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蛟的科普
儿童积食的识别
刘永蛟
主治医师
儿科
门诊上很多孩子因为呕吐、便秘来就诊,结果一系列检查做下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这很有可能就是积食。小儿积食是中医上的一个说法,主要是指由于饮食不当,损伤脾胃,造成食物停滞于中焦所致。食积日久,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积食的识别:
小儿积食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是有一定道理的。小儿积食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可帮助大家正确识别。
1、呕吐
呕吐是小儿积食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引起家长重视的症状,孩子多在进食后发生呕吐,呕吐物为不消化的宿食,里面的瓜果蔬菜一点都没被消化,看的一清二楚,并且会伴有一股发酵的酸臭味。这种呕吐一般有别于胃肠炎、脑炎引起的呕吐,孩子精神状态是好的,呕吐完该玩玩,该睡睡,甚至有些呕吐完胃口反而好起来,追着要吃的。如果孩子平时有便秘的情况,更要高度怀疑积食的可能。
2、看舌苔
在所有体表积食反应中,舌苔是最快反应胃肠消化功能的。正常情况下,舌表面干净红润,可见均匀的舌质和舌乳头。而在积食情况下,表现为舌苔厚腻、地图舌等。
3、口臭
积食的情况下,食物在胃肠内长时间留滞、发酵,导致孩子口中有异味,尤其在早上特别明显。
4、腹胀
由于食物淤滞,再加上食物发酵会产生气体,孩子在积食是会出现腹胀,叩诊腹部呈鼓音。
5、睡眠不安、咬牙
在中医里有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大人也有这种感觉,吃多了,吃的不好消化了就影响睡眠,而小孩更明显,一有积食就会睡觉翻腾,翻来覆去,满床打滚。
有积食后就会导致胃热胃火,火则主动,所以如果胃不好或者肠道有寄生虫了就会导致磨牙。
6、观大便
正常情况下,孩子大便比较规律,一般1-2次/天,或者隔天1次,大便呈黄色糊状,年长儿呈成型软便。便秘时大便干燥或呈硬结状,大便数天1次,甚至数周1次,同时伴有排便困难。
7、头发干涸、结穗
发为血之余。头发的健康情况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身体的健康状况。小儿头发能反应脾胃、气血状态。健康时头发柔顺、绵密,积食时由于消化吸收障碍,导致气血不足,微量元素的缺乏,而出现头发干涸、结穗,甚至出现脱发。
8、看面色
积食的孩子由于长期消化、吸收障碍,出现营养不良,甚至贫血,贫血的孩子会表现为面色苍黄。另外,眼袋从中医穴位上讲是足阳明胃经的起始穴,古书记载:“阳明脉衰,面始焦”,所以脾胃不好,孩子积食首先承泣穴这个位置就会发青,实际就是水肿了。
以上就是小儿积食常见的几种表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当然,如果孩子呕吐厉害,还是要去医院听听医生的专业意见。
6993
69
宝宝长期腹泻、便血、体重不增,要警惕牛奶蛋白过敏!
刘永蛟
主治医师
儿科
这几年来,“牛奶蛋白过敏”这个名词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宝宝反复呕吐、腹泻,大便带血丝,体重增长慢,甚至减轻,经过检查,原来是牛奶蛋白过敏!那牛奶蛋白过敏到底是怎么回事?真出现了我们该怎么办?
在说牛奶蛋白过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牛奶蛋白。顾名思义,牛奶蛋白就是牛奶中所有蛋白的总称。其中主要是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溶解于乳清的叫乳清蛋白,沉淀凝集下来的叫酪蛋白。所以乳清蛋白更容易吸收,酪蛋白相对不容易吸收。因为母乳中大部分是乳清蛋白,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母乳最易吸收的原因。
蛋白是怎么被人体吸收的呢?
