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胃穿孔不是偶然,这些原因你中招了吗?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出现胃穿孔会突然间感觉到肚子剧痛,像被刀割一样,还可能会恶心、呕吐,胃穿孔不是小事,只有了解原因才能及时预防。
📍暴饮暴食
一次性吃下大量的食物,远远超过胃的正常容纳量。会让胃承受极大的压力,就像给气球过度充气一样,胃壁会因此变得非常紧绷和脆弱,一旦胃黏膜有损伤,就容易发生穿孔。
📍精神压力大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血管收缩等不良反应。这些变化会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使其更容易受到损伤和感染。
📍长期吃某些药
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能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变得更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从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如果胃溃疡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溃疡面可能会逐渐扩大并穿透胃壁,导致胃穿孔的发生。
📍有胃溃疡
胃溃疡是常见的胃部疾病,就像胃上破了个洞,会痛、会胀、还会反酸。如果胃溃疡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溃疡面可能会逐渐扩大并深入胃壁。随着溃疡的加深,胃壁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薄,最终可能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消化液穿破,形成胃穿孔。
📍做过胃部手术或受过外伤
胃要是动过手术,或者肚子受过伤,可能对胃壁造成损伤或破坏其完整性。从而降低其抵抗力和修复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胃黏膜再次受到损伤或感染,就容易引发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出现胃穿孔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相关的处理方法在图中了,另外预防胃穿孔的发生非常重要,记得戳图,还有疑问别忘了评论区留言~
855
有肠息肉需要治疗吗
杨华
副主任医师
普外科·胃肠外科
肠息肉是肠道内的隆起性病变,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多个因素。一般来说,如果肠息肉较小,直径小于5mm,且没有引起腹痛、便血等不适症状,可以考虑不进行特殊治疗。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选择定期随访观察息肉的变化,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
特别是那些由肠炎继发的炎症性息肉,在控制住结肠炎症后,微小的肠息肉有可能会缓解甚至消失。然而,即使是较小的息肉,也需要保持警惕,因为息肉有可能逐渐增大,增加恶变的风险。
如果肠息肉较大,直径超过5mm,或者引起了腹痛、便血等不适症状,以及息肉形状不规则、高度疑似恶性,或者已经引起了肠梗阻、肠穿孔等急性并发症,那么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内镜下息肉电切除术或传统手术切除部分肠管。在手术后,还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明确息肉是否存在恶变的情况,必要时还需要通过化疗、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复发。
此外,对于多发性息肉或遗传性多发性息肉病的患者,也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因为这些息肉有可能持续存在或继续增大,从而增加恶变的风险。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治疗时,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关于治疗的风险和利益,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来做出决策。同时,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也是预防和控制肠道息肉的重要手段。
预防和控制肠道息肉的措施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控制脂肪摄入,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取,以降低息肉的发生风险。
2、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可能对肠道黏膜造成损害,增加息肉的发生几率。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整体健康。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和排泄。
3、积极治疗肠道疾病: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应积极接受规范治疗,以减少肠道炎症对黏膜的长期刺激。
4、保持良好的心态: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以免影响肠道功能。
890
胃部有息肉会有什么感觉和症状
刘颂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胃部有息肉时,患者可能没有特殊不适,但也可能会经历一系列感觉和症状,如上腹部不适与疼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与食欲不振、反酸与嗳气以及消化道出血与黑便等。
1、上腹部不适与疼痛:
胃息肉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导致上腹部出现隐痛或钝痛。这种疼痛通常在进食后加剧,因为食物的摩擦或胃部肌肉的收缩可能刺激到息肉所在部位。上腹部的不适感可能表现为持续的隐痛或间歇性的胀痛,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恶心呕吐:
息肉的存在可能导致胃部排空延迟或胃部肌肉的逆蠕动增加,从而引发恶心感。特别是在晨起或进食后,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恶心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呕吐。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有时可能带有少量血丝,这可能是息肉表面受到刺激而少量出血所致。
3、消化不良与食欲不振:
胃息肉可能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腹胀、饱胀感、嗳气等。这些症状可能使患者对食物缺乏兴趣,食量减少,进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健康。长期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还可能导致体重减轻和体型消瘦。
4、反酸与嗳气:
胃息肉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引发反酸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同时伴随频繁嗳气。反酸和嗳气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可能对胃黏膜造成进一步损伤。
5、消化道出血与黑便:
虽然不是所有胃息肉患者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息肉表面血管破裂出血的情况。如果出血量较少,可能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若出血量较多,则可能出现黑便,即大便呈黑色、柏油样。这是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的结果,需要患者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一旦发现相关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胃镜等检查手段确诊病情。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和性质,医生可能会建议药物治疗、内镜切除或手术等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胃息肉的发生和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胃部有息肉的日常注意事项
