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九江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
九江市中医医院
共收录18位医生
补肾壮阳多按摩哪六个部位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想要补肾壮阳可尝试通过按摩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临床并无绝对的按摩六个部位,而是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选择合适的位置,如太溪穴、关元穴、命门穴、肾俞穴等 。 太溪穴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为肾经原穴,肾有藏精主生殖的功能,按摩此穴有滋肾阴、补肾气、温肾阳的功效。可在晚上临睡前,先泡脚1小时,然后按揉两侧太溪穴,每穴5分钟。 关元穴 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处,即肚脐下面四个横指的位置。关元穴意为关住元气,按摩此穴可达到补肾壮阳的功效。建议用手掌或指腹按摩,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气海穴 位于人体的前正中线上,肚脐下面1.5寸处。气海是个非常重要的补肾穴位,也被称为元气之海,因此按摩此穴可达到补肾效果。可每天点按这个穴位,首先用拇指点它,以这个穴位感到酸胀时为宜,之后再揉,大约揉10分钟即可。 命门穴 位于人体后正中线上,也就是脊柱正中线上,与肚脐眼平齐的位置。按摩命门穴可以起到较好的补肾壮阳作用。每天坚持按一按命门穴或者灸一灸命门穴。 肾俞穴 左、右各一,位于命门两侧1.5寸处。肾虚的人首先要补肾俞,能够起到强壮肾气的作用,因此可用指腹或手掌进行按摩。 涌泉穴 位于脚底部,足底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凹陷中,按摩此穴可调节气血,提高性功能,起到补肾壮阳、强筋壮骨的作用。可用手指轻轻按压涌泉穴,每次按摩约5分钟,每天按摩1-2次。也可以用手掌快速揉搓涌泉穴,直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各揉搓100次。
723
2025.01.16
小青龙汤功效全,风寒感冒一扫光
熊会海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小青龙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出自《伤寒论》,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炙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外寒内饮证,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等症状。 📌解表散寒 解表,指的是驱散侵袭人体表面的风寒之邪;散寒,则是温化体内的寒气。在中医理论中,外感风寒是导致感冒、咳嗽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小青龙汤中的麻黄、桂枝等药材,具有辛温发散之性,能够开腠理、透毛窍,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从表而解。服用小青龙汤后,患者通常会感到体内寒气逐渐排出,头痛、发热、无汗、打喷嚏、流鼻涕等风寒症状得到缓解。 📌温肺化饮 这里的“饮”,指的是寒饮,即肺内停聚的寒性液体。当肺中寒饮内停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咳嗽、气喘、痰多而稀薄色白等症状。小青龙汤中的干姜、细辛等中药材,具有温肺化饮的功效,能够温化寒饮,使肺内停聚的寒饮得以消散。同时,麻黄、桂枝等药物的宣肺平喘作用,也能进一步增强止咳平喘的效果。因此,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状,小青龙汤有着显著的疗效。 👉小青龙汤虽然对风寒感冒、咳嗽疗效好,但并非人人适用。对于阴虚引起的干咳、无痰的患者,以及痰热证的患者,一般不建议服用,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合适,可以查看图片提及的不适用情况。同时也建议大家,在使用小青龙汤时,务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如果大家对小青龙汤的功效有进一步的了解或心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925
2025.01.16
炙甘草汤:不止滋阴养血,功效多且赞!
