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军的科普
蛛网膜下腔出血特征性表现
于秀军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包括以下临床表现特征:
1、突发头痛:通常以数秒钟或者数分钟的速度出现头痛,是比较常见的起病方式,患者能够清楚的描述起病时间、场景。通常患者在发病前一般有明显诱因,例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饮酒等,少数患者在安静状态下也可以发病,约1/3的患者在动脉瘤破裂前几天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以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伴有或者不伴有局灶体征,剧烈活动或者活动后出现爆裂性全头剧痛,一般是难以忍受的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有时上颈段也会出现疼痛,发病部位与动脉瘤破裂部位有关;
2、颈项强直: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临床表现,常见的伴随症状为呕吐、意识障碍、 背部疼痛、怕光,多数患者发病几个小时以后会出现颈项强直,眼底检查也可以看到视网膜的出血、视乳头水肿;
3、精神症状:约有1/4的患者可以出现精神症状,例如谵妄、躁动、幻觉等,也可以出现癫痫发作,还可以伴有动眼神经麻痹、失语、偏瘫、感觉障碍等。
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头痛与颈强直等典型表现可能并不会出现,而精神症状可能较明显。
7.59万
65
脑动脉粥样硬化危及生命吗
于秀军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脑动脉粥样硬化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如果明确诊断,需要尽快启动治疗,通常单纯脑动脉粥样硬化不会危及生命。患者需要长久改善身体内部的环境,逐渐进行治疗,通过合理改变饮食、加强体育锻炼、规范用药,辅以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明显减缓病情进展,从而缓解症状,避免严重的并发症为最重要目的。
脑动脉粥样硬化为引起中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能会造成动脉血管内膜的增厚。如果控制效果不佳,可以使血管的管腔逐步狭窄、闭塞,甚至出现血栓,进而造成局部的脑组织由于缺血、坏死而引起脑卒中,需要注意严重的脑卒中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6.89万
49
蛛网膜下腔出血该怎么办
于秀军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怀疑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以下治疗措施:
1、及时送诊治疗: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可以怀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性,此时应该及时送医院就诊;
2、保持头高侧卧位:送诊过程中,尽量使患者保持头位于高侧,呈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
3、清理口中异物:及时清理患者口中呕吐物,避免误吸;
4、就近就医:尽量避免长途转运,就近寻找条件比较适合的医疗单位治疗,转运患者时,需要有医务人员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5、药物治疗:如果有条件,转运以前应该给予脱水和降压治疗,必要时可以给予镇静、止痛药物;
6、避免震动:使患者保持绝对卧位休息,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
7、观察血压:需要随时关注患者血压变化,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烦躁、过度紧张,必要时可以应用镇痛剂和镇静剂;
8、其他 治疗: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应该尽早行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一旦证实颅内动脉瘤破裂,应该尽快实施开颅夹闭手术,或者血管内介入栓赛治疗。
蛛网膜下腔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治疗出血、防治再出血、血管痉挛,以及防止脑积水等并发症,从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5.83万
34
结核性脑膜炎最简便的确诊方法
于秀军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结核性脑膜炎并非通过简单的检查即可确诊,诊断依赖于脑脊液中是否存在结核菌,常见的检查方法如下:
1、脑脊液涂片染色:该方法阳性率低于10%,如果脑脊液量较多,仔细检查离心标本,检出率可能增高,若能取得脑室液检出率便会比较高;
2、脑脊液细菌培养:此方法一般需4-6周,且阳性率低于50%;
3、聚合酶链反应:即PCR进行检查,此为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最快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但假阳性率相对比较高;
4、病原菌二代测序检查: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都相对比较高,但检测的费用较高,所以现阶段还不容易普及。
因此结核性脑膜炎的确诊,需结合患者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既往结核病史、近期感染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9.71万
98
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率
于秀军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神经内外科的危重疾病,总体而言患者2周内的再出血概率为20%-25%,1个月内复发率为30%,6个月的复发率为40%,1年的复发率可降低到2%-4%。约有1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前死亡,30天以内患者的死亡率为25%或更高,如果再次出现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会上升到50%以上,因此死亡与并发症病后2周内最高,6个月时昏迷患者的病死率为71%,清醒患者中只有1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较多,不同疾病的复发率也可能不同,具体如下:
1、动脉瘤破裂:能够及时进行干预的患者,出现再破裂的几率较高,而且较为致命;
2、肿瘤:肿瘤卒中引发的出血流到蛛网膜下腔,一般经过积极的治疗原发病,可以降低死亡发生;
