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专科科室相关科普
胰岛素分泌不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原因多样,如自身免疫因素、血糖控制不佳等。治疗措施也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个体化制定。 1、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β细胞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导致数量减少,进而影响胰岛素的产生。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腺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通常需要终身使用外源性胰岛素进行替代治疗,同时配合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 2、血糖控制不佳: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胰腺功能逐渐衰竭,也会出现胰岛素分泌的不足。长期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胰腺β细胞,减少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必要时可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来帮助控制血糖; 3、胰腺损伤: 胰腺受到外伤、炎症、肿瘤等损伤,或胰腺手术导致胰腺β细胞受损,从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根据损伤的具体原因和程度,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同时需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4、高糖毒性: 当血糖水平过高时,胰腺会自主降低胰岛素的产生能力,以避免进一步升高血糖。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长期的高糖状态会导致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手段,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恢复胰腺的胰岛素分泌能力。 除了上述原因,胰岛素分泌不足还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垂体疾病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胰岛素分泌障碍,进而影响血糖调节。 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危害 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高血糖状态对身体多个系统产生广泛影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长期健康。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神经系统也可能受损,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或疼痛,这不仅影响日常活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行动不便。视网膜病变是另一个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 肾脏功能也容易受到影响,高血糖可导致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另外,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生长,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尤其是皮肤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伤口愈合速度减慢,小伤口可能变成难以治愈的大问题。
1038
2024-10-22
降肌酐饮食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降肌酐饮食是针对肌酐水平升高的患者,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以低蛋白肉类食物、低蛋白淀粉类食物等为主以降低体内肌酐水平的一种饮食疗法。肌酐是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肾脏功能受损。 1、低蛋白肉类食物: 低蛋白得肉类食物是降肌酐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肌酐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因此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有效降低肌酐水平。瘦肉如瘦猪肉等,其蛋白含量相对较低,适量食用既能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基本需求,又不会加重肾脏负担。 2、低蛋白淀粉类食物: 低蛋白淀粉类食物如玉米淀粉、藕粉、粉皮等,也是降肌酐饮食中的重要选择。这些食物可以减少蛋白质的摄入,从而降低代谢产生的肌酐。同时,还能提供必要的能量,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 3、低脂食物: 高脂食物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肌酐的降低。在降肌酐饮食中,应尽量选择低脂食物,如玉米油、橄榄油、鸡胸肉等。这些食物既能提供必要的营养,又不会加重肾脏负担。 4、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对降低肌酐水平也有一定帮助。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蔬菜,以及全谷类、豆类等食物,都富含膳食纤维,可以适量食用。 虽然饮食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肌酐水平,但并不能完全替代专业治疗。对于肌酐水平持续升高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在调整饮食时,应注意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免导致营养不良。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以维护肾脏健康。
635
2024-10-22
糖尿病等级划分标准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糖尿病在临床上并没有等级划分标准,而是根据发病的病因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1、1型糖尿病: 多因自身免疫损伤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通常发病年龄比较年轻,体型偏瘦,家族史不明显。实验室检查时,胰岛素分泌呈低平曲线,为胰岛素的绝对缺乏现象,检测胰岛素相关自身抗体通常是阳性。 2、2型糖尿病: 因胰岛素抵抗,伴有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而引起。多见于体型肥胖、暴饮暴食,喜欢进食油炸、高糖分食物,缺乏运动,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发病人群通常为中老年,在检测胰岛功能时,多提示高胰岛素血症,以胰岛素抵抗表现为主,而且自身免疫相关指标是阴性。 3、特殊类型糖尿病: 这一类别包括了许多具有特殊病因的糖尿病类型,如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等。往往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等特殊检查手段进行确诊。 4、妊娠期糖尿病: 患者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血糖偏高,称为妊娠期糖尿病。需要结合患者的特殊妊娠史以及在妊娠期间进行的糖耐量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虽然糖尿病没有等级划分,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有相应的血糖控制目标。这些目标通常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旨在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案均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糖尿病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进行血糖监测和管理,以维持血糖的稳定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942
2024-10-22
