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科科室相关科普
急性阑尾炎治疗原则及方法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需遵循明确诊断、及时干预、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采用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及对症处理等多种方法综合施治。 1、治疗原则: 明确诊断:首要任务是准确诊断急性阑尾炎,主要依据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升高,并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如泌尿系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及女性妇科疾病。 及时干预: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治疗方法: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降低身体负担。 禁食禁水:避免食物和水刺激肠道,加重炎症。 补液与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入水、电解质和热量,保证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 抗生素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尤为重要,用于控制感染和防止炎症扩散。初始治疗常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氨苄西林-克拉维酸等,根据病情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对于病情严重或耐药菌株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且病情较重或伴有并发症时,应尽早手术切除阑尾。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逐渐成为首选手术方式。通常建议在发病后不超过3天内进行手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针对患者出现的呕吐、发热等症状,采取胃肠减压、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措施。对于疼痛难忍的患者,可在明确诊断后使用止痛药物,但需谨慎使用吗啡类强效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合理安排饮食,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1429
2024-10-21
休克指征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休克的指征是多方面的,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一旦出现休克指征,应立即进行抢救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1、临床症状: 意识状态:休克患者的意识状态通常会出现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所致。 循环系统:休克时,患者的心率会明显增快,脉搏可能变得细弱,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出现触及不到脉搏的情况,同时血压也会下降。 呼吸系统:休克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增快、表浅,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等症状。 消化系统:休克时,胃肠道平滑肌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同时,由于肾脏灌注不足,尿量也会显著减少,甚至无尿。 其他系统:休克还可能影响皮肤、黏膜等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花斑样改变、黏膜苍白或发绀等。 2、体征: 四肢湿冷:休克患者的外周循环受损,四肢温度降低,皮肤湿冷,有时可见皮肤花纹。 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指压胸骨部位皮肤后,再充盈时间大于2秒,提示组织灌注不足。 尿量减少:尿量小于30ml/h或无尿,是休克患者肾功能受损的重要表现。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感染征象,但并非所有休克患者都会出现此改变。 血气分析:乳酸升高是机体无氧代谢的结果,也是反映休克表现的最早期实验室检查之一。 其他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可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对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休克的治疗原则包括保持合理体位、保持呼吸道畅通、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时止血和手术等。同时,还需要根据休克的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如抗感染、纠正心力衰竭等。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86
2024-10-21
高原的反应症状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高原反应是指人体进入高原地区后,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性,如气压低、含氧量少、气候干燥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可分为急性高原反应和慢性高原反应。 1、急性高原反应: 神经系统症状:常表现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头晕、失眠、多梦、耳鸣、眩晕,以及精神状况改变,如嗜睡、抑郁、模糊,甚至可能出现昏睡或轻昏迷状态。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消化不良,严重者可出现腹痛。 呼吸系统症状: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常为劳力性,若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是高原肺水肿的先兆。 心血管系统症状:脉搏显著增快,血压可能轻度或中度升高,也有可能出现低血压。口唇、指趾甲床发绀,严重者面部及下肢水肿。 2、慢性高原反应: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 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悸、气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 消化系统症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长期存在的胃肠道问题。 出现高原反应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充分休息,必要时吸氧,可酌情使用镇静剂、止痛药等缓解症状。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转运至低海拔地区,以避免发展为严重的高原病,如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进入高原前应进行适应性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1291
2024-10-21