当然,吸收不是直接以蛋白质的形式吸收,蛋白质要在人体人经过复杂的消化过程,变成二肽、三肽的相对小分子,然后分解成氨基酸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利用。而孩子在婴幼儿时自身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是很完善,会错误的把这些牛奶蛋白成分当成有害物质,从而触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行排斥,从而出现而形式各样、程度各异的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的腹泻、呕吐,呼吸系统的哮喘,皮肤的过敏,甚至一些过敏性紫癜,都有可能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
如何确定是不是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可能引起的症状检测手段
1、皮肤点刺试验:
这个试验方法就是在宝宝前臂皮肤上做点刺、划痕,然后将牛奶滴在划痕处,观察是否会出现红、肿,就是类似做皮试。这种试验简单易行,但是由于孩子比较痛苦,家长大多不愿接受,因此这种方法现在也很少应用。
2、血清IgE检测:
现在大多数医院都可以查血清IgE,是通过查血来确定是否过敏。但是容易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而且也不能完全根据结果就轻易诊断,目前只是作为一种参考依据。
3、回避实验:
这是目前最安全、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方法。就是让宝宝回避过敏原,也就是回避牛奶蛋白。那怎么才能回避呢,总不能不给孩子喂奶吧。那么,水解奶粉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什么是水解奶粉,水解奶粉是用人工的方法,把牛奶中的蛋白质部分或全部水解成人体能直接吸收的氨基酸,这样就避免了过敏反应的发生。目前市面上的水解奶粉有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奶粉和部分水解奶粉。氨基酸奶粉成分完全是游离氨基酸,不含大分子蛋白;深度水解奶粉还有二肽、三肽和少量游离氨基酸;部分水解奶粉则只是一部分蛋白被分解,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所以,氨基酸奶粉不具免疫原性,因此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的。对于严重过敏反应,首选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奶粉较一般奶粉大大降低了免疫原性,可应用于轻度过敏反应者,也可以作为过渡应用于严重过敏反应替换氨基酸奶粉。
当您的孩子,特别是1岁以内的宝宝,出现反复呕吐、腹泻,皮肤过敏,甚至反复哮喘,怀疑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时,请及时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水解奶粉。
5286
65
科普:宝宝便秘怎么办?
刘永蛟
主治医师
儿科
随着现在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孩子被便秘困扰!小到几岁的幼儿,大到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或多或少有便秘的问题。
儿童便秘是指大便在肠道内存留时间过长,使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2次)、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者虽然间隔时间不长,但每次排便困难费力、大便干燥的病症。根据原因的不同,便秘可以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
器质性便秘:
器质性便秘相对少见,借助体格检查、彩超、消化道造影等手段,诊断不难。一般需要外科处理。
先天性巨结肠
肛门直肠畸形
神经源性便秘等
功能性便秘:
而大部分儿童便秘的原因为功能性便秘,其虽无器质性改变,但因其症状延续时间长、经久不愈,孩子受罪,父母担忧。
功能性便秘常见原因:
1、饮食过少:当儿童进食量过少时,食物经消化,液体被吸收,剩余食物残渣过少,对肠壁刺激不足,肠蠕动减少,大便排出延迟;饮食过少还会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道功能减弱,又会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
2、饮食结构不当:大便次数和性状跟饮食结构关系密切。如果孩子严重偏食,肉类、细粮吃的多,水果蔬菜等含粗纤维的食物吃的少,或者进水量少,大便中的食物残渣少,对肠道刺激少,肠蠕动就减弱,大便就容易干燥、不易排出。另外,如果碳水化合物少,菌群失调,菌群发酵作用弱,大便呈碱性、干燥;反之,碳水化合物较多时,菌群发酵作用强,大便呈酸性、软。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肠壁神经节细胞功能受损,出现肠麻痹。
3、未养成好的排便习惯:小儿自我控制能力差,很难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从而也不能形成良好的排便反射,大便长期潴留,最终可引起肠壁扩张,引起便秘。另外一些精神刺激,比如惊吓、环境变化、精神紧张、学习压力大等因素,会使排便反射受抑制,从而出现便秘。
4、胃肠动力异常:一些胃肠动力异常引起的便秘,也不少见。包括一些先天异常,和后天某些药物影响。
儿童便秘的治疗:
便秘如何治疗?便秘的治疗目的绝不仅是暂时通便缓解症状,根本问题是解决引起便秘的原因、恢复正常肠道功能、养成良好的进食及排便习惯。
1、合理饮食:饮食讲究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多进食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纠正偏食、挑食的习惯,进食时间要规律。保证足够水摄入量。
2、锻炼排便习惯:排便是复杂的条件发射,排便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的锻炼,一般2-3周即可养成。最好是每日晨起蹲便盆,不要随意改变时间。家长应该耐心鼓励,而不是训斥!
