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科室相关科普
运动后肌肉酸痛怎么办
王诗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运动后肌肉酸痛是许多人在锻炼后常见的问题,可能由乳酸堆积、过量运动、平时运动量较少等多种原因引起,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适当休息与减少运动量、热敷与理疗等。 1、适当休息与减少运动量: 乳酸是肌肉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糖酵解的产物,大量堆积会增加肌肉的渗透压,引发酸痛感。适当休息可以帮助体内乳酸逐渐代谢,从而减轻酸痛。减少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给肌肉一个恢复的时间,是缓解酸痛的重要步骤。 2、热敷与理疗: 运动后,可以用热水浸湿的毛巾敷在酸痛的肌肉部位,或者洗个热水澡,以促进乳酸的代谢和排出。此外,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局部红外线、微波等理疗,上述措施都能加快新陈代谢,加速恢复。 3、局部按摩与拉伸: 通过对酸痛的肌肉进行揉捏、叩打、推拿等手法,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乳酸的排出;静态拉伸也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法,可以拉长紧张的肌肉,使其得到放松,从而减轻酸痛;使用筋膜枪、泡沫轴等器械进行按摩,也可以达到放松肌肉的效果。 4、调整饮食与补充营养: 多吃蔬菜、水果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苹果、香蕉、梨、韭菜、洋葱、菠菜、鸡蛋、牛奶等,可以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为肌肉恢复提供必要的营养,此类营养物质有助于加速肌肉的修复和恢复,从而减轻酸痛感。 如果肌肉酸痛症状严重且持续不减,可能是肌肉拉伤或横纹肌溶解等病理情况所致。此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缓解疼痛,促进恢复。如果怀疑有肌肉拉伤或严重损伤,应进行X光或MRI等检查,以便准确诊断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749
2024-10-13
肌肉拉伤怎么缓解疼痛
王诗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肌肉拉伤后,会出现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疼痛,促进恢复,如立即制动与休息、局部冷敷、局部热敷与按摩等。 1、立即制动与休息: 肌肉拉伤后,要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部位进一步受力,以免加重损伤,制动休息是肌肉拉伤初期恢复的关键,给肌肉足够的时间来康复。如果拉伤程度严重,可能需要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受伤部位,减少肌肉活动,避免二次伤害。 2、局部冷敷: 在肌肉拉伤后的48小时内,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缓解疼痛和肿胀,将冰块或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冷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每天可重复多次。冷敷有助于促进血管收缩,减少血液和组织液的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但注意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冻伤皮肤。 3、局部热敷与按摩: 在肌肉拉伤48小时后,可以换成热敷,将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热敷时间约15-20分钟,每天可重复多次。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肿的吸收和消散,促进肌肉组织的恢复。在热敷后进行轻柔的按摩,可以进一步促进血液流通,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 4、药物治疗: 如果肌肉拉伤导致的疼痛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此外,还可以外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药膏或喷雾剂,促进局部恢复。 在疼痛缓解后,可以逐步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加强,功能锻炼包括渐进性的伸展和强化练习,有助于恢复肌肉的正常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粘连。但注意在康复期间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受伤部位的过度使用,以免加重损伤,定期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根据康复进展调整锻炼计划。
1271
2024-10-13
胳膊疼痛怎么办
王诗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胳膊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过度劳累、外伤、颈椎病、肌肉拉伤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冷敷与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冷敷与热敷: 如果是外伤引起的胳膊疼痛,应立即用冰袋对患处进行冷敷处理,收缩毛细血管,止血并减轻肿胀和疼痛。运动后的胳膊疼痛,在24小时内可以选择冷敷,24小时后则可以改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乳酸代谢,缓解肿胀和疼痛。 2、药物治疗: 对于由风湿性关节炎或过度劳累引起的胳膊疼痛,可以遵医嘱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消炎。若为颈椎病压迫神经根所致,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肌肉松弛剂,降低肌张力,放松肌肉组织,缓解疼痛。 3、物理治疗: 如超声波理疗、红外线、微波治疗等,都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掌心按压、揉捏疼痛部位,可以放松肌肉,加速乳酸代谢,缓解疼痛。 4、休息与调整姿势: 胳膊疼痛时,应避免过度活动受伤肢体,以免加重损伤;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手臂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伸展、放松肌肉;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连续工作过久,导致肌肉劳损和疼痛。 如果胳膊疼痛持续或加剧,应及时就医,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核磁共振等,确定疼痛的具体原因。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具体的治疗,如神经阻滞、关节腔注射等,控制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
1160
2024-10-13
早上起床手麻木是怎么回事