熊会海
主任医师
中医科
🌿炙甘草汤,作为中医方剂中的经典之作,源自古代医学典籍《伤寒论》,是一味集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功效于一体的中药方剂,属于补益剂,常用于阴血不足,阳气虚弱的治疗。 ⭐滋阴养血 炙甘草汤重用生地黄为君药,生地黄具有极强的滋阴养血功效。同时,阿胶、麦冬等药物也能进一步滋阴润燥,养血生津。这些药物通过补充人体所需的阴液和血液,改善阴血不足的状态。阴血充足,则能滋养脏腑,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炙甘草汤在治疗因阴血不足导致的各种症状方面效果显著,如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 ⭐益气温阳 炙甘草汤中的炙甘草、人参、大枣等药物具有益气补气的功效,能够增强人体的正气。同时,桂枝、生姜等辛温药物则能通阳复脉,温通血脉。这些药物通过补充和振奋人体的阳气,改善阳气虚弱的状态。阳气充足,则能温煦脏腑,推动气血运行。炙甘草汤也常用于治疗因阳气虚弱导致的各种症状,如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 ⭐复脉定悸 炙甘草汤中的生地黄、阿胶、麦冬等药物能够滋阴养血,而炙甘草、桂枝等药物则能益气通阳。这些药物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复脉定悸的功效,可改善心脏功能,从而恢复正常的脉象,缓解心悸症状。这使得炙甘草汤在治疗各种心系疾病方面效果显著,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炙甘草汤能够显著改善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炙甘草汤作用虽广,然而,在使用时仍需注意患者的体质情况和用药禁忌,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关于炙甘草汤的一些服用注意事项,点击图片即可获取! 👍希望这篇讲解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炙甘草汤的功效和应用。如有任何疑问或心得,欢迎留言交流!
421
2025.01.16
耳鸣针灸什么位置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耳鸣可通过针灸特定穴位来改善,这些穴位依据中医经络理论选取,从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气血等多方面入手,以调节耳部气血阴阳平衡,减轻耳鸣症状,促进耳部功能恢复正常, 具体包括听宫穴、翳风穴、太溪穴、肾俞穴 。 听宫穴 位置: 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定为可找到耳屏与下颌关节,当嘴巴微微张开时能摸到一个凹陷,此即为听宫穴。 功效作用: 听宫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小肠经与心经相表里,心主神明,耳通于心。针灸听宫穴可疏通耳部经络气血,改善耳部气血循环,使耳部得到濡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尤其是因耳部气血不畅导致的耳鸣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翳风穴 位置: 在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可以先找到耳垂,然后向后触摸,在乳突与下颌角之间能感觉到一个明显的凹陷,就是翳风穴。 功效作用: 翳风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三焦经主气所生病,调节人体的气机运行。针灸翳风穴能够疏风通络、开窍益聪,可以调节耳部周围的气机,驱散耳部的风邪,对于外风侵袭或气机阻滞引起的耳鸣,如耳鸣伴有耳部胀满、疼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疏解和改善作用。 太溪穴 位置: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在内踝的高点与跟腱连线的中点位置。 功效作用: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肾开窍于耳,肾脏的精气通过经络上注于耳,维持耳部的正常功能。针灸太溪穴可以滋肾阴、补肾气,调节肾脏功能,为耳部提供充足的精气滋养。 肾俞穴 位置: 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先找到第2腰椎棘突,其两侧大约两横指宽的地方就是肾俞穴。 功效作用: 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与肾脏内外相应,针灸肾俞穴能够补益肾气、填精益髓。对于久病肾虚或先天肾气不足引起的耳鸣,通过针灸肾俞穴能从根本上改善肾脏功能,缓解耳鸣症状,促进耳部健康恢复。
383
2025.01.16
肝胆湿热不用愁,龙胆泻肝丸功效主治不可不知!
