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以降低血压水平。 低脂高纤:选择低脂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提供丰富的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压。 2、适量运动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 力量训练:每周进行2-3次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新陈代谢率,对血压控制也有积极作用。 3、健康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血压,应尽量避免。 充足睡眠:保持每晚7-9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助于降低血压。
917
2025.01.03
心梗怎么检查最准确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准确检查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如心电图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等。通常并无怎么检查最准确的说法,而是需要综合判断。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梗的基本检查方法,心梗在心电图上会有特殊表现,如ST段压低、抬高或有动态的演变过程。在急性心梗发作时,心电图能够捕捉到心脏电生理的改变,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是诊断心梗的关键,当心肌受损时,会释放出一系列心肌特有的酶类,如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等。这些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密切相关。通过抽血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以及损伤的严重程度。 3、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能够探测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在心梗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坏死区或缺血区心室壁的运动异常,以及心脏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改变。这有助于评估心梗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4、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也是确诊心梗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心导管介入后注入造影剂,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冠状动脉的狭窄、阻塞或急性血栓情况。这一检查不仅能够明确心梗的病因,还能为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梗的治疗 心梗发作时,药物治疗至关重要。可以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片,以扩张冠状动脉,缓解胸痛症状。同时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他汀类药物用于调节血脂、稳定斑块。药物治疗需精准把握剂量与时机,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介入治疗是心梗治疗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血管穿刺,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血管堵塞情况。然后利用球囊扩张狭窄或阻塞的血管,恢复血流。多数情况下会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支撑血管壁,保持血管通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能快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濒死心肌,显著降低心梗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1101
2025.01.03
室上速治疗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室上速,即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终止,且心动过速的频率通常在每分钟150-250次。针对室上速的治疗,主要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发作频率以及患者的具体症状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观察与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是室上速治疗的主要策略。 1、观察与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发作次数少、症状轻微、不危及生命的室上速患者,可以采取观察策略,不进行特殊治疗。同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等,来减少室上速的发作诱因。 2、药物治疗: 当室上速发作频繁、症状严重或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可考虑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心室率、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治疗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3、物理治疗: 在室上速急性发作时,可以尝试通过刺激迷走神经的物理方法来终止发作,如压迫颈动脉窦、按摩单侧眼球等。但需注意,这些方法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4、微创介入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室上速患者,可考虑采用微创介入治疗,如导管射频消融术。这种方法通过破坏异常的心电信号传导路径,达到根治室上速的目的,且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 室上速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同时注重生活方式调整,以减少发作诱因,提高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共同应对室上速的挑战。 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复查项目 常规心电图可记录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波形,重点观察心率、心律是否规整,P波形态、PR间期长度、QRS波群形态与时限等。确定是否存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迹象,如突发的快速且规则的心动过速,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异常等。同时评估有无心肌缺血、传导阻滞等其他心电异常表现,了解心脏电活动的基础状态。 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可捕捉到短暂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明确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时心率变化范围以及与日常活动、睡眠等状态的关系。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的心律失常,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832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