为什么会一直恶心头晕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一直恶心头晕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精神与心理因素、感官刺激与环境因素、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等。 1、精神与心理因素: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应激反应,引发头晕、恶心等症状。 焦虑症与抑郁症:这些心理疾病常伴有头晕、恶心等躯体化症状。 2、感官刺激与环境因素: 视觉刺激: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强光刺激,可能引起头晕和恶心。 气味与化学刺激:某些强烈的气味或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恶心和头晕。 3、神经系统疾病: 前庭系统异常:如内耳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这些疾病会干扰内耳平衡功能,导致头晕和恶心。 脑部病变: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小脑病变等,这些疾病可能直接影响脑部功能,引起头晕和恶心。 4、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可能是饮食刺激导致,此时由于炎症刺激,可能引发恶心,同时刺激交感神经,可能伴随头晕症状。 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食道时,可引起恶心感,长期或严重的反流可能伴随头晕。 5、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时,会导致头晕、恶心等症状,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使用降糖药物不当者。 贫血:长期贫血导致身体缺氧,可能引发头晕和恶心感。 此外,颈椎病变可能压迫神经或血管,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晕和恶心。面对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专业医生的检查明确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减轻精神压力等也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这些症状。
1076
2024-10-21
总是恶心头晕想吐是怎么回事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恶心、头晕、想吐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与心理因素、药物与物质因素以及生活方式因素、疾病因素等。 1、生理与心理因素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应激反应,引发内分泌失调,进而出现头晕、恶心、想吐等症状。 情绪波动与焦虑:情绪不稳定、焦虑状态也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反应,包括恶心和头晕。 生理性反应:部分人群在特定情境下,如乘坐交通工具时,可能出现晕车、晕船的反应,导致恶心、头晕、想吐。 2、药物与物质因素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癌药物、镇静剂等,可能引起恶心和头晕作为副作用。 化学物质暴露:长期接触或吸入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头晕、恶心等症状。 3、生活方式因素 睡眠不足:长时间熬夜或睡眠质量不佳,可能导致脑疲劳,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饮食不当:如暴饮暴食、食用不洁食物等,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进而出现恶心、想吐等症状。 4、疾病因素 内耳问题:内耳是人体平衡感受器官,内耳炎或内耳功能紊乱(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能导致人体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出现偏差,引发头晕、恶心、想吐等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炎、脑膜炎、脑水肿等神经系统疾病,可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颈椎问题:颈椎病可能导致颈椎对神经的压迫,影响大脑供血或内耳功能,从而引发头晕、恶心、想吐等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急性胃肠炎等,可能影响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和胃肠道不适,表现为恶心、想吐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头晕。 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脉内可能有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恶心、想吐等症状。 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诊断,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这些症状。
1155
2024-10-21
额头很疼感觉要炸开了什么原因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额头很疼,感觉要炸开了,这种强烈的疼痛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及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等。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专业医生的检查明确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1、生理及环境因素: 情绪紧张:长时间的精神压力或紧张可能导致额头疼痛,表现为额头紧绷、头痛和焦虑感。 过度用脑:长时间学习或工作,特别是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可能导致额头疼痛、紧绷和疲劳感。 受凉: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未做好保暖措施,也可能导致前额疼痛。 2、疾病因素: 偏头痛: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饮食、精神因素等有关。偏头痛通常表现为一侧头痛,但也可能影响整个额头,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疼可能由局部血管压迫、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反复发作、短暂性、刀割样的剧烈疼痛,可累及额头区域。 高血压:血压的异常波动,特别是高血压导致的颅内压增高,可能引发额头疼痛,常伴有头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脑膜炎: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可能导致额头疼痛,并伴随发热、恶心和呕吐等全身性症状。 鼻窦炎:鼻窦炎常伴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也可能引起前额疼痛,尤其是额窦炎时更为明显。 颈椎病:颈椎问题可能导致神经受压,进而引发前额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与学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也是预防额头疼痛的重要措施。
1036
2024-10-21
