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肝血管瘤破裂有什么症状表现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血管瘤破裂是一种紧急且危险的情况,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腹部包块、腹膜刺激征等。 1、腹痛: 肝血管瘤破裂后,血液迅速进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腹痛。这是常见的症状,因为腹膜对血液等异物极为敏感。腹痛可能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位置多在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随着出血量增加,疼痛可能会蔓延至全腹。 2、恶心呕吐: 由于血液对胃肠道的刺激,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些反应是机体对腹腔内异常状况的自然反应,是为了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3、血压下降: 如果血管瘤破裂导致大量内出血,可能会引起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等症状。 4、腹部包块: 随着腹腔内积血量的增加,患者腹部可触及包块。这是由于血液在腹腔内积聚形成的,触诊时包块可能会有压痛的情况出现。 5、腹膜刺激征: 如果血液渗入腹腔,可能会刺激腹膜,引起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等体征。 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血液进入腹腔刺激腹膜、胃肠道以及导致循环血量减少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所以一旦发现肝血管瘤破裂的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紧急救治,以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同时,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1376
2024-10-14
肝癌大便出血很危险吗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癌患者出现大便出血通常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情况,可能预示着病情已经进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一旦发现便血,应当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加强支持性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肝癌患者出现便血较为直接的原因可能是消化道出血。肝癌晚期时,肿瘤可能会压迫或侵蚀邻近的血管,特别是门静脉系统中的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肝硬化常常伴随肝癌的发生,而肝硬化会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很容易破裂出血。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凝血因子合成场所,肝癌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导致凝血机制异常。这种凝血功能障碍不仅增加了出血的风险,还使得出血后难以止血,进一步加剧了出血的危害性。 同时,晚期肝癌常伴有门脉高压症,这会导致门静脉系统的压力升高,使得食管胃底静脉过度膨胀,形成静脉曲张。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就会引发大量出血,甚至短时间内危及生命。便血不仅仅是局部问题,还是患者全身状况恶化的标志。随着肝功能衰竭的加重,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一系列并发症,这些都会增加治疗难度并威胁患者的生命。 长期的便血会导致贫血,而肝脏疾病本身也会引起营养吸收障碍。双重打击下,患者的身体状况会急剧恶化,抵抗力下降,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出血不仅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还可能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1453
2024-10-14
胆总管肿瘤的早期症状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总管肿瘤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显现出一系列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轻微腹痛、食欲不振、皮肤变黄、体重下降、发热和寒战等。 1、轻微腹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右上腹或中上腹有轻微的疼痛或不适感,这是由于胆总管肿瘤逐渐增大,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或牵拉所致。疼痛可能呈间歇性,易被忽视。 2、食欲不振: 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症状。胆总管肿瘤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导致胆汁无法充分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从而影响消化功能。 3、皮肤变黄: 皮肤和巩膜(眼白部分)逐渐变黄。胆总管肿瘤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汁中的胆红素逆流进入血液,从而引起黄疸。 4、体重下降: 患者无明显原因地体重减轻。因为肿瘤消耗机体能量,加之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导致患者体重下降。 5、发热和寒战: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甚至寒战,这通常是由于胆总管肿瘤合并胆道感染所致。胆道梗阻后,细菌容易在梗阻部位繁殖,引发感染。 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的症状,这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感。出现上述早期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同时,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和治疗也是降低胆总管肿瘤风险的重要措施。
1387
2024-10-14