胃息肉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温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豆制品等。这些食物能够减轻胃部的负担,避免对息肉产生过多的刺激。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胃部炎症和息肉的增长。
注意保持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以减轻身体负担,促进病情恢复。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胃部不适。运动时应保持舒适和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此外,胃息肉患者也需要控制情绪,避免忧郁、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影响。这些情绪可能会加重胃部炎症和息肉的增长,不利于病情恢复。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1161
有结肠炎的反应是什么
刘颂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结肠炎的常见反应有腹痛与腹部不适、腹泻、便秘与排便困难、体重下降与营养不良、其他全身症状等。
1、腹痛与腹部不适:
结肠炎患者通常会感到腹部(尤其是下腹或左下腹)的疼痛或不适感。这种疼痛可能是阵发性的,也可能持续存在,并可能因进食、排便或情绪波动而加重。腹痛的性质可以是钝痛、绞痛或隐痛,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腹泻:
腹泻是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出现频繁排便,粪便可能呈水样、黏液状或带有血液。腹泻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每天排便数次,而有的患者则可能达到十数次之多。腹泻不仅会导致脱水,还可能影响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3、便秘与排便困难:
虽然腹泻是结肠炎的典型症状,但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的肠道蠕动减缓或肠道狭窄所致。便秘可能使患者感到腹胀、不适,并可能加重腹痛的症状。
4、体重下降与营养不良:
由于结肠炎导致的腹泻、腹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的情况。长期的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5、其他全身症状:
除了上述肠道症状外,结肠炎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头晕、失眠等。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或营养不良所致。全身症状的出现可能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结肠炎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可能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似。因此,在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接受适当的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和治疗结肠炎的重要措施。
结肠炎的日常注意事项
结肠炎患者应选择温和、不刺激的食物,如瘦肉、鸡肉、鱼肉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油炸食品、冰冷饮料等。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肠道炎症,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
由于结肠炎患者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因此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喝8杯水,以缓解腹泻等症状。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凉,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此外,患者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因为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加重病情。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散步、瑜伽、游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心情,但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
1286
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症状
刘颂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急性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剧烈腹痛、腹部不适与腹胀、频繁呕吐、停止排便和排气以及肠鸣音亢进等。
1、剧烈腹痛:
急性肠梗阻发生时,由于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导致肠道内压力急剧升高,从而刺激肠道神经感受器,引发剧烈腹痛。这种腹痛通常位于上腹部或脐周,可能伴有阵发性加剧,让患者难以忍受。疼痛的性质多为绞痛或刀割样痛,严重时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
2、腹部不适与腹胀:
当肠梗阻发生时,肠道内容物在肠道内积聚,导致肠管扩张,进而引发腹部不适。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胀满、压迫感或绞痛样不适,这种不适感通常分布在中下腹部,并可能随着病情进展而加重。腹胀是肠梗阻常见的伴随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行动不便。
3、频繁呕吐:
肠梗阻导致肠道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胃内容物和消化液反流进入食管,刺激咽部神经丛,引发呕吐反射。呕吐多发生在初期,随着病情进展,呕吐次数增加,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或血液。呕吐不仅让患者感到不适,还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脱水。
4、停止排便和排气:
由于肠梗阻导致肠道被完全或部分堵塞,大便和气体无法正常通过肠道,因此患者会出现停止排便和排气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会伴随着腹胀的发生,因为气体和粪便不能正常排出而积聚在肠道内。
5、肠鸣音亢进:
肠梗阻时,由于肠道内压力升高和肠道蠕动异常,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在狭窄的肠腔内产生湍流和涡动,进而产生亢进的肠鸣音。患者可能会听到咕噜声或响亮的声音,尤其是在右下腹部最为明显。这种亢进的肠鸣音是肠梗阻的一个重要体征,有助于医生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切勿延误。急性肠梗阻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导致肠道穿孔、坏死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医疗检查和诊断,确定梗阻的原因和部位,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是恢复肠道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急性肠梗阻的预防措施
