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中心科室相关科普
颈动脉斑块会引起脑梗吗
宋超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颈动脉斑块有可能引起脑梗。颈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大脑的主要血管之一,当颈动脉出现斑块时,会对脑血管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从而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 颈动脉斑块可能会导致颈动脉狭窄。随着斑块的逐渐增大,颈动脉管腔会变得狭窄,血流通过的空间减小。这就使得流向大脑的血液减少,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可能会出现头晕、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颈动脉狭窄严重,甚至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时容易破裂。不稳定的斑块表面可能会出现溃疡、破裂,暴露出斑块内的脂质核心和促凝血物质。这些物质会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就会随着血流进入脑血管,堵塞脑部血管,从而引发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还可能引起炎症反应,斑块内的炎症细胞会释放出多种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的形成。同时,炎症反应还会吸引更多的炎症细胞聚集,进一步加重斑块的不稳定,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 而且,颈动脉斑块的存在也可能反映出全身血管的病变情况。如果颈动脉有斑块,那么其他部位的血管,如心脏血管、脑血管等也可能存在类似的病变。这就意味着患者发生脑梗的风险不仅仅来自于颈动脉斑块本身,还与全身血管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延缓斑块的进展,降低脑梗的发生风险。同时,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监测斑块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328
2024-10-21
颈动脉斑块形成需要治疗吗
宋超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否需要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颈动脉斑块是指颈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脂质、纤维组织和钙质等物质,形成的斑块状结构。这些斑块可能会导致颈动脉狭窄,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增加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小,且没有引起明显的颈动脉狭窄,也没有导致任何不适症状,一般可以先不进行特殊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和随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斑块的进展,例如保持健康的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血管的损害;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加速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进展。 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大,导致了明显的颈动脉狭窄,或者出现了头晕、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就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此时还需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颈动脉狭窄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其他事项,如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措施。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如间歇性头晕、视力模糊、单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应及时就医诊治。
518
2024-10-21
出现静脉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宋超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静脉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皮肤红肿与疼痛、色素沉着与硬结、表皮温度升高以及肢体感觉异常等。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且可能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1、皮肤红肿与疼痛: 静脉炎患者常常在受累部位出现皮肤红肿现象,这是由于局部炎症介质释放,炎症细胞浸润所致。红肿常呈线状分布,沿着受累静脉走行,有时红肿范围可较广泛。同时,患者会感受到明显的疼痛感,这种疼痛可能是胀痛、刺痛或灼热感,与炎症引起的局部充血和神经受压有关。 2、色素沉着与硬结: 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机体局部色素沉着,使皮肤颜色发暗。在炎症反应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受累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硬结,这是由于炎症过程中产生的瘢痕组织形成所致。硬结摸起来有硬块感,可能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3、表皮温度升高: 由于炎症导致的血管扩张和局部血流增加,患处的皮肤会变得灼热,皮肤温度明显升高。 4、肢体感觉异常: 静脉炎患者还可能出现肢体感觉异常的症状,如肢体发冷、肢体潮热,患肢变细或变粗。同时,皮肤可能伴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等不适感。 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症状,如静脉硬化,表现为在表浅静脉炎中能够感觉到经过炎症区域的硬化静脉,并可能触及到细小的结节。在极端情况下,静脉炎可能引发皮肤溃疡、细菌感染、静脉血栓破裂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疑似静脉炎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保持适当的体重、穿着舒适的鞋袜等。
1166
2024-10-21
D-二聚体偏高是个什么意思
宋超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D-二聚体偏高意味着机体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是一种涉及血液凝固系统变化的指标。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后的可溶性产物,其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机体内的凝血和纤溶状态。当D-二聚体偏高时,通常表明机体可能存在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等情况。 D-二聚体偏高可能跟血栓性疾病有关,如静脉血栓、肺栓塞、脑血栓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血液在血管内异常凝固,形成血栓,进而使得D-二聚体水平升高。出血性疾病也可能导致D-二聚体偏高,因为在出血过程中,机体会启动凝血机制以止血,这同样会导致纤维蛋白的降解和D-二聚体的生成。 免疫系统疾病和感染也是D-二聚体偏高的常见原因,免疫系统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等,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异常,从而升高D-二聚体水平。