3、动静脉畸形:多数患者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建议进行介入治疗,将畸形的血管团堵塞,避免血管再次破裂、出血,少数患者会逐渐愈 合,甚至不再发作。
8.17万
68
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方法
于秀军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经颅彩色多普勒:也被称为TCD或者TCCD;
2、核磁共振动脉检查:通常简称为MRA;
3、CT动脉血管检查:简称为CTA;
4、CT灌注成像:即CTP检查,上述检查均为无创性检查;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即DSA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
6、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可能存在血脂失代偿,主要表现为血胆固醇增高、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的甘油三酯增高、血β-脂蛋白增高和载脂蛋白B增高。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导致脂蛋白A降低、脂蛋白α增高等症状,一般使血粘稠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增高造成血栓形成。
8.79万
90
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萎缩怎么办
于秀军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如果发现患者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脑萎缩,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调整生活方式:患者需要平衡膳食,多食用水果、蔬菜,减少胆固醇摄入,每天饮水量需要>1200mL,还需要戒烟、限酒,控制钠盐摄入,每天食盐要控制在6g以内,还需要进行规律运动、控制体重;
2、控制血压:需要保持收缩压130-190mmHg,舒张压80-85mmHg;
3、抗栓治疗:主要的控制药物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
4、调脂治疗:主要需要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控制;
5、控制血糖:患者需要对血糖控制进行控制,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或者在7%左右;
6、手术治疗:如果颅内动脉硬化造成的动脉狭窄>70%,必要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同时患者还可以服用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供血的药物缓解症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萎缩发展。
8.77万
72
脑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是什么意思
于秀军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疾病在脑供血系统中的表现。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进行性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通常会累及全身大中型动脉的慢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使动脉血管的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逐渐狭窄、闭塞。
脑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导致多种类型脑卒中,其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其中大约有70%都是缺血性卒中,即平时所说的脑血栓或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造成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8.20万
74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致死性吗
于秀军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约有1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就可能出现死亡,30天以内的病死率大约为25%或者更高。如果发生蛛网膜出血的再出血,病死率大约能达到50%,2周内再出血的死亡概率大概为20%-25%,6个月以后的复发率大约在2%-4%。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为发病后的时间间隔与意识水平,死亡与并发症多数发生在病后的2周以内,6个月的病死率在造成昏迷的患者中为71%,清醒的患者中只有11%。
另外某些其它因素,例如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预后差,动脉瘤患者比非动脉瘤患者预后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程和预后取决于病因、病情,血压情况、年龄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较差,脑血管畸形形成的出血则比较容易恢复,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较好,复发机会也比较少。年老体弱、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血压增高 ,颅内压明显增高等都是预后较差的征象。
5.66万
80
脑血栓病人的康复锻炼
于秀军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康复为脑血栓整体治疗中的关键环节,正确的康复训练可预防脑血栓的并发症,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功能残疾,改善脑血栓患者的预后,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具体如下:
1、轻、中度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以在发病后24小时开始床旁康复训练,包括坐、立及行走等;
2、长期卧床患者:应该注意正确的摆放肢位;
3、吞咽困难患者:应该进行空吞咽训练;
4、认知障碍患者:可以应用作业疗法,针对患者的听、说、读、写障碍,给予相应训练;
5、肌肉痉挛患者:康复主要通过最佳体位摆放,同时加强关节活动度训练,痉挛肌肉可缓慢拉伸。
如果患者出现脑血栓,建议咨询专业康复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制定确切的治疗方案和疗程。
8.97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