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高是什么病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高,通常提示尿液中白蛋白含量异常增高,这一指标的变化可能意味着多种疾病的存在,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1、慢性肾小球肾炎: 感染、免疫性疾病、遗传等因素可能导致肾小球发生慢性炎症,使得血液经过肾脏时不能将蛋白质滤过,导致尿液中微量蛋白和肌酐比值增高。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及少量红细胞、白细胞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应用氢氯噻嗪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药物。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微血管可能发生病变,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在肾脏受到损害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继而导致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比值增高。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片等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和减轻肾脏损害。 3、高血压肾病: 长期存在的高血压可能导致肾脏靶器官损害,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出现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增高。患者主要表现为夜尿增多、轻度尿蛋白增多等。治疗应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药物控制血压。 4、急性肾小球肾炎: 起病急骤,患者可有血尿、蛋白尿,并伴有水肿、高血压,也会导致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升高。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药物。 肾病综合征、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肾炎、胡桃夹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升高。这些疾病的具体诊断和治疗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对于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轻对肾脏的损害。同时,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随访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1442
2024-10-22
促甲状腺激素0.005是什么意思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促甲状腺激素(TSH)0.005mIU/L意味着TSH水平显著偏低。TSH是一种由人体腺垂体分泌的糖蛋白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以及甲状腺激素(T3、T4)的合成和释放。正常TSH水平通常波动在0.35-5.5mIU/L之间,不同医院或实验室可能略有差异,但0.005mIU/L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受到药物或治疗影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影响。 1、药物或治疗影响: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肝素等,可能影响TSH的分泌,导致TSH水平降低。在甲状腺癌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治疗,这也会抑制垂体分泌TSH。 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TSH水平偏低最常见的原因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在这种情况下,甲状腺自身分泌过多的T3和T4,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垂体分泌TSH。如果TSH水平低,同时伴随T3、T4水平升高,通常可以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此时,需要进一步检查甲状腺B超、摄碘率等,以评估甲状腺功能状态。 3、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尽管TSH水平低通常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垂体功能减退或下丘脑病变导致的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TSH水平也可能降低。如果TSH水平低,而T3、T4水平也低,应考虑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 4、亚临床型甲亢: 在亚临床型甲亢中,T3和T4水平可能尚未发生明显变化,但TSH已经开始下降。这种情况需要密切监测,以防病情进一步发展。 TSH水平的变化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当TSH水平偏低时,应及时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习惯。同时,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1367
2024-10-22
尿酸高是肾病吗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尿酸高并不一定是肾病,但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尿酸的产生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可能导致尿酸水平升高,即高尿酸血症。而肾脏作为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其功能的异常往往是导致尿酸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尿酸高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肾病、痛风、尿路结石等。 尿酸高并不等同于肾病,有些患者可能仅仅是因为生活习惯不良,如高嘌呤饮食、运动不足、大量饮酒等,导致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从而引起尿酸水平升高。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往往可以有效地控制尿酸水平,而无需特殊治疗。 肾病只是引起尿酸高的众多原因之一,当肾脏功能出现异常时,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等,都会影响尿酸的正常排泄,导致尿酸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尿酸水平升高。高尿酸血症可能会进一步诱发肾脏的炎症反应,形成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长期可导致慢性肾脏病,甚至可能引起肾衰竭。 尿酸高还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如痛风,痛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软骨等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等。虽然痛风与尿酸高密切相关,但并不属于肾病的范畴。 在出现尿酸高的情况时,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尿酸高的重要手段。
560
2024-10-22
女性突然脸部浮肿的原因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女性突然出现的脸部浮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其成因复杂多样,包括生理因素、饮食因素、过敏反应、肾脏疾病等。女性应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面部浮肿等异常症状,以保障身体健康。 1、生理因素: 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或更年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发面部浮肿。特别是孕激素的增加,会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造成体内水分和钠离子的潴留。长期熬夜、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导致水分在面部积聚,形成浮肿。 2、饮食因素: 摄入过多的盐分会使体内的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导致面部浮肿。高糖、高脂肪饮食也可能影响体内水分代谢,加剧浮肿现象。在晚上睡觉前大量饮水,由于夜间身体代谢减缓,多余的水分无法及时排出,容易在面部积聚形成浮肿。 3、过敏反应: 女性在使用化妆品、护肤品或接触某些花粉、食物等过敏原时,可能引发面部过敏反应,导致面部皮肤肿胀、瘙痒等症状。 4、肾脏疾病: 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导致水钠潴留和蛋白质流失,进而引发面部及全身性浮肿。这类疾病通常伴有尿液异常、腰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心源性疾病如慢性心功能衰竭,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静脉压力增高,从而引发面部浮肿。肝脏疾病如肝硬化也可能导致面部浮肿,这通常与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有关。 面对女性突然出现的脸部浮肿问题,应调整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减少盐分和糖分的摄入,避免晚上睡前大量饮水。注意观察浮肿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出现,如尿液异常、腰痛、呼吸困难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就医治疗。对于疑似过敏反应引起的浮肿,应尽快确定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1474