急性肠梗阻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建议平时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避免食用不洁食物,确保食材新鲜、烹饪熟透。不洁饮食可能导致肠道感染,进而引发肠梗阻。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维持肠道健康。由于饱食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肠扭转等急性肠梗阻的情况,因此建议在饭后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运动。
此外,定期进行肠道健康检查也非常重要,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肠道疾病,如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肠梗阻的发生。对于已经存在的肠道疾病,如便秘、肠道感染等,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引发肠梗阻。
584
肠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刘颂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肠息肉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遗传、年龄增长、不良饮食习惯、肠道环境变化、慢性炎症刺激等。
1、遗传:
遗传因素在肠息肉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等特殊的肠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这些疾病通常与基因突变有关,如APC基因的突变或缺失,这些基因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从而增加患肠息肉的风险。如果家族中有肠息肉或结肠癌的病史,个人患肠息肉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2、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肠息肉的发病率也会逐渐增高。这可能与肠道功能的逐渐衰退、免疫力下降以及长期暴露于各种环境因素有关。
3、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是肠息肉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高脂肪饮食可能导致肠道内胆汁酸水平升高,刺激肠道细胞增生,从而形成息肉。而低纤维饮食则会减慢肠道蠕动,延长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增加致癌物质与肠道内壁接触的机会。此外,长期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腌制品,也可能刺激肠道,促进息肉形成。
4、肠道环境变化:
肠道内的微生态失衡也可能影响肠道健康,增加息肉形成的风险。肠道内的细菌失衡可能导致炎症反应,进一步促进息肉的形成。此外,胆汁代谢紊乱,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也可能诱发结直肠黏膜产生腺瘤性息肉或癌变。
5、慢性炎症刺激:
肠道长期存在的炎症,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可能会反复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膜损伤和修复过程的反复进行。这种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容易引发肠黏膜的异常增生,从而形成息肉。
预防肠息肉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定期进行肠道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适当补充益生菌;及时治疗肠道炎症,避免慢性炎症的持续刺激等。
肠息肉的检查项目
对于肠息肉,虽然粪便检测不能直接观察到息肉,但它可以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帮助判断是否有潜在的感染、出血或癌症风险。如果粪便检测结果呈阳性,通常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而结肠镜检查是检测肠息肉最常用的方法。医生会使用结肠镜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和结肠,直接观察肠道内部的图像,从而发现息肉。结肠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息肉的形态、大小,还可以进行活检或直接切除息肉进行病理分析,以明确息肉的性质。
此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虽然不如结肠镜直接,但也能提供肠道的详细图像,有助于发现较大的息肉或评估肠道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可能还需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查,监测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水平。
967
胰腺癌能活多长时间
夏泽锋
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左右,疾病分期上,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1-2年生存率也不乐观,中晚期患者生存期较短,治疗方式、患者自身状况也影响生存期,共同决定患者生存的时长。
1、疾病分期
早期:早期胰腺癌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相对来说有一定的治愈可能,但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很难被早期发现,即使是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也非常低,不足10%,通常1-2年的生存率也不高。
中晚期: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癌细胞可能已经发生了局部扩散或者远处转移,对于局部晚期患者,生存期较短,一般中位生存期可能在6-12个月,1-3年生存率较低。而对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生存期更短,可能只有3-6个月,1年生存率极低,主要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姑息治疗为主。
2、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方式,但只有少数患者有手术机会。如果手术成功且术后恢复良好,患者生存期会相对延长,5年生存率不足10%,3-5年的生存情况也不容乐观,不过仍比未手术患者有更多生存机会。
非手术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疗、化疗以及新兴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进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1-2年生存率较低,多数患者在1年以内病情会持续进展。
3、患者自身状况
身体机能:患者身体机能较好,能够耐受各种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等,其生存期可能会相对延长,1-3年生存率可能会有所提高。如果患者身体虚弱,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可能无法承受积极的治疗,生存期会明显缩短,多数在半年到1年。
心理状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生存期有积极影响,可能使1-2年生存率有小幅度提升。而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等,不利于生存期的延长,1年生存率可能会降低。
胰腺癌患者需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口腔感染,保持居住环境清洁舒适,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污染物等,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疾病,减少因感染等因素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胰腺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在饮食方面,要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胰腺负担,膳食搭配要合理,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和蛋白质适量,采用易消化吸收的食材。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戒烟酒,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
