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科科室相关科普
2型糖尿病吃什么食物最好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应以蔬菜、水果、全谷物、蛋白质类食物和健康脂肪类食物为主。同时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量、多喝水、控制餐后血糖以及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等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面。 1、蔬菜类 绿叶蔬菜:菠菜、芥蓝、油麦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瓜类蔬菜:冬瓜、黄瓜、苦瓜等,低糖低卡,有助于控制血糖。 豆类蔬菜:如青豆、豌豆等,富含蛋白质和纤维,有助于增强饱腹感。 2、水果类 柑橘类水果:如柚子、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浆果类水果:如草莓、蓝莓等,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预防并发症。 瓜类:西瓜、哈密瓜等,低糖高水分,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营养。 3、全谷物类 燕麦:富含可溶性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糖。 糙米:比白米更富含纤维和营养素,有助于增强饱腹感。 玉米、荞麦等,也富含纤维和营养素,可适量食用。 4、蛋白质类食物 鱼、禽肉:如鸡胸肉、鱼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 豆类:如黄豆、绿豆等,富含植物蛋白和纤维,有助于增强饱腹感。 奶制品:如低脂牛奶、酸奶等,富含钙和蛋白质,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建议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预防脱水,控制餐后血糖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以维持血糖稳定,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炖等低油低盐的烹饪方式。
885
2024-10-13
胰岛素是什么提炼出来的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胰岛素的提炼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多个环节的协同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胰岛素的提炼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和福音,患者也应该关注和重视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 原料准备: 需要获取胰腺作为原料。对于动物来源的胰岛素,主要从牛和猪的胰腺中提取。对于基因工程合成的胰岛素,则是通过在实验室中构建和培养含有胰岛素基因的细胞来获得。 粗提纯: 将胰腺进行破碎、溶解等处理后,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将胰岛素与其他蛋白质、肽类等物质进行初步分离。这一步称为粗提纯。 精提纯: 在粗提纯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电泳、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生物技术手段对胰岛素进行精细分离和纯化。这一步称为精提纯,目的是获得高纯度的胰岛素。 结晶: 将纯化后的胰岛素溶液进行结晶处理,使其形成结晶体。这一步的目的是提高胰岛素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活性检测: 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的检测方法,检测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和纯度。这一步确保最终获得的胰岛素具有足够的活性和纯度,可以用于临床治疗。 患者日常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减轻压力有助于身体健康,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1073
2024-10-13
睡觉长高姿势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睡觉是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和增高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正确的睡眠姿势则是促进长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青少年在睡觉时多采用仰卧和侧卧姿势,并交替使用不同的睡姿,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和代谢。 1、仰卧姿势 仰卧姿势是常见的睡眠姿势之一,对于长高有一定的帮助。在仰卧姿势下,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有利于骨骼的伸展和发育。此外,仰卧还可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因睡眠姿势不当而导致的呼吸不畅。建议青少年在睡觉时多采用仰卧姿势,有助于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2、侧卧姿势 侧卧姿势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姿势,对于长高也有一定的帮助。在侧卧时,可以稍微弯曲膝盖和臀部,这样可以缓解腰部的压力,避免腰部弯曲所造成的压力过大而影响骨骼发育。此外,在侧卧时应该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线,不要过度扭曲或扭转身体,否则也会影响长高。 3、俯卧姿势 俯卧姿势并不是一种推荐的长高睡眠姿势。虽然有些人习惯采用这种姿势睡觉,但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可能会导致脊柱弯曲和变形,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此外,俯卧还会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建议青少年尽量避免采用俯卧姿势睡觉。 4、睡姿交替 交替使用不同的睡姿也是促进长高的有效方法。在睡觉时可以不断变换睡姿,如仰卧、侧卧等交替进行,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所造成的身体疲劳和压力过大。同时,交替使用不同的睡姿还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 无论是采用哪种睡眠姿势,患者都应该保持正确的睡姿。在睡觉时应该让身体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避免过度扭曲或扭转身体,患者应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舒适度,避免因睡眠姿势不当而导致的呼吸不畅或身体不适。
576
2024-10-13
糖尿病人腰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糖尿病人腰疼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若糖尿病患者出现腰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过度劳累: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日常工作或活动过度劳累,导致乳酸产生过多,从而引发腰疼。适当休息通常可以缓解此类疼痛。 腰部受凉: 穿衣过少或盖被过薄可能导致腰部受凉,引发腰部肌肉痉挛收缩,进而出现腰疼。加强保暖措施有助于预防此类疼痛。 腰肌劳损: 糖尿病患者若伴有腰肌劳损,可出现腰部酸痛和腰骶部不适,但无腰部及肢体的活动障碍。这主要与腰部肌肉存在陈旧性损伤,出现非感染性炎症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 糖尿病患者由于椎间盘的韧带、软骨变硬、变脆,易引起椎间盘断裂,导致髓核压迫神经根出现腰疼,可伴有坐骨神经痛和下肢放射痛,严重时可出现排便障碍和感觉异常。 糖尿病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腰部神经发生病变,引发糖尿病腰疼。患者可能伴有双手或双脚呈手套或袜套样的感觉减退,以及针刺感、蚁走感等。 泌尿系统结石: 糖尿病长期存在可能导致尿液中的杂质增多,从而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结石刺激肾及输尿管,可出现糖尿病腰疼的现象。 骨质疏松: 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导致钙离子排泄增加,进而引发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可导致腰椎出现压缩性骨折引发腰疼。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可引起肾脏受损,导致腰部疼痛。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腰痛部位通常较高,大约在脊柱和背部肋骨下缘的夹角处。 建议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1095