而感染则可能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和毒素,影响凝血功能,使得D-二聚体水平升高。 但D-二聚体偏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严重的疾病。在某些生理状态下,如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和血液的高凝状态,D-二聚体水平也可能会升高。但是这种生理性的升高通常不会伴随其他凝血指标的异常,也不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面对D-二聚体偏高的情况,先需要明确其升高的原因。如果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对于血栓性疾病,可以采取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对于出血性疾病,则需要止血和补充血容量等。如果D-二聚体偏高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则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要注意观察即可。
545
2024-10-21
静脉炎能自愈吗
宋超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静脉炎一般较难自愈。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炎症病变。从其病理生理过程来看,当发生静脉炎时,静脉内膜受到损伤,可能是由于药物刺激、外伤、感染等因素所致。 静脉炎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包括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激活等,进而导致血栓形成。血栓会进一步阻塞静脉血流,加重炎症反应。例如在长期静脉输液时,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可能引发静脉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干预,损伤的静脉内膜难以自行修复,血栓也不会自行溶解,炎症会持续存在甚至可能进一步发展。 静脉炎常常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使得患肢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比如下肢静脉炎可能导致患者行走困难,从而加重静脉回流障碍,使炎症难以消退。而且如果静脉炎发生在浅表静脉,还可能出现皮肤红肿、发热等表现,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局部皮肤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一些严重的静脉炎,如深静脉炎,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深静脉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肺栓塞,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如果不进行积极的治疗,仅仅依靠自身的恢复能力,很难避免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现静脉炎,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包括使用药物缓解炎症、促进血栓溶解、改善血液循环等,同时注意休息,抬高患肢,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970
2024-10-21
防血栓有效药物,守护血管健康
叶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栓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环节,预防血栓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健康话题。然而,在药物治疗领域,并不存在所谓的“最有效”药物,因为每种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防血栓药物: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药物。它们通过干扰血液凝固过程中的某些环节,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从而减少血栓的风险。使用这些药物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控凝血功能,确保药物剂量适宜,避免出血等副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主要作用是阻止血小板在血管内壁聚集,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些药物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有血栓形成高风险的患者,它们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服用时需注意可能的胃肠道副作用。 👉溶栓药物:溶栓药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链激酶,用于急性血栓事件的治疗,能够迅速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恢复血管通畅。由于溶栓治疗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因此必须在医院环境下,在医生的严密监控下使用。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如达比加群,是一类新型抗凝药物,它们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这类药物的使用也需要严格的监测,平衡血栓预防和出血风险。达比加群尤其适用于不能接受传统抗凝治疗的患者。 🌸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和血栓患者的饮食建议,详情见图。你在使用防血栓药物吗?你是否有关于药物选择的疑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和问题,我们一起探讨。
577
2024-10-17
肝上的血管瘤危险吗能治好吗
张学民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肝上的血管瘤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危险,且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只要患者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定期复查,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达到治愈的目的。 肝血管瘤属于肝脏的一种良性占位性疾病,是由于肝内毛细血管异常增生和扩张引起,并不是肝脏大血管上长的肿瘤,也不是恶性肿瘤,不存在癌变的风险。大多数肝血管瘤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十年以上,且对人体和肝脏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可以终身携带,无需外科干预。 在肝血管瘤较小时,通常不会引起患者有不舒服,即使增大后,也主要表现为肝肿大或者压迫胃、十二指肠等邻近器官,引起上腹部不适、腹胀、嗳气、腹痛等症状,但一般都不严重。虽然肝血管瘤有破裂出血的风险,但这种情况较罕见,只见于很大的肝血管瘤。而且,由于腹腔有一定的延展性,即使血管瘤破裂出血,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容易被忽视。 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较多,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激素治疗、放射治疗、射频治疗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管瘤的特点进行选择。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血管瘤较常用的方法,也是有效的方法。通过手术切除,可以彻底去除血管瘤,达到根治的目的。 此外,对于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还可以选择介入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创伤小、效果相对较好,可以有效控制血管瘤的生长和症状。对于无症状的小血管瘤,一般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复查和监测即可。通过定期的B超或CT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血管瘤的变化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1324
