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与肝移植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胆出现问题会有什么症状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出现问题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右上腹疼痛、黄疸和发热、寒战等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 1、消化不良: 胆囊出现问题时,可能首先表现为消化不良,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着重要作用,当胆囊功能受损,胆汁分泌或排泄异常时,会导致脂肪消化不完全。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这些症状会更加明显。 2、右上腹疼痛: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疼痛的性质可以是隐痛、胀痛或绞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疼痛可能会放射至右肩部或背部,右上腹疼痛通常是由于胆囊炎症、结石刺激胆囊壁或胆管等引起的,疼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较为痛苦,影响正常生活。 3、黄疸: 如果胆囊问题累及胆管,导致胆管梗阻,可能会出现黄疸症状,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黄疸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而引起的,黄疸的出现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4、发热、寒战: 在胆囊严重感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症状,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发热的程度可高可低,患者可能伴有乏力、头痛等不适,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可能进一步扩散,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超声、血液检查等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在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注意饮食。
1382
2024-10-13
胆内壁毛糙是什么原因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内壁毛糙可能由不良饮食习惯、胆囊炎症、胆囊结石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护胆囊健康。 1、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容易导致胆汁淤积,刺激胆囊壁,引起胆囊内壁毛糙。暴饮暴食、过度节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排空,诱发胆囊壁的异常改变。 2、胆囊炎症: 胆囊炎是引起胆囊内壁毛糙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病毒感染或胆汁淤积等因素可导致胆囊发炎,炎症刺激胆囊壁,使变得粗糙,胆囊炎患者常伴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发热、黄疸等表现。 3、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的存在会不断刺激胆囊壁,引起胆囊内壁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毛糙,结石还可能阻碍胆汁的正常流动,进一步加重胆囊的病变,较大的结石可能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4、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影响胆囊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增加胆囊内壁毛糙的风险。长期服用药物、过度饮酒等也可能对胆囊造成损害,引起胆囊内壁的异常改变。 建议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定时定量进餐,注意个人卫生预防胆囊感染,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胆囊问题,如果出现右上腹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955
2024-10-13
胆管扩张是什么原因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管扩张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因素、胆管结石、胆管肿瘤和外部压迫,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胆管扩张疾病,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1、先天性因素: 部分人出现胆管扩张是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胆管系统的形成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胆管局部或广泛扩张,先天性胆管囊肿就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胆管扩张性疾病,这种情况通常在儿童时期或青少年时期被发现,可能会引起腹痛、黄疸等症状。 2、胆管结石: 胆管内结石是引起胆管扩张的常见原因之一,当结石堵塞胆管时,胆汁排泄受阻,胆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胆管扩张。结石可刺激胆管壁,引起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胆管扩张,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症状。 3、胆管肿瘤: 胆管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可能导致胆管扩张,肿瘤生长会阻塞胆管,使胆汁流通不畅,引起胆管压力升高和扩张。肿瘤还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腹痛、黄疸、体重下降等症状。 4、外部压迫: 外部因素对胆管的压迫也可导致胆管扩张,如邻近器官的肿瘤、肿大的淋巴结等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受阻,引起胆管扩张,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压迫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胆管扩张,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1313
2024-10-13