王诗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早上起床手麻木的情况可能由多种情况导致,如睡眠姿势不当,还可能与颈椎病、腕管综合征等疾病有关,需要及时处理。 1、睡眠姿势不当: 当人们在睡眠中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特别是侧卧时,手臂或手部可能受到压迫,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和神经受压,进而出现麻木症状。 调整睡眠姿势,避免手臂或手部长时间受压,若症状持续,可尝试活动手臂和手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颈椎病: 患者颈椎生理弧度变化,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可引起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睡眠时姿势不当或枕头不合适,可能加重神经根的压迫,导致手部麻木。 可采用超声波、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用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治疗缓解不适。 3、腕管综合征: 是一种神经卡压性疾病,由于腕管内压力增高,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导致手部麻木、疼痛等症状,尤其在晚上睡觉时,血管扩张,腕部容积增加,空间相对狭小,神经卡压更明显。 使用腕关节支具固定进行保守治疗,也可局部注射药物进行封闭治疗,必要时,可考虑进行开放性腕管减压术等手术治疗。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是由于脑血管微小栓塞或血管痉挛等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手部麻木、无力等症状,尤其在早上起床时。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脑血管血栓形成,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果经常出现此类情况,或是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呕吐等,需要引起重视,可以前往医院骨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573
2024-10-13
扭脚和崴脚的区别
王诗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扭脚和崴脚实际上是同一种损伤的不同俗称,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显著的区别,都是指踝关节的扭伤。此种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无论是在行走、跑步、跳跃还是进行其他体育活动时,都可能因为地面不平、运动姿势不当或肌肉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踝关节超出其正常活动范围,进而引发损伤。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是人体承重的关键部位,其稳定性主要依靠周围韧带的支撑。当踝关节受到外力作用时,一侧的韧带可能会受到过度拉伸甚至撕裂,从而引发局部疼痛、肿胀、淤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此种损伤可能因走路时没有注意到台阶高低,或者在运动下落时踝关节的姿势不好而产生。 轻微的扭伤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疼痛和局部肿胀,而重度扭伤则可能导致韧带撕裂,甚至伴有骨折,需要长时间的康复。 对于踝关节扭伤的处理,医学界通常遵循RICE原则,即休息、冰敷、压迫和抬高。在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负重,减少对受损部位的压力,尽快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减轻肿胀和疼痛。使用弹性绷带或专用运动绷带进行压迫包扎,既能提供足够的压力以减轻肿胀,又不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将受伤的脚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进一步减轻肿胀。 对于重度扭伤或伴有骨折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韧带重建术或骨折复位固定术等。在康复期间,患者还需要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767
2024-10-13
骨扫描的过程痛苦吗
王诗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骨扫描的过程并不痛苦,是一种安全、简单且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骨骼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涉及放射性物质,但所使用的剂量非常小且安全可控。患者在接受骨扫描时无需过分担心或紧张,只需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进行准备和配合即可。 骨扫描也称为骨显像,是一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检测骨骼异常的医疗检查方法,对于诊断骨骼疾病,如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以及骨骼感染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扫描的过程相对简单且非侵入性,患者无需经历手术或注射大型针剂,只需接受一种称为放射性同位素的微量物质注射。此种物质通常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然后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骨骼中,由于注射过程通常是在手臂的静脉上进行,与常规的静脉输液相似,大多数患者只会感到轻微的刺痛感,不适感很快会消失。 当同位素在骨骼中分布均匀后,患者会被带到专门的扫描室进行X光或CT扫描,会捕捉同位素发出的微弱辐射,从而生成骨骼的详细图像。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并可能需要根据扫描师的要求调整姿势,也不会产生明显痛苦。 虽然骨扫描涉及放射性物质,但所使用的同位素剂量非常小,远低于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水平。此外,扫描室的医护人员会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骨扫描后的注意事项也相对简单,患者通常可以立即恢复正常活动,无需特殊护理或限制。由于体内仍残留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建议患者在扫描后的一段时间内避免与孕妇或儿童密切接触,减少对患者的潜在辐射暴露。
1311
2024-10-13
骨肉瘤一般长在什么地方
王诗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骨肉瘤是一种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通常好发于青少年的骨骼中,且其发病部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肱骨近端等。 1、股骨远端: 位于膝关节的上方,此区域是骨骼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区域,细胞分裂和增殖活动频繁,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和异常增殖,从而引发骨肉瘤。患者可能会在上述区域感受到疼痛、肿胀,甚至可能影响到膝关节的活动。 2、胫骨近端: 靠近膝关节侧,与股骨远端相似,胫骨近端也是骨骼生长活跃的区域,细胞分裂速度快,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和异常增殖。骨肉瘤在此类区域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患者可能会感受到疼痛、肿胀和膝关节的活动受限。 3、肱骨近端: 位于肩关节位置,此类部位的骨骼结构复杂,细胞种类繁多,更容易发生异常增殖和癌变。患者可能会在此类区域感受到疼痛、肿胀和肩关节的活动受限。 4、骨盆区域: 骨盆骨骼结构复杂,包括多个骨块和关节,且此类区域承载着身体的重量,更容易受到损伤和刺激。骨肉瘤在骨盆区域的发病率虽然不如四肢长骨高,但一旦发生,其治疗和康复过程可能更加复杂和困难。 了解发病部位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骨肉瘤,提高警惕性,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定期进行骨骼检查和筛查也是预防和治疗骨肉瘤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降低骨肉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