2024-10-17
静脉曲张术后休息多久才能正常工作
张学民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静脉曲张术后休息多久才能正常工作,需要根据手术类型(微创手术或传统手术)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微创手术后的恢复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在1-2周后可以正常工作;而传统手术后的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可能需要3-4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正常工作。 对于微创手术,如静脉曲张射频消融术、激光腔内闭合术等,这类手术对身体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小,伤口也较小。因此,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来说,采用局麻手术,患者可以即刻下地活动,如果采用腰麻、硬膜外或全麻手术,患者在术后几个小时内便能下床走路,进行基本的日常活动。 在家休息1-2周后,大多数患者可以从事正常的工作,但需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和重体力劳动。然而,恢复时间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年轻人通常恢复较快,而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恢复时间可能会相应延长。 传统手术,如高位结扎加下肢的静脉剥脱术,尽管手术切口较多,也主张术后尽早下地活动。切口的愈合时间一般在7-14天。部分患者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可能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正常工作。术后正确的护理对恢复至关重要。患者需按时穿着医用弹力袜、注意休息、避免久站久坐等,以促进恢复。 因此,无论是微创手术还是传统手术,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做好术后护理和康复锻炼,以促进身体的尽快恢复。
793
2024-10-17
静脉曲张热敷有用吗
张学民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静脉曲张热敷是否有用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在静脉曲张的早期,热敷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炎症。但在静脉曲张严重的情况下,热敷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带来出血、感染等风险。 静脉曲张主要是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以及静脉内压力持久升高导致的。在静脉曲张的早期,血管扩张还不是特别严重,此时热敷可能会带来一些好处。热敷能够使局部的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的速度,这样可以缓解因为静脉曲张导致的局部血液淤积而产生的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通过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帮助把局部堆积的代谢废物带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症状。 然而,在静脉曲张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不建议热敷。当静脉曲张发展到后期,血管壁已经变得非常薄弱且迂曲扩张明显。热敷会进一步使血管扩张,这可能会加重静脉的压力,导致血管进一步扩张,甚至可能会增加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已经出现了皮肤营养性改变,如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瘙痒等症状的患者,热敷可能会刺激皮肤,使这些症状加重。 静脉曲张患者的局部静脉往往存在着慢性的炎症反应,热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炎症,减轻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使局部的炎症得到控制。但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局部的感染,热敷则可能会使感染扩散,加重病情。 此外,还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热敷的耐受性较好,热敷后感觉舒适,症状有所缓解,而有些患者可能对热敷比较敏感,热敷后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对静脉曲张进行治疗时,应该综合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103
2024-10-17
血栓一旦堵了就开不了吗
张学民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栓一旦堵了并非就无法开通,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恢复血管的通畅性,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成分改变、血流改变以及血管壁改变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当血栓堵塞血管时,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通,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偏瘫、下肢肿胀、疼痛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血栓堵塞就是不可逆的。 对于血栓堵塞的治疗,首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血栓的位置、大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果血栓较小且病情较轻,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并促进血栓的溶解。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以及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和扩大,并促进已形成的血栓逐渐溶解。其他药物包括溶栓药物,可以直接溶解血栓;扩血管药物,可以通过扩张血管改善侧枝供血,通过扩张血管,可以使栓塞部位血管也扩张,血栓被血流冲向远端,从而使更多分支开放,改善远侧供血。 如果血栓较大且病情较重,药物治疗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此时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等更为积极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取栓和血管重建等,可以直接清除血栓并恢复血管的通畅性。而介入治疗则可以通过导管等微创手段将溶栓药物直接送达血栓部位进行溶解,或者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方式恢复血管的通畅性。 因此,对于血栓堵塞的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936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