胆囊炎可以治愈吗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胆囊炎的治愈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对于轻度或早期胆囊炎,可以治愈;如果属于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炎,可能难以治愈或需长期管理。 在胆囊炎的早期阶段,如果症状较轻,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通过及时的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可以有效控制炎症,使胆囊恢复正常功能。此时,胆囊炎的治愈率较高。 如果胆囊炎的发作并非由胆囊结石引起,或者结石较小且未造成严重的胆道梗阻,通过药物治疗或必要的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可以彻底解决问题,达到治愈的目的。在胆囊炎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如果能够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如减少油腻饮食、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降低胆囊炎的复发风险,提高治愈率。 如果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引起的,且结石较大或数量较多,可能导致胆道梗阻、胆囊炎反复发作。此时,单纯的药物治疗可能效果不佳,需要手术治疗来取出结石或切除胆囊。即使手术后,患者仍需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以预防结石再生和胆囊炎复发。慢性胆囊炎患者由于炎症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胆囊壁增厚、纤维化等病理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使胆囊功能受损,甚至导致胆囊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进行手术治疗,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胆囊的正常功能,需要长期进行健康管理。 如果胆囊炎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等,这些疾病可能加重胆囊炎的病情,影响治疗效果。在发现胆囊炎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积极配合治疗过程中的生活习惯调整,以提高治愈率并降低复发风险。
674
2024-10-14
肝脏小囊性灶是什么病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肝脏小囊性灶,通常指的是肝囊肿,这是一种在肝脏内出现的良性囊性病变。肝囊肿的形成原因多样,可能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创伤等。先天性肝囊肿是由于胚胎时期肝内胆管、淋巴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囊状结构,而后天性肝囊肿则可能与肝脏的炎症、创伤等因素有关。 在大多数情况下,肝脏小囊性灶即小肝囊肿并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往往是在体检或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这些囊肿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液体占位,其大小、形态和位置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MRI等清晰地显示出来。 对于直径较小、无症状的肝囊肿,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定期随访复查即可。复查的周期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或更频繁的影像学检查,以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如果囊肿在复查期间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增大或增多的趋势,通常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同时,如果囊肿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合并其他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就需要考虑进一步的治疗。治疗方案可能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的发展,但并不能消除囊肿本身。手术治疗则包括开窗引流手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引流置管术或腹腔镜下肝囊肿的去顶引流术等,这些手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囊肿并缓解症状。 患者仍需保持警惕,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肝囊肿的发生和发展。
785
2024-10-14
胆结石疼吗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胆结石是否疼痛以及疼痛的程度,取决于结石的位置、大小、是否移动以及是否引发炎症等多种因素。如果胆结石静止不动且未引发炎症,患者可能不会有明显的疼痛;但如果结石活动、嵌顿或引发炎症,就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 当胆结石静止在胆囊或胆管内,没有移动也没有造成胆管或胆囊的嵌顿时,通常不会引起疼痛。此时,结石没有对周围组织造成刺激或压迫,因此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胆结石没有引发胆囊或胆管的炎症性病变,患者也可能不会感到疼痛。因为炎症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炎症就不会有明显的痛感。 当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炎症会导致胆囊壁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这种炎症反应会引起胆囊的疼痛。此时,胆囊壁充血、水肿严重,甚至可能引起感染,导致发热、畏冷、寒战等症状。疼痛主要以右上腹胀痛为主,并可能放射到右肩及背部。 如果胆结石梗阻导致胆汁无法排出、胆压增高,会引起胆绞痛。这种疼痛比较剧烈且持续,可能呈现阵发性加剧的特点。需要使用解痉类药物来缓解疼痛。胆结石还可能引起胆囊壁的牵拉效应,导致胆囊壁的张力增加,从而引发疼痛。 对于胆结石患者来说,定期复查和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等也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发生和减轻疼痛。
767
2024-10-14
肝内血管瘤10MM严重吗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肝内血管瘤10mm即直径为1厘米的血管瘤,在医学评估中通常被认为是较小的,且病情并不严重。但患者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和监测,以确保血管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如果血管瘤出现任何变化或引起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肝血管瘤按照瘤体大小可分为不同等级,直径小于5cm的通常被称为小血管瘤,而10mm(即1cm)的血管瘤显然属于这一范畴。这种大小的血管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也不会对肝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肝内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恶性肿瘤,这说明其不会像恶性肿瘤那样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也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直接威胁。 同时,许多患者在发现肝内血管瘤时并无任何不适症状。这是因为小血管瘤对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压迫作用有限,不会引起明显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由于血管瘤体积较小,其对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影响也较小。因此,患者在肝功能检查中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指标。 对于直径小于5cm、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肝内血管瘤,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如每年进行一次肝脏彩超或CT检查,以监测血管瘤的变化情况。虽然10mm的血管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如果血管瘤持续增大、出现破裂风险或引起明显症状时,医生可能会考虑采取介入栓塞、微波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但是,这些治疗方法通常是在血管瘤体积较大或症状明显时才被采用。
