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瑞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共收录16位医生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
林潮双
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前角细胞,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脊髓灰质炎的症状多样,具体表现包括前驱期症状、瘫痪前期症状、瘫痪期症状等。
1、前驱期症状:
多数患者在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会经历一个短暂的前驱期。此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以及全身感觉过敏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持续1-4天,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相似,但随后可能进入更严重的阶段。
2、瘫痪前期症状:
在前驱期之后,部分患者会进入瘫痪前期。此阶段,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及四肢疼痛,这些症状在活动或变换体位时会加重。瘫痪前期是疾病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预示着可能即将出现瘫痪症状。
3、瘫痪期症状:
瘫痪期是脊髓灰质炎最为严重的阶段。患者可能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的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减退、肌力减弱,甚至出现肌肉萎缩。瘫痪症状通常不对称,下肢较上肢更易受累。在严重情况下,瘫痪可能导致肢体运动障碍、跛行甚至无法坐立、翻身、站立。
4、脑膜炎症状:
部分脊髓灰质炎患者在瘫痪前期或瘫痪期,可能伴有脑膜炎的表现。这包括剧烈的头痛、呕吐、颈部强直以及克氏征、布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虽然这些症状不一定导致瘫痪,但表明病毒已侵犯神经系统。
5、后遗症期症状:
对于未能及时恢复的患者,脊髓灰质炎可能留下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包括受累肌肉的萎缩、神经功能无法恢复以及肢体畸形等。后遗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6、其他非特异性症状: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脊髓灰质炎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咽痛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在疾病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且可能与其他疾病混淆。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以进行诊断和治疗,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风险。
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脊髓灰质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在康复训练方面,患者应坚持适量的肢体功能锻炼,如肌肉拉伸和关节活动,以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同时,要注重饮食调理,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预防呼吸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
586
登革热初期症状
林潮双
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初期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以及出血倾向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为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1、发热:
患者通常会突然发热,体温可迅速达到39℃以上,并持续2-7天。这种高热状态可能会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身体乏力,精神萎靡。同时,发热还可能伴有畏寒或寒战症状,这是病毒入侵人体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做出反应,试图通过提高体温来抑制病毒的活性。
2、头痛:
疼痛可能位于眼眶后、太阳穴区域或其他部位,程度轻重不一。有的患者可能是轻微头痛,而有的则是剧烈头痛,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头痛的发生,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身体的炎症反应,影响到神经系统,导致颅内血管扩张等一系列变化。
3、肌肉和关节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尤其是四肢的肌肉和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这种疼痛可能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剧,活动时疼痛会更加明显。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后,身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会影响到肌肉和关节组织,造成局部的炎症反应。
4、皮疹:
皮疹多在发病后的2-5天出现,表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可分布于全身,包括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皮疹的出现是因为病毒感染引发了皮肤的免疫反应,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一些成分渗出到皮肤组织间隙,形成皮疹。皮疹可能会伴有瘙痒感,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5、出血倾向:
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是病毒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所致。出血范围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严重的出血倾向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登革热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登革热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涵盖多个方面,以确保病情的稳定与恢复。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以降低身体消耗,减轻身体负担。在饮食方面,应选择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面条、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补充因发热、出汗而失去的水分。
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疹子,穿着宽松衣物,防止二次感染。在发热期间,可用温水擦浴降低体温,但要避免使用冷水或酒精擦拭,以免加重病情。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1115
怎么预防流感
林潮双
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流感,关键在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感染风险,主要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增强体质等。
1、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疫苗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从而在流感病毒侵入时迅速发起防御,减少感染的可能性。建议每年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患有慢性疾病等易感人群。
2、保持个人卫生: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的基础,建议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或触摸公共物品后。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增强体质:
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4、保持室内通风:
流感病毒在空气中传播,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至关重要。定期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以降低室内病毒浓度。同时,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以减少感染风险。
5、注意咳嗽礼仪:
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防止飞沫传播病毒。使用后的纸巾应立即丢弃并洗手,以避免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流感的患者,应居家隔离,避免外出,以减少病毒传播。
流感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
流感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需要细致且周到,以确保患者能够迅速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在饮食方面,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温热的汤粥、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增强体力,促进身体康复。确保患者充分补水,以缓解因发热、出汗引起的脱水症状。
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或使用医生建议的退热药,以减轻不适。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获取专业的医疗支持。流感患者的日常护理,需要耐心与细心,以帮助患者平稳度过这段时期。
555
γ-谷氨酰基转移酶高的原因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γ-谷氨酰基转移酶升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不良生活习惯、药物影响以及胰腺疾病等。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酶水平,保护肝脏健康。
1、不良生活习惯:
过度饮酒、熬夜、作息不规律、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导致γ-谷氨酰基转移酶轻度升高,这些情况下,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2、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降脂药、镇痛药等,以及抗结核药、部分抗生素等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引发肝细胞损伤,从而导致γ-谷氨酰基转移酶升高。
3、肝脏疾病:
包括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脂肪肝、肝纤维化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引起γ-谷氨酰基转移酶释放到血液中。
4、胆道疾病:
如胆管梗阻、胆结石等,这些疾病会阻碍胆汁的正常排泄,导致γ-谷氨酰基转移酶在血液中积累。
5、胰腺疾病:
如胰腺炎、胰腺肿瘤等,胰腺疾病可能通过影响胆汁的代谢和排泄,间接导致γ-谷氨酰基转移酶升高。
面对γ-谷氨酰基转移酶的升高,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调整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因素,对维护肝脏健康,预防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γ-谷氨酰基转移酶高的日常注意事项
避免高脂肪、油炸和辛辣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肝脏健康,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减少油腻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可以提高身体代谢率,促进肝脏健康,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严格戒酒,酒精会加重肝脏损伤,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肝脏的修复和再生,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可以通过冥想、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
避免自行购买和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在需要使用药物时,务必咨询医生,了解药物对肝脏的潜在影响。
1034
乙肝表面抗体(+)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能因疫苗接种或既往感染康复所致。针对不同原因,需采取随诊观察、药物治疗或定期复查等处理措施,以确保抗体水平,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1、原因
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即乙肝表面抗体,如果免疫功能正常,疫苗接种后会产生足够的抗体,从而在体检时呈现阳性结果。
既往感染康复:极少数患者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成功清除了病毒,并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的出现意味着机体已经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2、处理措施
随诊观察:对于因接种乙肝疫苗或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所致乙肝表面抗体(+)的患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随诊复查,以避免病情复发。
药物治疗:如果乙肝表面抗体(+)且患者肝功能检查异常,应积极接受抗乙肝病毒治疗,以抑制乙肝病毒繁殖,预防肝脏功能损伤。
定期复查:乙肝表面抗体(+)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乙肝表面抗体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乙肝表面抗体的数值下降,应考虑再次接种乙肝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虽是积极信号,但仍需持续关注,患者应遵循医生建议,做好日常防护与定期检查,确保抗体水平稳定,有效抵御乙肝病毒威胁。
乙肝表面抗体(+)的日常注意事项
远离烟酒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措施,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长期大量饮酒易导致酒精性肝病;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也会加重肝脏解毒负担,增加肝癌风险,还应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和滥用药物,以免对肝脏造成额外伤害。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和卫生用品,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机会,对于乙肝患者或携带者,应特别注意血液和体液的防护,避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以防止交叉感染。
即使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也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乙肝病毒DNA检测及肝脏影像学检查,以及时了解肝脏状况,监测抗体水平变化,特别是对于有过乙肝病史或家族中有乙肝患者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706
肝囊肿需要治疗吗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肝囊肿是否需要治疗视情况而定,较小且无症状通常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若囊肿较大、合并感染或出血,则可能需要治疗,方法包括穿刺抽液、抗感染及手术等。
如果肝囊肿较小,一般指直径小于5厘米,且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通常不需要治疗,这种小的肝囊肿一般不会对肝脏功能造成影响,也不会引起身体的其他异常表现,只需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囊肿的大小变化即可,比如一些单纯性肝囊肿,可能是先天性的,在体检中偶然发现,患者身体并无任何不适,这种情况就可以不进行特殊治疗,只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当肝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时,可能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引起不适症状,比如压迫胃部可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压迫胆管可引起黄疸等症状,此时就需要考虑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并注入硬化剂,这种方法创伤较小,恢复较快。