熊会海
主任医师
中医科
💊龙胆泻肝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由龙胆、柴胡、黄芩等多种中药组成,作为一味传统的中药方剂,以其清肝胆和利湿热的功效著称,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 🌱龙胆泻肝丸的功效 🔸清肝胆:龙胆泻肝丸中的龙胆草等药材,具有苦寒泻火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肝胆中的实火。这对于改善因肝胆火旺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口苦、咽干、目赤等,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它还能调节肝火上炎,平衡阴阳,使人体恢复到一个健康的状态。 🔸利湿热:龙胆泻肝丸不仅清肝胆之火,还能利湿退黄。其中的泽泻、木通、车前子等药材,具有清热利水的功效,可以使湿热下行,从而缓解因湿热内蕴引起的各种不适,如尿黄、湿疹、带下等。 🌱龙胆泻肝丸的主治 基于上述功效,龙胆泻肝丸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症状: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是肝胆湿热症的首选药物。它能有效清除肝胆中的湿热,恢复肝胆的正常功能,从而缓解由此引起的口苦、胁痛等症状。 🔹头晕目赤:肝火上炎,循经上扰头目,可导致头晕目赤。龙胆泻肝丸通过清肝胆之火,能够缓解这一症状,使患者头目清爽。 🔹耳鸣耳聋:情志所伤、肝郁化火可能会上扰耳窍,导致耳鸣耳聋。龙胆泻肝丸通过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可以改善这一症状,恢复患者的听力。 🔹胁痛口苦:肝胆湿热或肝火旺盛,均可引起胁痛口苦。龙胆泻肝丸通过清肝胆之火、利湿退黄,可以缓解胁痛口苦,使患者恢复舒适。 🔹尿赤、湿热带下:湿热内蕴,下注膀胱或带脉,可导致尿赤、湿热带下等症状。龙胆泻肝丸通过清热利水、利湿退黄,可以改善这些症状,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 龙胆泻肝丸虽好,也不能滥用,建议大家在用药前了解清楚它的一些注意事项(可见图),并遵医嘱使用。 👏最后想问问大家是否曾经使用过龙胆泻肝丸?或者还有哪些关于龙胆泻肝丸的疑问或?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518
2025.01.16
川芎小百科:带你认识这味传统中药
熊会海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川芎,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味中草药。其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川芎的辛散温通之性,使得它能够在中医理论中发挥多种功效与作用。 📍活血行气 🔸胸痹心痛:中医认为,胸痹心痛多因胸部气血瘀滞所致。川芎能够活血化瘀,缓解胸部气血瘀滞,从而有效治疗胸痹心痛。在临床上,川芎常与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配伍,共同发挥疗效。 🔸胸胁刺痛:多因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所致。川芎能够行气活血,消散胸胁部位的淤血,从而缓解疼痛。在治疗胸胁刺痛时,川芎常与柴胡、郁金等疏肝解郁药物同用,以达到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目的。 🔸跌扑肿痛:川芎的活血作用能够消散淤血,促进经络通畅,从而加速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在治疗跌扑肿痛时,川芎常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配伍使用,以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多因气血不畅、淤血阻滞所致。川芎能够调理气血,消散淤血,从而有效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状。在治疗妇科疾病时,川芎常与当归、白芍等补血调经药物同用,以增强疗效。 🔸癥瘕腹痛:多指腹部肿块,中医认为多因气血瘀滞所致。川芎的活血行气作用有助于消散肿块,缓解疼痛。在治疗癥瘕腹痛时,川芎常与三棱、莪术等破血消癥药物配伍使用,以达到消癥散结、止痛的目的。 📍祛风止痛 🔹头痛:头痛是中医临床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多因风邪侵袭、气血瘀滞所致。川芎能够祛风止痛、活血化瘀,从而有效治疗头痛。在治疗头痛时,川芎常与白芷、羌活等祛风止痛药物同用,以增强疗效。 🔹风湿痹痛:风湿痹痛多因风湿之邪侵袭关节、肌肉所致。川芎的祛风止痛作用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在治疗风湿痹痛时,川芎常与独活、秦艽等祛风除湿药物配伍使用,以达到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目的。 👏然而,在使用时也需注意个人体质和病情,避免盲目用药引起不良反应,不宜服用川芎的人群请见图。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川芎将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觉得有用就点赞收藏吧,让更多人看到这份健康指南。对于川芎的使用心得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314
2025.01.16
小儿退热推拿哪个部位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小儿发热时,可以通过特定的推拿手法来帮助退热, 如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天河水等 ,需注意推拿应由专业人士操作,或者医生指导下进行。 开天门 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可以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能缓解发热、头痛、感冒等症状。 推坎宫 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分推,推50-100次。作用是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对发热引起的头痛、眼睛红肿等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揉太阳 在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一寸凹陷处,用两拇指指端分别在两侧太阳穴上揉动,揉50-100次。可以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可缓解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 清天河水 前臂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推100-300次。作用是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对于各种热性病证,如发热、口渴、烦躁不安等有较好的疗效。 推六腑 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腹自肘横纹推向腕横纹,推100-300次。作用是清热、凉血、解毒,主要用于实热证,如高热、烦渴、惊风、咽痛等。 清肺经 无名指末节螺纹面,用拇指指腹自无名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推100-300次。可以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对发热伴有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650
2025.01.16
告别伤痛,走进中医骨伤的神奇世界!
