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与行为儿科
共收录15位医生,可服务医生数6位
儿童遗尿症是怎么回事
章依文
主任医师
发育与行为儿科
儿童遗尿症也被称为尿床,是指儿童在睡眠过程中无法控制排尿,导致尿液排泄在床上的现象,是种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成因复杂,涉及生理、心理及遗传等多个方面。
1、生理因素:
大脑皮层发育延迟: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夜间睡眠时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
睡眠过深:患儿夜间睡眠过沉,膀胱膨胀时尿意不能及时传达给大脑,大脑也不能及时发出醒来的命令,导致尿床。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膀胱容量减少:膀胱容量小于预期,存储尿液能力有限。
2、心理因素:
患儿可能因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等情绪而诱发遗尿症。部分患儿可能因感觉得不到父母的喜爱或失去照顾而产生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表现为遗尿。
3、遗传因素:
遗尿症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若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儿童遗尿症发病率,患儿的发病率也会相应增加。
4、疾病因素:
由疾病引起,如泌尿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 病等,其他疾病,如隐性脊柱裂、尿崩症等,也可能导致遗尿症。
预防儿童遗尿症的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排尿习惯,家长应调整孩子的饮食,减少睡前液体的摄入,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情绪,睡前排干净尿,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责骂和惩罚,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790
儿童不爱说话挂什么科
章依文
主任医师
发育与行为儿科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语言发展上与同龄儿童相比有明显的迟缓,或者孩子不愿意与人交流,表现出不爱说话的情况,可能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原因,可能涉及的科室或专业领域有儿科、耳鼻喉科等。
1、儿科:
首先可以咨询儿科医生,能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排除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比如听力障碍或其他身体疾病,都可能是导致孩子不爱说话的原因。
2、耳鼻喉科:
如果怀疑孩子存在听力问题,应该去看耳鼻喉科医生。听力损失可能会阻碍孩子的语言学习和发展,确保孩子拥有良好的听力是非常重要的。
3、儿童保健科:
该科室主要关注儿童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提供定期体检、营养咨询和行为指导等服务。如果家长怀疑孩子的心理或社交发展问题导致其不爱说话,可以选择儿童保健科就医。医生会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孩子的整体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4、心理科:
孩子不爱说话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焦虑、抑郁或是社交恐惧症等,心理咨询师或儿童心理医生可以帮助识别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干预策略。
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对于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一旦家长注意到孩子在语言或社交技能上的延迟,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不建议家长自行给儿童用药,防止加重原有疾病。
1348
孩子不跟人交流是什么病
章依文
主任医师
发育与行为儿科
孩子不愿交流可源于多种因素,包括社交焦虑、选择性缄默症、自闭症谱系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心理创伤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这些均可能影响其社交与沟通能力,需家长细心观察并适时寻求专业帮助。
1、社交焦虑障碍:
孩子可能因害怕在社交场合中受到嘲笑、拒绝或负面评价而感到极度不安,选择避免与他人交流,这种焦虑可能源自过去的负面经历、家庭环境或个性特质。
2、选择性缄默症:
这是特殊类型的社交焦虑表现,孩子在家中或与熟悉的人能够正常交流,但在学校、公共场所或面对陌生人时则拒绝或无法说话,常影响孩子的社交功能和学业表现。
3、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症是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社交互动障碍、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困难,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虽然自闭症患者的表现各异,但不愿或难以与人交流是其中的重要特征。
4、语言发育迟缓:
孩子可能因为语言发展滞后于同龄人,而在表达和交流上遇到困难,导致孩子在社交场合中显得被动或不参与,但并非出于社交焦虑或自闭。
5、心理创伤或压力:
孩子如果经历过心理创伤,或长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避免与他人交流作为自我保护的方式。
6、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虽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冲动,但部分患者也可能因注意力分散、社交技能欠缺等原因,在与人交流时显得不专注或难以维持对话。
面对孩子不与人交流的情况,家长应首先保持耐心和关爱,尝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儿科医生的帮助,以便准确诊断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支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挑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1168
儿童抽动症吃什么好
章依文
主任医师
发育与行为儿科
儿童抽动症治疗需综合考虑药物和食物,食物上,可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药物有神经阻滞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抗癫痫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药。
1、食物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较为重要,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 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胡萝卜、苹果、橙子等,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 E、叶酸、镁等营养素。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不饱和脂肪酸,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可以选择深海鱼类、亚麻籽、核桃等食物,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2、药物