2024-10-22
肾小球的作用是什么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肾小球作为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之一,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滤过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血压、排泄废物、重吸收与分泌功能等。 1、滤过功能: 肾小球通过其独特的滤过膜结构,能够有效地从血液中筛选出水溶性小分子和离子,如水、尿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而阻止大分子如蛋白质通过。这一功能使得肾小球成为血液净化的重要门户,每天大约可以形成180L的原尿,尽管最终大部分原尿会被重吸收,但这一过程确保了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及时排出。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在滤过过程中,肾小球能够精确地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氯等)的平衡。通过调整滤过率,肾脏可以根据体内需求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再吸收量,从而维持体内环境的稳态。这种平衡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命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 3、调节血压: 肾小球旁器在血压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血压下降时,肾小球旁器会分泌肾素,进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血管收缩和水钠重吸收,从而提升血压。这一机制有助于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防止低血压带来的不良影响。 4、排泄废物: 除了上述功能外,肾小球还通过滤过作用将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等排出体外。这些代谢产物是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果在体内积累过多,会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害。肾小球的排泄功能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5、重吸收与分泌功能: 虽然肾小球主要负责滤过作用,但随后的肾小管会对滤过液中的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电解质)进行重吸收。肾小球旁器还能分泌肾素等激素,参与到血压的调节和体内水盐平衡的维持中。这种重吸收与分泌功能共同确保了体内物质的有效利用和代谢平衡。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肾小球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肾脏功能下降甚至衰竭。人们应该关注肾脏健康,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肾小球免受损害,这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定期进行体检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肾小球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1157
2024-10-22
尿糖(++)严重吗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尿糖(++)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相对严重的情况,尿糖检测是通过测定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来评估人体糖代谢状况的一种方法。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很少,一般不超过正常范围。而当尿糖检测结果出现(++)时,意味着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这往往提示着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尿糖(++)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当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多余的葡萄糖就会通过尿液排出,导致尿糖阳性。肾脏疾病也可能导致尿糖升高,如肾小管功能受损、肾小球肾炎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使得葡萄糖随尿液排出。而上述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有较大影响,所以认为这是严重情况。 除了糖尿病和肾脏疾病外,尿糖(++)还可能与其他一些情况有关。例如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糖类食物、处于应激状态、某些内分泌疾病以及使用某些药物等,都可能使尿糖出现阳性。这些情况下的尿糖升高通常是暂时的,且血糖水平可能并不一定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当发现尿糖(++)时,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明确病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考虑,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果确诊为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包括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规律用药等,以维持血糖和尿糖在正常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38
2024-10-22
内分泌失调怎么查出来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内分泌失调的查出是一个综合性的诊断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体格检查、临床表现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检查结果。 1、体格检查: 包括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生理状况。对颈部甲状腺进行触诊,检查是否有肿大或结节。对乳腺组织进行触诊,检查是否有增生或肿块,还会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是否有色素沉着、黄斑等; 2、临床表现评估: 观察面部是否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黄斑等,这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紊乱、情绪波动严重但找不到明显原因的情况。近期体重明显增加,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可能是内分泌失调的一个信号。长期不孕不育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3、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皮质醇检查、性腺激素六项检查(包括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和催乳素)、甲状腺激素检查等,以了解内分泌腺体的功能状况。评估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排泄情况,提供关于内分泌系统功能的额外信息; 4、影像学检查: X线片、CT、核磁共振: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体内腺体(如甲状腺、垂体、卵巢等)的大小、形态和功能状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5、其他检查: 询问患者的日常压力、情绪状态等,以评估心理因素对内分泌的影响。对于女性患者,宫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子宫内膜和宫颈病变情况,了解是否存在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病变。如果普通检查难以明确病因,可以通过染色体检查来诊断是否存在内分泌失调性疾病。 内分泌失调的查出还需注意个人生活习惯的询问,如饮食、作息等,这些因素也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同时结合家族病史,可以进一步分析内分泌失调的可能原因,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909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