3、适当活动: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肠蠕动,有效缓解便秘。婴幼儿可以做被动操、顺时针轻柔腹部,每日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
4、心理行为治疗:消除孩子紧张情绪,不要过多施加压力。尽量给其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
5、生物反馈治疗:常用生物反馈治疗方案有:加强肛周肌肉力量生物反馈训练、改善直肠感觉阈值的生物反馈训练、缩短括约肌反应时间的生物反馈训练、建立肛门括约肌收缩反射的生物反馈训练、改变排便动力生物反馈训练等。
6、药物治疗:
(1)缓泻剂:硫酸镁、液体石蜡、酚酞。后两者不仅不被吸收,还阻碍肠道内水分的吸收。
(2)渗透性通便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通过高渗透性,使水分留在肠道内,气道软化大便的作用。
(3)膨松剂:小麦纤维等。增加大便体积,加强大便对肠道刺激,减少大便通过肠道时间。
(4)润滑剂:开塞露或温盐水灌肠。
(5)胃肠动力药:吗丁啉等
(6)微生态制剂: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产生有机酸促进肠道蠕动,并且改善消化功能,促进排便。
很多家长反应,孩子吃的药物也不少,饮食也很注意,但是便秘仍不能缓解。
值的注意的是,便秘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应以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进食、排便习惯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4377
68
0-6月喂养指南解读
刘永蛟
主治医师
儿科
儿童喂养一直是家长关心的问题,如何喂养,特别是婴幼儿的喂养知识,很多家长都知之甚少,在此整理了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以下内容希望家长收藏学习。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提要】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此外,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婴儿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三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准备母乳喂养应从孕期开始。
【关键推荐】
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提要】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的积极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
【关键推荐】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
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做出决定。
3、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要】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婴儿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随着月龄增加,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乳量也随之增加,哺喂间隔则会相应延长,喂奶次数减少,逐渐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如果婴儿哭闹明显不符平日进食规律,应该首先排除非饥饿原因,如胃肠不适等。非饥饿原因哭闹时,增加哺喂次数只能缓解婴儿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及时就医。
【关键推荐】
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
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4、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提要】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10μg(400IU)。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
【关键推荐】
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310μg(400IU)。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新生儿出生后应肌肉注射维生素K11mg。
5、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提要】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婴儿。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是不利的。
【关键推荐】
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
以下情况,建议选用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
(1)婴儿患有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严重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
(2)母亲滥用药物、大量饮用酒精饮料和吸烟、使用某些药物,患有结核病、HIV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间,以及癌症治疗和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
(3)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
(4)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0~6月龄婴儿。
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提要】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6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就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关键推荐】
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6个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
出生体重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