2024-10-13
打生长激素前要做什么检查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打生长激素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使用生长激素,并确定最佳的使用剂量和方式。这些检查和评估包括基本身体检查、血液检查、骨龄检查、激素水平检查、其他相关检查以及心理评估等。 1、基本身体检查 在打生长激素前,医生会进行基本身体检查,包括身高、体重、体态等。这些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此外,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2、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打生长激素前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使用效果,甚至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3、骨龄检查 骨龄是判断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骨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骨骼发育情况,判断是否符合其实际年龄。如果骨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说明患者可能存在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4、激素水平检查 生长激素是一种促进生长发育的激素,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在打生长激素前,医生会进行激素水平检查,包括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使用生长激素以及使用剂量和方式。 5、心理评估 在使用生长激素前,还需要进行心理评估。因为生长激素的使用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如产生自卑感等。心理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生长激素治疗。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生长激素治疗。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治疗,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552
2024-10-13
透析病人腿没劲,路走不动,是怎么回事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透析病人常出现腿没劲、路走不动的情况,可能由营养不良、贫血、电解质紊乱及并发症影响等因素引起,不同程度地影响病人的身体机能。 1、营养不良: 透析病人由于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原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等摄入不足会导致肌肉萎缩、无力。患者体重下降、身体虚弱、腿部肌肉萎缩,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降低。 2、贫血: 透析病人由于肾脏功能受损,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容易出现贫血。贫血会导致身体组织器官缺氧,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出现乏力、腿没劲的症状。患者除了腿没劲、走路困难外,还可能有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表现,检查血常规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 3、电解质紊乱: 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的丢失或失衡,如低钙血症、高钾血症等都可能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腿部无力。低钙血症可引起手足抽搐、肌肉痉挛、腿部无力等症状。高钾血症可能导致心脏传导异常、肌肉无力甚至瘫痪。通过血液检查可以发现电解质的异常。 4、并发症影响: 透析病人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心血管疾病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身体供血不足;周围神经病变会损害神经传导功能,引起腿部麻木、无力。根据不同的并发症,表现各不相同。心血管疾病可能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周围神经病变可出现腿部麻木、刺痛、感觉异常等。 预防透析病人腿没劲需关注营养摄入、纠正贫血等,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后针对性治疗。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腿部力量,提高生活质量。
859
2024-10-13
渗透性利尿是指什么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渗透性利尿是指由于肾小管或集合管部位溶质浓度升高,导致渗透压增加,影响水分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生理现象。渗透性利尿可能由溶质浓度升高、肾小管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使用渗透性利尿剂及针对病因治疗,缓解症状并保护肾脏功能。 1、原因: 溶质浓度升高:当肾小管液中的溶质浓度升高时,这些溶质无法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在局部形成高渗透压,这种高渗透压会吸引水分从低渗透压的周围组织液或血浆中向肾小管液移动,导致尿量增多。 肾小管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肾小管先天性功能缺陷、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受到抑制,使水分大量进入尿液,出现渗透性利尿的症状。 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受损,导致尿液和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高,影响水分的重吸收,引发渗透性利尿。 2、治疗方法: 饮食调整: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减轻肾脏的负担。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盐、高糖食物,保持饮食均衡和营养摄入。 药物治疗:药物通过提高肾小管液的溶质浓度,增加尿量,达到降低颅内压、利尿消肿等目的。但使用过量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应遵循医嘱使用。 病因治疗:对于由肾小管功能异常或疾病引起的渗透性利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尿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减轻渗透性利尿的症状。 预防渗透性利尿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若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积极治疗,遵医嘱用药和调整饮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979
2024-10-13