874
2024-10-13
怎么样的腿疼是骨癌
王诗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腿疼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肌肉拉伤、关节炎、静脉曲张等,当腿疼与骨癌相关时,通常具有一些特定的特点和表现,如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局部肿胀和肿块、活动受限和功能障碍等。 1、进行性加重的疼痛: 疼痛可能起初较为轻微,但随着病情的恶化,疼痛会逐渐加剧,甚至变得难以忍受。疼痛可能从间歇性转变为持续性,尤其在夜间或休息时更为明显,患者可能会发现,即使服用常规止痛药,疼痛也难以缓解。 2、局部肿胀和肿块: 骨癌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刺激周围的血管增生,导致局部供血增加,进而出现肿胀。肿瘤本身也可能形成肿块,通过触摸可以感知。肿胀可能伴随着疼痛一起出现,肿块则可能表现为一个硬结或包块,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有时可能有压痛。 3、活动受限和功能障碍: 骨癌如果发生在关节附近,可能会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导致功能障碍,可能是因为肿瘤压迫了周围的神经或血管,或者因为疼痛使患者不敢活动。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在行走、站立或弯曲膝盖时感到困难,甚至无法完成此类动作。 4、病理性骨折: 骨癌会破坏骨质的强度,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通常发生在没有外力作用或仅有轻微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剧烈的疼痛,伴随着局部肿胀和畸形,骨折部位可能无法承受重量,导致行走困难。 如果出现腿疼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查和诊断来确定病因,骨癌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以及病理学检查来进行。一旦确诊为骨癌,应尽早开始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915
2024-10-13
骨结核会传染给家人吗
王诗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骨结核本身并不具备直接的传染性,但如果患者同时患有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并处于结核菌的活动期,有可能通过特定途径将结核分枝杆菌传染给家人。 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骨骼系统所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疾病,其原发病灶多为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空气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 骨结核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存在于骨骼系统中,由于骨骼系统的特殊结构,细菌通常无法直接排出体外,骨结核患者本身并不构成直接的传染源。在日常生活中,骨结核患者与家人之间的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通常不会导致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骨结核患者同时患有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并且处于结核菌的活动期,有可能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将结核分枝杆菌排出体外,从而增加家人被感染的风险。在此种情况下,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以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食物等,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为了降低骨结核传染给家人的风险,患者和家人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患者应通过必要的检查,如胸部X线、痰培养等,明确自身是否同时患有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并尽早接受规范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并及时处理用过的纸巾。 此外,家人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1377
2024-10-13
骨软骨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王诗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骨软骨瘤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但也存在恶变的风险,对于骨软骨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谨慎对待,避免误诊或延误病情。通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策略,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软骨瘤是由透明软骨细胞排列而成的组织结构,通常位于骨表面,形成骨性突起物,此类突起物顶面有软骨帽,中间有髓腔。多发生于青少年,并随机体发育而增大,当骨骺线闭合后,其生长也停止。骨软骨瘤可分为单发性与多发性两种,单发性骨软骨瘤也被称为外生骨疣,而多发性骨软骨瘤则被称为骨软骨瘤病,且多数有家族遗传史。 在多数情况下,骨软骨瘤是良性的,生长缓慢且具有一定的自限性,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除非肿瘤生长过大,压迫周围组织或神经,或者导致病理性骨折。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或畸形等症状。对于无症状的骨软骨瘤,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密切观察其生长情况即可。 尽管骨软骨瘤多为良性,但在部分情况下也可能发生恶变,恶变的风险在多发性骨软骨瘤中相对较高,而在单发性骨软骨瘤中则相对较低。恶变通常发生在肿瘤生长迅速或受到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时,一旦骨软骨瘤发生恶变,可能会转化为软骨肉瘤等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对于骨软骨瘤的治疗,需要采取个体化的策略,对于无症状的良性肿瘤,可以选择观察随访;而对于有症状或生长迅速的肿瘤,则应考虑手术切除。手术切除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还可以预防肿瘤的恶变,在手术过程中,应确保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的软骨帽和滑囊等组织,降低复发风险。
1112
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