神经阻滞剂:抽动症状较为严重的儿童,医生会开处方神经阻滞剂,可以有效地减少抽动的频率和强度,但会有副作用,如嗜睡、乏力、锥体外系反应等。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并密切观察副作用的出现。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对传统神经阻滞剂副作用较小,对抽动症状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使用时也需要医生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剂量,并监测不良反应。
抗癫痫药物:在特殊情况下,医生会考虑使用抗癫痫药物来治疗儿童抽动症,其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减轻抽动症状。
对儿童抽动症,家长日常还应关注孩子心理状态,给予关爱和支持,营造稳定的生活环境。
814
宝宝2岁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章依文
主任医师
发育与行为儿科
面对2岁宝宝仍不会说话的情况,家长需要先观察并理解发育差异,并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模仿与表达等,有助于缓解此类现象。
1、观察并理解发育差异:
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有的宝宝可能说话早,有的则相对较晚,家长应了解这一点,避免过度焦虑。观察宝宝在其他方面的发育情况,全面评估宝宝的成长状况。
2、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语言学习需要丰富的刺激,家长应多与宝宝交流,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并重复关键词汇。通过读故事书、唱儿歌、指认物品等方式,为宝宝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入机会。
3、鼓励模仿与表达:
宝宝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模仿宝宝的发音,鼓励他们模仿自己的语言 。当宝宝尝试表达时,无论发音是否准确,都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4、关注听力与口腔健康:
听力障碍是影响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宝宝对声音反应不敏感或无法正确模仿发音,建议进行听力检查。口腔结构问题也可能影响发音,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生。
5、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家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努力后,发现宝宝的语言发展仍然明显滞后于同龄儿童,建议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或语言治疗师。他们可以对宝宝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家长应保持耐心和关爱,给予宝宝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会在自己的节奏下逐渐成长。
1017
孩子不跟人交流是自闭症吗
章依文
主任医师
发育与行为儿科
孩子不与人交流并不一定等同于自闭症。孩子不与人交流,可源于内向性格,但在特定情境下仍能正常交流,故不能直接断定为自闭症。若伴随缺乏情感交流、刻板行为等症状,则需警惕自闭症可能,家长应冷静观察,必要时寻求专业评估。
有些孩子天生内向或害羞,可能更倾向于独处,不善于或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这种情况下,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或与亲近的人相处时,可能仍然能够表现出正常的交流能力,单纯的孩子不与人交流,并不能直接判断为自闭症。
如果孩子的交流障碍伴随着其他明显的症状,如缺乏情感接触、对他人呼唤无反应、有明显的刻板重复行为、以及在社会交往中存在显著的困难等,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自闭症的可能性。自闭症是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就是社交互动和沟通技能的缺陷,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在面对孩子不与人交流的情况时,家长应保持冷静和耐心,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并尝试与孩子建立更深入的沟通。如果确实存在疑虑或担忧,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
如果确诊 孩子患有自闭症,家长应积极面对,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心理游戏治疗、家庭行为治疗等,旨在帮助孩子调整情绪、提高社交技能、改善生活质量,家长也应营造一个温馨、支持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理解,鼓励他们与外界交流,逐步克服交流障碍。
908
儿童抽动症长大后会好吗
章依文
主任医师
发育与行为儿科
儿童抽动症的自愈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症状或发病早的孩子可能随大脑发育和环境改善而逐渐好转,严重或合并其他疾病,此时可能持续发病,需家长和老师关注并创造,培养良好成长环境。
儿童的大脑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成熟,其稳定性也会增强。一些在儿童时期出现的抽动症状,可能会因为大脑发育的完善而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尤其是那些症状相对较轻、发病年龄较小的孩子,自愈可能性相对较大。
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对抽动症的发展产生影响,随着孩子长大,生活环境、学习压力等都可能发生改变。如果孩子能够处于一个较为稳定、和谐、支持性的环境中,压力和紧张情绪得以减少,这将有助于抽动症状的缓解。如在家庭中父母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爱,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营造出友好的氛围,这些都可能对孩子的症状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如果孩子在儿童时期抽动症状较为严重,频繁发作且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较大影响,长大后完全自愈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些严重的抽动症状可能会持续到成年期,给孩子的生活、工作和社交带来诸多困扰。
有些儿童抽动症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等,这些共患病的存在会增加抽动症持续的风险。多种疾病相互影响,使得孩子长大后抽动症状难以完全消失。
长期的抽动症状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和自卑感,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正确应对这些心理问题,不良的心理状态反过来又可能加重抽动症状,导致抽动症持续到成年。家长和老师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理解,及时带孩子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
1022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什么情况
章依文
主任医师
发育 与行为儿科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令家长和老师困扰的问题,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其原因多样,包括外界干扰、学习困难、睡眠问题等。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持续存在且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外界干扰:
孩子所处的环境如果过于嘈杂或充满刺激,极大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学习困难:
学习上的挑战,如阅读、写作、计算等困难,可能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3、睡眠问题:
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良好的睡眠是大脑休息和恢复的重要过程,缺乏睡眠会导致孩子在课堂上或日常活动中精神不集中。
4、营养问题:
多数情况下,营养不良或缺乏某些关键营养素也可能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5、情绪和心理因素:
焦虑、压力、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干扰孩子的注意力,个性特点如天生的注意力不足、多动症等也可能导致孩子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
6、家庭环境:
家庭氛围不稳定、缺乏关爱和监督等,也可能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家长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干预,要识别并减少外界干扰,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关注孩子的睡眠和饮食健康,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和营养。家长还可以与老师合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通过游戏、阅读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水平。
1361
儿童抽动症不能吃什么
章依文
主任医师
发育与行为儿科
儿童抽动症患者的饮食需要严格控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人工色素和添加剂丰富的食物以及高糖食物。家长应选择健康、天然的食物,为孩子提供均衡的营养,以促进抽动症的治疗和康复。
1、刺激性食物
含咖啡因的食物:咖啡、茶、可乐等饮料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具有兴奋神经的 作用,可能会加重抽动症状。儿童抽动症患者应避免饮用这些饮料,以免刺激神经系统,导致抽动发作更加频繁和严重。
辛辣食物: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食用辛辣食物可能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加重抽动症的症状。
2、人工色素和添加剂丰富的食物
许多糖果和彩色饮料中含有大量的人工色素和添加剂,可能会对儿童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抽动症发作的风险。家长应减少孩子食用这类食物,选择天然、无添加的食品。
加工食品,如薯片、火腿肠、方便面等加工食品,通常含有多种人工添加剂,包括防腐剂、调味剂等,可能会干扰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不利于抽动症的治疗和康复。
3、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如蛋糕、冰淇淋、巧克力等,虽然口感美味,但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影响儿童的血糖水平和情绪状态。血糖的波动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加重抽动症状,高糖食物还容易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儿童抽动症患者一般应避免自行使用精神兴奋类药物,如含咖啡因的药品等,在没有医生指导不要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避免自行用药或随意增减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不良后果。
1290
孩子抽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章依文
主任医师
发育与行为儿科
儿童抽动症的引发因素复杂多样,包括外在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增加儿童抽动症的发生风险,需引起重视。
1、环境因素
外在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噪音、强光等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抽动症的发生风险,孩子的饮食习惯、睡眠质量等也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
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氛围不和谐等,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增加抽动症的发生风险。父母对孩子的过度要求、严厉批评等,也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导致抽动症的出现。
学校环境:学校中的竞争压力、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欺负等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引发抽动症。学校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心理因素
情绪压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压力,如学习压力、社交压力等,长期的情绪压力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抽动症状的出现或加重。
心理创伤:如果孩子经历过重大的心理创伤事件,如亲人离世、家庭变故、被欺负等,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持久的影响,引发抽动症。心理创伤会干扰孩子的情绪调节机制,使他们更易出现抽动症状。
3、遗传因素
儿童抽动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抽动症患者,孩子患抽动症的风险会增加。遗传会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受体功能以及大脑的发育等,为抽动症的发生埋下隐患。
特定的基因与抽动症的发病相关。这些基因可在调控神经递质系统、大脑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其异常表达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发抽动症。
4、神经生物学因素
神经免疫因素: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可能也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抽动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存在过度活跃的情况,导致炎症反应和神经损伤,引发抽动症状。
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抽动症可能与大脑中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如多巴胺系统的过度活跃可能会影响运动控制,引发抽动症状。
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抽动症患者的大脑在部分区域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比如基底节、额叶等区域的异常可影响运动控制和行为调节,导致抽动症的发生。
儿童抽动症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减少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保证饮食均衡。
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