1393
2024-10-14
肝内稍强回声都是良性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肝内稍强回声在医学影像学检查中,如超声波检查,并不一定都是良性的表现,而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影像学描述,可能指代多种不同的病理情况。肝内稍强回声的出现,既包括良性病变,也不能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性。 肝内稍强回声可能是由炎症或感染引起的。当肝脏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反应时,可能会导致肝脏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增生等变化,这些变化在超声检查中可能表现为稍强回声。 同时,肝内稍强回声也可能是良性病变的表现。如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在超声检查中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稍强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而且,肝腺瘤等良性病变也可能在超声检查中呈现稍强回声的特点,这些良性病变一般生长缓慢,对肝脏功能影响较小,且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 肝内稍强回声并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虽然肝癌等恶性肿瘤在超声检查中的表现更为复杂多样,但部分肝癌也可能呈现稍强回声的特点。特别是当稍强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时,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在发现肝内稍强回声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来确定其具体原因。进一步的检查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在确诊后,应根据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保障患者的肝脏健康。
845
2024-10-14
胆囊炎拉屎像拉稀一样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胆囊炎患者拉屎像拉稀一样,即出现腹泻症状,通常与饮食因素、细菌感染等方面的病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病因,建议采取具体的针对性治疗方法来缓解腹泻症状。 1、饮食因素: 饮食习惯的改变,特别是高脂、高糖或高蛋白饮食,可能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和胆囊功能,导致腹泻。遵循低脂、低糖、低蛋白的饮食原则,减少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肠道健康。 2、细菌感染: 细菌进入胆囊并繁殖时,可能引发胆囊感染。感染会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同时细菌毒素也可能刺激肠道,导致腹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以控制细菌感染,减轻炎症。 3、胆汁排泄异常: 胆囊炎时,胆囊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胆汁排泄异常,从而脂肪消化不良,进而引起腹泻。使用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帮助改善胆汁排泄功能。 4、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可能堵塞胆囊管,使胆汁排泄受阻。胆汁在胆囊内积聚,不仅增加胆囊炎的风险,还可能影响胆囊功能,引起腹泻。如果腹泻与胆囊结石有关,且结石较大或数量较多,可能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去除结石并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 腹泻时,肠道内有益菌可能会减少。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症状。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和预防复发。
841
2024-10-14
胆囊息肉样变是什么意思啊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胆囊息肉样变,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的总称。这一病变指的是胆囊壁上的异常增生,形成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根据病理类型,胆囊息肉样变可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如腺瘤、腺肌瘤等)以及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等。 胆囊息肉样变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慢性炎症、胆囊结石、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胆囊黏膜发生改变,进而引发息肉样变,胆囊结石与胆囊壁摩擦产生的机械刺激也可能导致胆囊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 在临床表现上,胆囊息肉样变的患者症状通常较为轻微,甚至可能无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但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当息肉较大或位于胆囊颈部时,可能引起胆道梗阻,导致黄疸、胆囊炎、胆道出血等并发症。极少数情况下,胆囊腺瘤样息肉还可能发生癌变,出现进行性消瘦、贫血、肝大、食欲减退、腹水和全身衰竭等严重症状。 对于胆囊息肉样变的治疗,主要取决于息肉的大小、性质以及患者的症状。对于小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样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定期复查B超,观察息肉的变化。同时,患者也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减少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等。如果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或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如腹痛、黄疸等,应考虑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
1238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