肝癌五大肿瘤标志物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肝癌的五大肿瘤标志物在肝癌的诊断、病情监测以及预后评估中较为重要,主要包括甲胎蛋白、转铁蛋白、异常凝血酶原、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血清α-L-岩藻糖苷酶。 1、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一种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的糖蛋白,出生后其水平迅速下降。在成人中,AFP升高往往与肝癌等肿瘤性疾病相关。 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特异性血清标记物,AFP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且AFP浓度进行性显著增高时,可辅助诊断肝癌。 2、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是一种负责铁元素在血液中运输的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 在原发性肝癌中,由于肝细胞坏死,转铁蛋白释放增多,导致血清中转铁蛋白水平升高。因此,转铁蛋白也是肝癌的一种肿瘤标志物。 3、异常凝血酶原: 异常凝血酶原是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的蛋白质,在肝癌患者中常表现为异常升高。 由于肝癌细胞缺乏合成正常凝血酶原的能力,导致血清中异常凝血酶原水平升高。这一标志物在肝癌,尤其是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4、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GGT-Ⅱ): GGT-Ⅱ是γ-谷氨酰转移酶的一种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膜和微粒体上。 在肝癌患者中,由于肝细胞受损,GGT-Ⅱ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GGT-Ⅱ水平升高。这一标志物对于肝癌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一定意义。 5、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 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细胞溶酶体和体液中。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U活性显著升高,其诊断肝癌的阳性率较高。这一标志物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肝癌的五大肿瘤标志物在肝癌的诊断、病情监测以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肝癌的唯一诊断依据,必须结合其他临床信息综合判断。
727
2024-10-13
胆囊炎发烧一般持续多久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胆囊炎发烧的持续时间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而异。一般轻度胆囊炎患者的发烧可能持续1-2天,重度胆囊炎患者的发烧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周。 对于病情较轻的胆囊炎患者,发烧可能只是轻度或中度,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如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治疗和适当的休息,发烧症状可能在1-2天内得到缓解并恢复正常体温。 相比之下,重度胆囊炎患者的发烧可能更为严重,表现为高热不退,且持续时间较长。如果未能及时得到正规有效的治疗,发烧可能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此外重度胆囊炎还可能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剧烈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需要及时就医。 需注意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炎,抗生素治疗是控制感染、缓解发烧症状的关键。及时、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缩短发烧的持续时间。如果抗生素选择不当或剂量不足,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导致发烧持续时间延长。一些患者可能具有更强的免疫力和更好的恢复能力,能够更快地应对炎症和感染看,另一些患者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 对于胆囊炎患者来说,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是缩短发烧持续时间、促进身体康复的关键。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胆囊炎的发生和复发。
1338
2024-10-13
原发性肝癌是什么病,能治愈吗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本身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以及混合型肝癌三种不同的病理类型,肝细胞癌占绝大多数,约为85%-90%。原发性肝癌的治愈情况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分期、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治疗方法等。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大多数医生认为其发病可能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污染、化学性致癌物接触以及环境因素等有一定的关系。在我国,由于乙肝和丙肝的发病率较高,许多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的病史。 当肝癌处于早期阶段,且肿块极其微小且不在关键部位时,通过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有可能实现根治。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的生存率较高,五年生存率一般可达到70%-80%。中期肝癌患者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大部分患者五年的生存率在40%-50%。 晚期肝癌的治疗难度极大,即使经过手术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治疗后,生存期仍然较低。此时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期,缓解疼痛。 原发性肝癌的治愈并非不可能,但需要早期诊断、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者、长期饮酒者、有肝癌家族史者等应加强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治愈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存在肝硬化或病毒性肝炎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并进行治疗。这有助于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
1152
2024-10-13
胆囊息肉手术大概需要多少钱
孟泽武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手术费用受手术方式、医院级别、地区差异及患者病情等影响。腹腔镜费用约8000-15000元,开腹相对较高,一般在6000-20000元左右,患者应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方案。 1、手术方式对费用的影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目前治疗胆囊息肉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一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费用相对较为稳定。手术费用大约在8000-15000元左右,包括手术器械的使用费用、麻醉费用、医生的手术费用以及住院期间的护理费用等。 开腹胆囊切除术: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不适合进行腹腔镜手术,可能需要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费用相对较高,一般在10000-20000元左右,是因为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护理。 2、医院级别和地区差异对费用的影响: 医院级别:不同级别的医院收费标准不同,一般大型三甲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更加先进,医生的经验也更加丰富,收费可能相对较高;而基层医院的收费则相对较低。在大型三甲医院进行胆囊息肉手术的费用可能在12000-18000元左右,而在基层医院可能在6000-10000元左右。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医疗费用水平也存在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费用相对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在一线城市进行胆囊息肉手术的费用可能在10000元至20000元左右,而在二三线城市可能在8000-15000元左右。 胆囊息肉患者日常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油高脂食物,规律进餐,要吃早餐;定期复查,观察息肉变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如有不适及时就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277
