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的科普
什么是慢性肾衰竭
张锋
副主任医师
肾内科
慢性肾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肾功能损害,进而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我国将慢性肾衰竭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分为4期,包括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衰竭期以及尿毒症期,而晚期尿毒症期可出现各种尿毒症症状,如明显贫血、恶心、呕吐、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还可出现神经症状,患者死亡率较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预后,主要受原发疾病治疗情况、是否存在加重肾损害的危险因素、血压控制状况、营养状况、并发症以及患者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7.36万
229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
张锋
副主任医师
肾内科
慢性肾衰竭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当疾病发展至肾衰竭失代偿期时,方可出现相关的症状,尿毒症期时,可出现全身多个系统功能紊乱。其具体临床表现如下: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可出现水肿或脱水、高钠或低钠血症,高钾或低钾血症,还可出现高磷血症、高镁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
2、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可表现为糖耐量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蛋白质营养不良等;
3、各系统的症状:有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是消化系统最常见和最早期的表现,患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力衰竭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心力衰竭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死亡原因。呼吸系统方面患者可出现气促,若出现酸中毒,患者可表现为深而长的呼吸。其它症状有贫血、神经系统异常、内分泌失调以及感染等。
9.74万
218
慢性肾衰竭的预防
张锋
副主任医师
肾内科
引起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尚未明确,但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为慢性肾衰竭的诱因,应积极予以治疗。同时,老年、高血脂、肥胖以及有肾脏家族史是慢性肾衰竭的高危因素,该类人群应定期检查肾功能,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肾脏病变。已出现肾脏病变的患者,应注意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的因素,如应用肾毒性药物等,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感染。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可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并尽量减少血液制品的输注,上述措施对预防慢性肾衰竭以及控制其进展有一定的作用。
9.97万
421
慢性肾衰竭的注意事项
张锋
副主任医师
肾内科
慢性肾衰竭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调节好心情,及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了解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知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注意事项如下:
1、慢性肾衰竭患者预后不佳,且治疗费用高昂,部分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或进行肾脏移植手术,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使其保持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2、慢性肾衰竭常伴有水钠代谢紊乱,患者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现象,应避免碱性洗浴产品对皮肤的刺激,在进行皮肤清洁后可使用润肤乳,以避免皮肤瘙痒,症状严重者可给予抗组胺药以及止痒剂;
3、患者不可自行用药,应遵医嘱使用药物,同时保护肘部、前臂等部位的大静脉,有利于日后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已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需保护好动静脉瘘管,腹膜透析患者应做好腹膜透析管 道的保护。
8.00万
158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
张锋
副主任医师
肾内科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常见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肾血管疾病以及遗传性疾病等。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已成为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在发展中国家,这两种疾病在慢性肾衰竭各种病因中,仍位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后,但伴随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导致的肾衰竭,近年也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此外,双侧肾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缺血性肾病,在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