如果肝囊肿发生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此时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如果感染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引流,将脓液排出。少数情况下,肝囊肿可能会出现出血现象,患者会感到剧烈腹痛,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止血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肝囊肿,患者应重视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肝囊肿日常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
应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兰花、苹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肝脏负担。避免饮酒,酒精会对肝脏造成直接损害。
2、生活习惯:
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肝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避免剧烈运动和外力撞击腹部,防止囊肿破裂出血。
3、情绪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不良情绪可能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对肝脏健康不利。
875
肺结核需要手术吗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肺结核的治疗方式并非一定要手术,具体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对于大多数肺结核患者而言,通过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繁殖,达到治愈的目的。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一般治疗、中医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其中遵医嘱药物治疗是肺结核治疗的核心,通过抗结核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消除病灶中的结核菌,使肺部病变逐渐吸收、好转。初治肺结核患者一般需要接受6-9个月的药物联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痰菌转阴情况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来评估治疗效果。
在特殊情况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比如,当肺结核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病变的肺组织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当肺结核患者存在厚壁空洞,长期不闭合,且痰菌持续阳性,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也有助于清除结核菌,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恶化。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肺结核患者还可以选择一般治疗,主要包括控制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以清痰去火,同时保持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抵抗力,促进疾病的恢复。
中医治疗也是肺结核治疗的一种选择,中医治疗肺结核主要通过推拿按摩、针灸等手法刺激人体穴位,疏通血管,起到消炎消菌的效果。虽然中医治疗肺结核的效果因人而异,但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中医治疗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在肺结核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要戒烟限酒,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肺结核手术前注意事项
1、术前检查:
患者需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包括胸部CT扫描、支气管镜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定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
2、抗结核药物治疗:
在手术前,患者应接受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有耐药性者应换用较有效的抗结核药物,确保在抗结核药物的充分保护下施行手术。
3、饮食调整:
术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患者应多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以增强体力并促进术后恢复。
4、心理准备:
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术前可以进行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以缓解紧张情绪并增强自信心。
1482
什么是继发性肺结核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继发性肺结核是指在原发性肺结核基础上,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再次活跃而引发的肺部疾病,它是结核病的一种主要类型,多见于成人,一部分患者具有传染性和一定的复发风险。
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内源性复发,通常发生在原发性肺结核治愈后,体内残留的结核分枝杆菌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活跃、繁殖,导致原来静止的病灶重新活动、恶化。
外源性再感染,已经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的个体,在再次接触排菌肺结核患者时,可能吸入外界含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引发新的感染;长期处于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特别是当环境中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污染时,个体更容易受到感染。
继发性肺结核的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结核的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症状,结核的中毒症状如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活动,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所引起的;而呼吸道症状则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是由于结核病灶侵犯肺部组织,导致肺部功能受损所引起的。继发性肺结核的病灶形态多样,可以是渗出型、增生型、纤维干酪样坏死型等,且常常是多种形态并存。
在诊断继发性肺结核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肺部CT可以显示肺部病灶的形态、位置和范围,有助于确定诊断。实验室检查如痰培养、结核菌素试验、T细胞斑点试验等则可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存在和活动情况,为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治疗继发性肺结核需要遵循早期、适量、规律、全程、联合等原则进行化学治疗,治疗方案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疗程等。
预防继发性肺结核需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意识,避免与排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减少感染机会。积极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通过坚持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作息等方式增强体质。
继发性肺结核怎么预防