2024-10-13
肝癌遗传几率有多大
孟泽武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癌并非单基因遗传病但有遗传易感性。家族聚集可能因环境和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遗传几率约5%-15%,非遗传因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也增加肝癌发生风险。 遗传因素在肝癌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部分肝癌患者呈现出家族聚集性,但并不完全等同于遗传,共同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会增加个体患肝癌的风险,如与解毒代谢、DNA修复、免疫调节等相关的基因发生变异时,个体对肝癌的易感性可能会提高。 但通常这些遗传因素并非独立起作用,而是与环境因素相互影响。若家族中有肝癌患者,个体患肝癌的风险可能会比普通人群稍高,遗传几率大概在5%-15%左右。 非遗传因素对肝癌的发生影响重大,病毒性肝炎是主要危险因素,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存在可引发肝细胞炎症、坏死和再生,逐步发展为肝硬化,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酒精性肝病也不可忽视,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患肝癌的风险明显上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发病率不断攀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增加肝癌发生几率;长期摄入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如霉变的谷物、花生等,也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黄曲霉素是强致癌物质。 肝癌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且营养均衡,避免高脂肪、高盐和刺激性食物,严格戒酒,避免加重肝脏负担,保持良好心态,适度活动,遵医嘱治疗和复查,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889
2024-10-13
胆总管扩张是什么病严重吗
孟泽武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总管扩张是因多种原因致胆总管内径增宽的疾病。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有腹痛、黄疸等,病情严重程度因病因、扩张程度及并发症而异,发现后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合适治疗措施。 引起胆总管扩张的原因有很多,胆管结石是较为常见的原因,胆管内的结石会造成胆管梗阻,胆汁排泄不畅,使胆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胆总管扩张。胆管肿瘤也是重要的病因,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都可能阻塞胆管,使胆汁淤积,引起胆总管扩张。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胆管壁薄弱,导致胆管扩张;胰头病变,比如胰头癌、胰腺炎等,可能会压迫胆总管,引起胆汁排泄受阻,也能造成胆总管扩张,还有其他原因,如外伤、手术损伤胆管等,也会引发胆总管扩张。 胆总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腹痛是常见的症状,多为右上腹疼痛,疼痛的性质可呈胀痛、绞痛或隐痛,并且疼痛有时还会放射至背部或右肩部;黄疸也是较为突出的表现,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就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在合并感染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如果是由于轻度胆管结石或其他暂时因素引起的胆总管轻度扩张,一般病情相对较轻,通过及时治疗,如去除结石、解除梗阻等,预后通常较好。 当胆总管扩张程度较为明显,且病因较为复杂,如胆管肿瘤、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等,病情就相对较重。此时需要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胆总管扩张非常严重,伴有严重的黄疸、感染、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病情则非常严重,可能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且预后可能较差。 胆总管扩张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出现腹痛等不适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不可自行停药,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促进康复。
776
2024-10-13
胆红素2+是什么意思
孟泽武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胆红素2+通常由肝脏疾病、胆道梗阻、溶血性疾病等引起,可出现黄疸、消化系统及全身性症状,治疗包括对症和针对病因治疗,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措施,且治疗中需定期复查指标。 1、病因 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当肝脏受损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在尿液中出现胆红素。 胆道梗阻:包括胆结石、胆管肿瘤等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在尿液中被检测到。 溶血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等,大量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过多的胆红素,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也会导致胆红素在尿液中出现。 2、症状 黄疸:皮肤、巩膜发黄是胆红素升高的常见表现,当尿液中出现胆红素2+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不适,是由于肝脏或胆道疾病影响了消化功能。 全身性症状:根据具体病因的不同,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腹痛等全身性症状,例如胆道梗阻引起的疼痛较为剧烈。 3、治疗 对症治疗:对于黄疸症状,可以使用退黄药物来缓解,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肝脏疾病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保肝、抗病毒等治疗;对于胆道梗阻,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如胆结石取出术、胆管肿瘤切除术等;溶血性疾病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免疫抑制治疗等。 胆红素2+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摄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122
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