熊会海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中医骨伤治疗,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不仅关注受伤部位本身,更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通过手法复位与固定、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与功能锻炼等多种手段,中医骨伤治疗在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手法复位与固定 手法复位是中医骨伤治疗的特色之一。医生通过熟练的手法技巧,将移位的骨骼精准复位,随后使用小夹板、石膏或支具进行固定,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检查固定效果,及时调整固定装置,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中药内服外用 中药在中医骨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内服中药主要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补益气血的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伤情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外用中药则通过直接敷于患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与肿胀。 在敷药期间,患者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有红肿、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针灸推拿与功能锻炼 针灸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具有显著效果。推拿则能放松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在康复阶段,功能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虽然中医骨伤治疗具有诸多优势,但在治疗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详细请见图了解~此外,还有一些中医骨伤治疗的适用病症,也放在图片中了,需要的可以看看! 👏好了,大家是如何面对骨伤挑战的?在治疗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或感悟?又有哪些实用的康复建议想分享给正在康复路上的朋友们?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526
2025.01.16
祛湿按摩哪个部位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能够有效促进体内湿气排出,改善因湿邪引起的不适症状,临床主要涉及的穴位 包括阴陵泉、足三里、丰隆和曲池,分别位于小腿内侧、小腿外侧、小腿前部以及肘部 。 阴陵泉穴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水湿,适当刺激此穴位可以增强脾的功能,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泄,减少湿气积聚,对于改善水肿、腹泻等症状有显著效果。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髌骨下缘四横指宽处,该穴作为人体最常用的保健强壮穴之一。 足三里穴不仅能够调理脾胃功能,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加强胃肠蠕动,提高身体对食物中水分的吸收效率,防止湿气滞留体内,起到良好的祛湿作用。 丰隆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距胫骨前嵴两横指(中指)。 丰隆穴属胃经,擅长调理脾胃之气,尤其是对于治疗由湿热引起的病症如黄疸、水肿等非常有效,按摩此穴位可以帮助清除体内湿热,使水液代谢恢复正常。 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曲池穴属于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在祛湿方面,它能通过调节肺卫功能来排除体表湿邪,同时也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564
2025.01.16
你还在为失眠吃药发愁?这些药物你试过吗?
熊会海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或早醒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并不存在一种绝对效果最好的药物,每个人的失眠原因和症状都有所不同。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个体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以下是对几种常见失眠药物的介绍: 💊苯二氮䓬类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是传统的催眠药物,具有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能有效减少睡眠中的觉醒次数,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特别是焦虑引起的失眠。然而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依赖性,长期使用后停药可能出现戒断反应。因此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滥用。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能快速诱导睡眠,改善睡眠质量。副作用相对较小,对第二天的认知功能影响也较小,主要用于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型失眠。虽然这类药物的依赖性相对较低,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能模拟褪黑素的作用,调整睡眠-觉醒周期。对于昼夜节律失调导致的失眠,如倒时差或倒班工作引起的失眠,这类药物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使用褪黑素时,最好在睡前30分钟服用,但不宜长期依赖。 💊具有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 具有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小剂量使用时可以改善失眠症状。这类药物尤其适用于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失眠患者,通过改善情绪来促进睡眠。然而这些药物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不适合短期失眠使用。长期服用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药 一些中药也具有改善失眠的作用,如酸枣仁、夜交藤等。酸枣仁能养心安神,夜交藤能养血安神,对失眠多梦有一定疗效。相对西药而言,中药的副作用较小,但效果可能稍慢。使用中药时,也需遵循医嘱,合理配伍。 治疗失眠需要综合考虑个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戳图了解)。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咨询专业医生,确保用药安全及疗效。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不要忘了点赞、收藏~
950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