二氧化碳中毒反应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二氧化碳中毒主要是由于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或突然进入此类环境,导致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进而引发组织缺氧,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易受损,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头痛、头晕: 由于脑部缺氧,血管收缩和痉挛,患者常感到头部顶部或两侧疼痛,并伴有眩晕感。 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大脑缺氧会影响认知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胸闷、气短: 呼吸系统受到影响,患者可能感到呼吸不畅。 恶心、呕吐: 高浓度二氧化碳刺激胃肠道黏膜,使胃肠蠕动减慢,引发恶心感,严重时导致呕吐。 心悸、呼吸困难: 心脏和肺部功能受到抑制,出现心悸、呼吸急促或困难等症状。 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 神经系统受损严重,可能出现肢体不自主抽搐,以及大小便失禁等失控现象。 昏迷、谵妄: 严重缺氧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甚至产生幻觉、谵妄等精神症状。 呼吸、心跳骤停: 若不及时救治,患者可能因呼吸中枢麻痹、心脏停跳而危及生命。 后遗症: 即使经过抢救存活,部分患者也可能留下神经衰弱、症状性癫痫、震颤性麻痹等后遗症。 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尤其是存在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场所,如矿井、地窖、密闭仓库等。在进入这些场所前,应确保通风良好,并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
1107
2024-10-21
二氧化碳中毒什么症状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二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根据中毒的严重程度和暴露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类,患者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如迅速出现的呼吸中枢麻痹等。 1、急性中毒症状 迅速出现的呼吸中枢麻痹:当人体突然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时,多数人可能立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导致突然倒地死亡。 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在中毒初期会先感到头晕、心悸,随后迅速出现谵妄、惊厥、昏迷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发绀、呕吐、咳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大小便失禁、四肢强直等症状。 生命体征异常:中毒严重者可能出现高热、休克、呼吸循环衰竭或肝肾衰竭等症状,这些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及生命。 后遗症:即使幸存,部分患者也可能留有后遗症,如神经衰弱、症状性癫痫、震颤性麻痹等。 2、慢性中毒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长时间处于低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可引起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呼吸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气促、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长期吸入低浓度二氧化碳导致的肺通气功能障碍。 全身症状:除了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外,慢性中毒还可能引起疲劳、恶心、耳鸣等全身不适症状。 一旦发现二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并尽快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对于缺氧性脑病患者,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迅速缓解缺氧状态,减轻脑损伤。
1273
2024-10-21
有恶心头晕的症状是怎么回事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恶心头晕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出现此类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1、胃肠型感冒: 多因病毒感染引起,常伴有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病毒感染导致脑血管扩张,可出现头痛和头晕。 2、胃肠疾病: 如胃炎、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可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头晕。胃肠镜检查是确诊此类疾病的重要手段。 3、脑部病变: 如急性脑梗塞、急性脑出血、脑肿瘤等,尤其是病灶位于脑干或小脑时,易引发头晕恶心。这些疾病通常伴随头痛、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需通过头部CT、磁共振检查等确诊。 4、前庭系统疾病: 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前庭性偏头痛等,多表现为与头位变动相关的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通过变位试验、听力测试、前庭功能检查等可辅助诊断。 5、心血管疾病: 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均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恶心。患者常伴有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糖类物质,均可引起贫血和低血糖,进而出现头晕恶心,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具体建议到医院就诊查明,以免影响到正常生活。
1480
2024-10-21
恶心头晕发昏是什么原因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恶心、头晕、发昏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因素、疾病因素。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1、生理因素 过度疲劳:长时间的工作、学习或体力活动,导致身体疲劳,脑部供血不足,引发恶心、头晕、发昏等症状。 情绪压力:情绪紧张、焦虑或抑郁等心理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身体机能,导致恶心、头晕和发昏。 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高温、密闭或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可能导致身体缺氧,进而出现上述症状。 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出现恶心、头晕和发昏。 2、疾病因素 心理因素:如恐惧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也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身体机能,导致上述症状的出现。 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头晕、恶心和发昏。 贫血:贫血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可能导致脑部缺氧,出现恶心、头晕和发昏。 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时,身体各组织器官能量供应不足,可能导致大脑神经功能异常,出现恶心、头晕和发昏。 此外,高血压、心脏病等,可能影响心脏泵血功能或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恶心、头晕和发昏。脑供血不足、脑梗死、脑出血、脑炎等可能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导致恶心、头晕和发昏。日常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对于预防和缓解这些症状也具有重要意义。
1031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