肾功能肌酐低是什么问题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肾功能肌酐低可能由生理和病理因素引起。生理因素包括肌肉含量少、年龄及妊娠等,病理因素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核病、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等。 肌肉含量少: 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当人体肌肉含量较少时,肌酐的产生也会相应减少。比如长期卧床、营养不良、过度节食减肥以及身体瘦弱的人群,由于肌肉量不足,常常会出现肌酐偏低的情况。 年龄因素: 老年人和儿童的肌酐水平相对成年人可能会偏低一些。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肌肉逐渐萎缩,肌酐产生减少;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肌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也会导致肌酐水平相对较低。 妊娠: 孕妇在怀孕期间,肾脏的血流灌注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身体的代谢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可能会使肌酐水平下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人体代谢率降低,肌肉代谢减缓,肌酐的产生也会减少。 结核病: 结核病患者长期慢性消耗,身体虚弱,影响肌肉代谢,导致肌酐偏低,结核病可能引起食欲减退等,营养摄入不足也会加重这种情况。 肝脏疾病: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当肝脏出现疾病,如肝硬化、肝炎等,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肌肉的代谢,导致肌酐生成减少。 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快速增殖消耗大量营养物质,患者身体处于高消耗状态,肌肉组织被消耗,使得肌酐生成减少。肿瘤治疗过程中如化疗、放疗等可能影响身体正常代谢,降低肌酐水平。 预防肌酐低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与运动;若因疾病导致,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检查肾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肾脏健康。
920
2024-10-13
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衰竭吗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肾小球肾炎可能导致肾衰竭,涉及肾小球损伤、肾小管间质损伤、高血压与肾血管病变以及持续免疫激活等方面,各因素相互影响增加肾衰竭风险。 1、肾小球损伤: 免疫炎症反应:肾小球肾炎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自身抗体攻击等原因引发的免疫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会直接损伤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和基底膜,破坏肾小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滤过功能障碍:肾小球受损时,其滤过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红细胞等大分子物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和血尿。肾小球的滤过面积也会减少,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随着肾小球损伤的加重,肾脏的滤过功能会逐渐下降,可能导致肾衰竭。 2、肾小管间质损伤: 继发于肾小球损伤:肾小球肾炎不仅会直接损伤肾小球,还会通过多种机制引起肾小管间质的损伤。 炎症和纤维化:肾小管间质的损伤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释放,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刺激肾小管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导致间质纤维化。间质纤维化会破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加重肾衰竭的进展。 3、高血压和肾血管病变: 肾性高血压:肾小球肾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高血压会加重肾小球的损伤,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衰竭的进展。高血压还会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引起肾血管病变。 肾血管狭窄和硬化:长期的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血管的病变,如血管狭窄、硬化等。肾血管病变会减少肾脏的血液灌注,导致肾脏缺血缺氧,加重肾脏损伤。 4、持续的免疫激活: 自身免疫反应持续存在:一些肾小球肾炎患者中,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持续存在,不断攻击肾小球和肾脏组织。这种持续的免疫激活会导致肾脏炎症的反复发作,加速肾小球硬化和肾衰竭的进展。 预防肾小球肾炎发展为肾衰竭,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减少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早期干预,延缓肾脏功能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782
2024-10-13
透析病人血压低怎么办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透析病人血压低可从饮食调整、生活方式调整、调整透析方案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着手,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血压,保障透析病人的健康与安全。 1、饮食调整: 增加盐分摄入:对于透析患者来说,适当增加盐分摄入可以提高血压。但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以免引起水肿和高血压等并发症。 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功能的重要营养素,增加蛋白质摄入可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提高血压,注意选择优质蛋白质。 2、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会使血液淤积在下肢,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透析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保暖: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透析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特别是在透析过程中,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寒。 3、调整透析方案: 调整透析液成分:降低透析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可以减少透析过程中的超滤量,降低血压下降的风险。但钠离子浓度不宜过低,以免引起透析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 减少超滤量:根据患者的干体重和血压情况,适当减少每次透析的超滤量,通过调整透析时间、降低透析液流量等方式来实现。 延长透析时间:血压低的患者,考虑延长透析时间,减少超滤速度,降低血压下降的风险,同时延长透析时间也可以提高透析的充分性。 4、药物治疗: 升压药物:在透析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可以使用升压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控制剂量和滴速。 补充血容量:对于血容量不足引起的血压低,通过补充液体来增加血容量,提高血压,要注意避免过度补液,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调整降压药物:如果患者在透析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应根据血压情况适当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在透析当天,可以暂停或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避免血压过低。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透析的顺利进行。
1411
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