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
4522
29
婴儿大便有黏液是怎么回事
刘永蛟
主治医师
儿科
如果婴儿的大便有黏液,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最常见的是消化不良,因为婴儿的肠道功能还不是十分完善,有时大便会带有黏液,再加上肠道内分泌的消化液,也会排出黏液便。这种情况孩子一般没有其它的不适,没有腹胀、腹痛等症状,一般不需要处理。2、肠炎,有些病毒性肠炎或者细菌性肠炎都会引起大便带有黏液,大便次数比较多,而且量比较多,性状比较稀,这种情况需要查大便常规明确。3、比较少见的一种原因就是肠息肉,肠息肉患者的黏液便一般带有血丝,叫黏液血便,需要儿外科的大夫做一些相关的检查,再借助彩超进行判断。
播放语音
8.86万
66
川崎病的病因是什么
刘永蛟
主治医师
儿科
川崎病目前的病因不十分明确,但大多数人认为感染是发病的重要诱因,其中立克次体、痤疮丙酸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其产物,还有尘螨抗原、逆转录病毒、支原体等均可能与该病的发病有关,但目前均不能完全证实。另外环境污染、药物、毒物也是重要的病因,但是理论依据也不十分明确。上述致病微生物的菌体成分或者产物会刺激细胞因子自身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壁进一步损伤,因此川崎病实际是易感宿主对多种感染原触发产生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症。
播放语音
2.05万
90
50天宝宝感冒会自愈吗
刘永蛟
主治医师
儿科
50天的孩子具有年龄小、抵抗力差等生理特点,如果出现感冒症状,病情变化往往比年长儿童要快,所以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一部分轻症的患儿,可以通过适当的饮水,避免继续接触其他感冒患者,一般可以自愈。但是如果孩子症状在逐渐加重,比如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甚至出现喘憋的症状,说明病情再进一步发展,这时候就需要积极处理,可以先通过口服药物,此年龄段的孩子选择药物比较局限,尽量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另外,用药剂量和时间都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以免对孩子造成损害,如果口服药物2-3天内没有得到控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完善辅助检查。
播放语音
1.03万
63
关于幼儿急疹的7点说明
刘永蛟
主治医师
儿科
1、什么是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由人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特点是发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皮肤随之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即所谓的“热退疹出”。
2、怎么知道孩子得的是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好发于2岁以内幼儿,特别是1岁以内,患儿除了发热,一般没有其他症状,精神状态良好、食欲良好,部分患儿可伴有轻度的流涕、腹泻症状,但是幼儿急疹早期一般是高热,而且体温易反复,如果体温骤升,不及时退热,有可能会出现高热惊厥。
3、孩子烧了好几天了,怎么还没出疹子?
幼儿急疹患儿一般高热3-5天,体温突然出现下降,随之出现皮疹。但是每个孩子皮疹出现的时间不完全一样,而且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出疹子,所以不用纠结出不出疹子,只要体温稳定了,孩子精神状态依旧良好,就说明差不多痊愈了。
4、幼儿急疹是什么样的?
幼儿急疹是玫瑰红色斑丘疹,形象点讲,就是小米粒样的小皮疹。一般分布于颜面部、躯干部、四肢全身各个部位,很少融合。出疹期1-2天,之后逐渐消退。
5、出了疹子是不是说明病情好转?
是的。如果体温稳定,无其他症状,精神状态良好,说明病情逐渐好转,但是很多患儿在此期间重复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需继续治疗。
6、出疹子孩子会不会很难受?怎么护理?
幼儿急疹不同于疱疹、荨麻疹等,一般没有痛痒的感觉,很多家长问怎么护理,能不能洗澡?能不能吹空调?答案是可以的,只要注意别再受凉重感就可以。
7、幼儿急疹如何治疗?
主要就是对症处理,正确合理的退热,注意休息,水分和能量的补充,没有指征,不要用抗生素,还有就是耐心的等待。
3953
40
孩子误吞异物怎么办?
刘永蛟
主治医师
儿科
孩子好奇心强,危险意识弱,喜欢把玩具或者其他物品往嘴巴里放,但这样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发生误吞,甚至窒息。今天就跟大家讲讲我们门诊比较常见的上消化道异物,以及处理流程。
1、硬币/游戏币
这是门诊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异物,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硬币直径大小不同,异物卡顿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如果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硬币一般会卡在食道入口处,孩子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哭闹、呕吐、进食障碍、流涎等。这种情况比较容易被家长发现,就诊后拍X线平片即可确诊。治疗主要以内镜下取出为主。如果在年龄稍大一些孩子,则不容易发现,一方面由于家长不能明确提供误吞病史,另外如果大孩子误吞直径较小的硬币,可能会滞留胃内,甚至直接到下消化道,这时候没有明显的症状。就要依靠家长提供的病史来确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2、纽扣电池
这是比较危险的异物,不管滞留在什么位置,都必须急诊内镜下取出,否则很快腐蚀、烧伤黏膜,造成胃肠道穿孔的危险。
3、磁力球
如果误吞单个磁力珠,一般没有大的危险,只要不是很大的,一般不会发生卡顿,会自行排出。但是如果一次性或者分次吞下多个以上磁力珠,也是必须尽快内镜下或手术取出的。因为多个磁力珠会吸附在一起,夹在之间的胃肠黏膜很快出现缺血、坏死,导致穿孔。
4、铁钉/别针等
此类尖锐异物,一旦怀疑,尽快拍片明确部位,如果在上消化道,可以尝试内镜下取出,如果内镜取出困难,或者已经到下腹部,要行外科手术取出,否则很容易造成肠道损伤。
以上这些金属材质的都可以通过X线片看清,所以只要怀疑要尽快做胸腹部X线片。
5、塑料、木质、纸质异物
这类异物由于在X线下不能显影,所以如果是此类,可以考虑消化道彩超判断异物位置,或者行CT检查。处理要根据异物的大小、形状、是否锐利决定采用内镜下治疗还是外科手术。
6、胃石
由于吃了大量的山楂、红枣、柿子等,容易在胃内形成食源性胃石,或者有些异食癖的孩子会吞下毛发、土块等,在胃内形成胃石,这一般要先行胃镜检查,明确胃石的大小及坚硬程度,首先尝试内镜下取出,失败者考虑外科手术。
8448
80
宝宝大便带血丝怎么办?