要增强个体的免疫力,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方式,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对于已感染结核杆菌但未发病的个体,尤其是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应考虑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降低发病风险。
加强结核病的筛查和监测,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应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结核感染。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减少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长时间停留,以降低感染风险。对于已确诊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减少传染源,保护周围人群的健康。
1191
肺结核复发的症状表现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肺结核复发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全身症状,比如发热、夜间盗汗,以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与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具体因人而异。
1、全身症状
发热:肺结核复发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多数为低热,体温低于38℃,多发生于午后,一般第二天清晨体温可恢复正常。这种低热状态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是结核中毒症状的一种表现。
夜间盗汗:盗汗是肺结核复发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在夜间睡眠时大量出汗,出汗量较大,但醒来后出汗通常会停止。
体重减轻与疲乏无力: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消耗作用,患者在复发期间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的情况;患者会感到疲倦乏力,缺乏精力,无法完成日常任务。
食欲不振:肺结核复发还可能导致患者食欲不振,进一步影响营养摄入和体重。
2、呼吸道症状
咳嗽与咳痰:患者可能出现长期持续性咳嗽,多为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若肺部有病菌感染,痰液可能变为黄色脓痰。若咳嗽持续三周及以上,且痰中带血,应高度怀疑肺结核复发。
咯血:咯血是指气管、支气管及肺实质出血,经咳嗽由口腔咳出的症状。肺结核复发时,患者可能出现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的情况。
胸痛:当肺结核复发后引起的病灶累及胸膜时,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胸痛多为持续性、位置比较固定的疼痛,可能像肺部有针刺一样,并且会随着咳嗽、呼吸加重。
呼吸困难:肺结核复发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费力。进行体力活动后,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加明显。
肺结核复发的原因可能包括用药不规范、结核杆菌耐药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在治疗肺结核时,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全程治疗,并定期随访复查。
肺结核复发怎么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肺结核复发的关键,包括均衡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以增强免疫力。
加强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可能存在结核病的患者后,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与患有肺结核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封闭环境中。
规律用药是治疗肺结核并防止其复发的核心,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完成整个疗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能自行停药。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如胸透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复发的迹象。
810
什么叫陈旧性肺结核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陈旧性肺结核是指个体以往曾经感染结核杆菌引起肺结核,经过治疗或自愈后,肺内结核菌基本上被杀灭和清除,但在肺部遗留下的一种陈旧性改变或病灶,这种病灶通常表现为钙化灶、纤维条索影或硬结等形式,且长期无变化。
陈旧性肺结核的发生是肺部组织在结核杆菌的长期慢性刺激下,纤维细胞增生所形成的结果。这些病灶的形成,既可以是肺结核自然愈合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也可以是经过全身抗结核治疗后,病灶未能完全吸收而留下的陈旧性改变。在胸部X线上,陈旧性肺结核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患者表现为钙化点,有的则表现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硬结病灶,或者伴有钙化点的斑点状陈旧病灶。
陈旧性肺结核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患者一般不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结核病的典型表现。但如果肺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患者可能会出现运动耐力下降、活动后气短、呼吸困难、疲乏无力、胸痛以及咯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陈旧性肺结核的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果患者既往已经按照肺结核规范治疗过,且目前无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患者应注重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补充营养物质,并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
对于未按肺结核规范治疗过的陈旧性肺结核患者,或者虽然经过治疗但病情未能完全控制的患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能够杀灭残留的结核菌,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但抗结核药物的治疗需要足量、足疗程,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以确保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也是陈旧性肺结核的一种治疗方法,当患者肺内出现大块干酪灶,或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能够切除病变的肺组织,消除病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但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
对于未经规范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患者,陈旧性肺结核可能会成为潜在的健康隐患,患者必须重视陈旧性肺结核的监测和治疗工作,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确保病情的稳定和控制。
陈旧性肺结核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
陈旧性肺结核患者虽然病情相对稳定,但仍需定期进行胸部X光或CT检查,以监测肺部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合理作息与改善饮食习惯: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确保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还应加强营养摄入,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体质。
3、预防感染:
由于陈旧性肺结核患者的肺部已经受到过结核菌的感染,免疫力相对较低,应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4、遵医嘱用药与心态调整: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不得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