在生活习惯上,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情绪的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负面情绪可能影响身体的免疫力,不利于对抗疾病。
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按时服药或接受其他治疗手段,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766
中期胃癌最多可活几年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中期胃癌患者的存活时间很难给出一个绝对准确的具体年限,因为这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大致可以从常见情况来分析其可能的存活时长,短则1-2年,长则5年以上。
1、治疗情况影响
手术根治效果:如果中期胃癌患者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且手术过程顺利,肿瘤被完整切除,术后恢复良好,配合规范的辅助化疗等后续治疗,这类患者的存活时间相对较长。部分患者有可能存活5年甚至更久,达到临床治愈的状态,也就是在后续较长时间内未出现肿瘤复发的迹象,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
无法根治手术:若因肿瘤侵犯范围较广,如已侵犯到周围重要组织器官,导致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只能做姑息性手术来缓解梗阻等症状,或者单纯依靠化疗、靶向治疗等非手术手段,那么患者的存活时间通常会明显缩短。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存活2-3年,期间肿瘤可能会持续进展,引发更多的不适症状和并发症。
2、患者自身因素
身体基础状况:患者原本的身体基础状况对存活时间影响很大。如果身体较为健康,没有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等,能较好地耐受各种治疗,那么在面对胃癌治疗时就有更多的优势,存活时间可能相对延长,可能是5年以上。若身体虚弱且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可能无法承受高强度的治疗,存活时间就会降低,或许只有1-2年甚至更短。
心理状态影响: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存活时间,可能是5年以上。而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的患者,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加速病情进展,导致存活时间缩短,可能是1-2年。
中期胃癌患者预后通常不佳,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尽可能延长预后。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疾病。
中期胃癌怎么护理
饮食护理:
要遵循少食多餐原则。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蔬菜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肠胃负担。
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会因为病情而焦虑、恐惧。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陪伴、鼓励患者,倾听他们的心声,增强其对抗疾病的信心。
日常护理:
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呕吐、腹痛、黑便等情况。协助患者适当活动,如在病房或户外进行缓慢散步,这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
治疗护理:
严格按照医嘱监督患者服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带患者去医院复查,包括胃镜、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287
结肠癌手术后一般寿命是多少年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结肠癌手术后寿命受多因素影响,肿瘤分期上,早期预后好,5年生存率约90%,部分超10年,中晚期生存率递减,存活时间缩短,可能只有1年,病理类型里,腺癌与黏液腺癌预后有别,后续诊疗方面,规范辅助治疗、良好生活方式利于延长寿命,忽视则易缩短。
1、肿瘤分期状况
早期结肠癌术后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约90%,不少患者可超10年存活,因肿瘤局限无扩散,手术易除病灶。中晚期则不同,中期5年生存率60%-70%,平均存活3-5年,晚期低于30%,多在1-3年,部分1年内便因病情恶化离世,主要是由于中晚期癌细胞残留或已转移。
2、病理类型差别
结肠癌病理多样,如腺癌与黏液腺癌。腺癌预后相对较好,手术彻底且后续治疗适宜时,5年生存率70%-80%,存活5-8年。黏液腺癌恶性度高,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仅30%-40%,存活2-4年,明显短于腺癌患者。
3、后续诊疗与康复举措
术后规范辅助治疗极为关键,化疗、放疗可清潜在癌细胞。患者若能完成6-8周期化疗并定期复查,且保持健康饮食,每周适度锻炼3-5次等良好生活方式,寿命可延长1-2年或更久。若忽视后续治疗与康复,复发风险大增,寿命可能缩短1-2年。
结肠癌术后患者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引发肠道不适,保证充足饮水,维持肠道湿润环境利于排便,避免久坐久卧,定时变换体位,若有腹痛、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等异常,应即刻就医,不可延误,以便早诊早治。
结肠癌术后的日常养护
饮食调整是关键环节,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减少肠道负担。控制脂肪与红肉的摄取量,避免食用过多加工肉类。
保持适度运动,如每日进行散步、慢跑或瑜伽等活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促进肠道消化与血液循环。
要注重心理健康,癌症带来的身心压力巨大,可通过冥想、深呼吸或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肠镜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效预防复发与转移,为术后康复创造良好条件。
823
肠息肉术后多久可以正常吃饭
夏泽锋
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肠息肉手术后的饮食恢复是渐进的过程,通常需要24小时后开始逐步恢复,直至第8天 左右恢复正常饮食。期间应注意饮食的选择和调整,确保身体能够平稳过渡至正常状态。
1、术后24小时:
手术后的最初24小时内,需要完全禁食,仅允许饮用少量清水。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恢复情况,确保没有出血等并发症。
2、术后24-48小时:
手术后24小时,如果无异常,可开始尝试摄入液体食物,选择清汤、米汤、果汁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含咖啡因和碳酸饮料,以免刺激胃肠道。
3、术后第2-3天:
稀粥、果泥、蛋花汤等半流质食物,持续2-3天,具体时间根据恢复情况调整,逐渐过渡到更固体的食物。
4、第4-7天:
易于咀嚼和消化的软食,如煮熟的蔬菜、细面条、蒸鱼等,持续3-4天,具体根据个人恢复情况而定。进一步恢复肠道功能,为恢复正常饮食做准备。
5、第8天以后:
大约术后第8天,如果身体无不适,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均衡摄入各类食物,注意纤维素的摄入量。避免辛辣、油炸、过硬的食物,以免刺激肠道。
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红肉摄入,术后定期复查,监测恢复情况及早发现任何潜在问题。手术后可能会感到焦虑或担忧,与家人朋友交流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术后恢复。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