刘永蛟
主治医师
儿科
最近很多家长都咨询宝宝大便带血丝的问题,那今天就跟大家说说便血的原因,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父母也掌握一下相关知识,真遇到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什么是便血?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便血,肛门排出的大便中带血,不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是鲜红的、暗红的还是柏油样的,都称为便血。
首先要明确红色的便便是不是血
大多数能被家长注意到的就是大便中含有红色物质,这些红色物质不一定就真的是血。家长惊恐地拿着大便来检查,最后结果出来,完全正常!没有检测到红细胞,隐血试验也是阴性。再追问病史,孩子前一天刚吃过火龙果、西红柿、西瓜,是没有完全被消化的食物残渣!还有一些孩子最近在吃头孢地尼、利福平、孟鲁司特等药物。这些都叫做假性便血。虚惊一场!还有一种情况,特别是新生儿期,由于母亲产道或者乳头破裂出血。另外还要排除口腔、鼻咽、支气管、肺,这些部位的出血。
如果确定孩子不是假性出血,查大便确实也能检测到红细胞、隐血试验阳性。那么接下来就要明确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大小。
出血部位:上消化道or下消化道?
上消化道出血因为出血位置比较靠上,红细胞经过消化道之后,大便会呈现黑色,我们称之为柏油样便。出血量如果较少,可能不容易被觉察。量较大的上消化道出血,出现黑便,多提示食道、胃十二指肠有出血,常见的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
下消化道出血由于位置比较靠下,血便大多呈现鲜红或者暗红色。比较常见的有肛裂、痔疮、息肉、迈克尔憩室、肿瘤等。腹泻时间长、肛周皮肤黏膜破损的患儿也会出现血便。
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食物药物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寄生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副伤寒)、凝血功能障碍、败血症等都会引起便血。
如何进一步明确原因:
1、年龄:
(1)新生儿:重点排除咽下其他部位的出血,或自然出血症、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消化道畸形;
(2)婴幼儿:重点排除肛裂、迈克尔憩室、肠息肉、肠套叠;
(3)学龄期要注意食道出血、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2、颜色及出血量:
(1)少量便血、鲜红色,鲜血附在大便的表面,大便干燥,排便时哭闹,多是便秘导致的。
(2)大量便血,暗红或黑色,多为上消化道或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伤寒等出血。
(3)果酱样便是血和黏液混合似黏冻样的大便,如小儿年龄在6-18个月,同时伴有阵发性哭吵,要考虑肠套叠。
(4)如果解大便时小儿无哭吵要考虑直肠息肉,如果小儿哭吵厉害要考虑肛裂,也见于肠套叠等。
(5)6月以内婴儿,没有明显肉眼血便,仅潜血试验阳性,伴有湿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牛奶蛋白过敏可能性大。
(6)脓血便:无疼痛注意排除息肉,有腹痛注意痢疾、寄生虫病等。
3、与排便关系:
(1)血在大便后滴下,与大便不相混杂多见于痔疮、肛裂;
(2)伴有剧烈腹痛:肠套叠、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3)排便时疼痛:肛裂。
总结:
出现血便,首先明确是否出血,然后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最后依靠仔细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家长遇到血便及时送检大便并详细询问医生,切勿延误病情。
6604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