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科室相关科普
番茄养胃还是伤胃
张昊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番茄养胃还是伤胃,需要根据个人体质、食用量、食用方式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在正常情况下,适量食用成熟的番茄,并注意避免空腹食用和过量摄入,是可以起到一定养胃作用的。但对于有胃部疾病或体质偏寒的人群,则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和食用番茄,以免对胃部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番茄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以及特有的番茄红素等抗氧化物质。这些成分在适量摄入的情况下,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包括对胃部的健康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预防便秘等肠道问题。 但当番茄的食用量过大或食用方式不当时,也可能对胃部造成一定的损害。番茄中的有机酸成分在大量摄入时,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部不适,特别是对于本身就有胃酸过多、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而如果空腹食用番茄,或者食用未成熟的番茄,也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引发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 而且番茄的性质也偏凉,对于体质偏寒、脾胃虚寒的人群,过多食用番茄可能会加重体内寒气,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这类人群在食用番茄时应当注意适量,并避免空腹食用。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任何食物都应当适量摄入,并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同时如果身体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1227
2024-10-09
为什么直肠炎老有便意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直肠炎患者老有便意,通常与直肠炎症状态密切相关,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直肠黏膜轻度刺激、肠道功能紊乱等,应给予正确方式处理。 1、直肠黏膜轻度刺激: 直肠炎初期炎症可能仅对直肠黏膜造成轻度刺激,使敏感度增加。患者可能轻微感到有便意,但排便量不多,且便后仍有未尽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直肠黏膜的刺激。可遵医嘱使用温和抗炎药物,减轻炎症。 2、肠道功能紊乱: 直肠炎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功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可能感到排便不规律,有时便秘,有时腹泻,且频繁有便意。可服用益生菌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3、直肠黏膜破损: 随着炎症加重,直肠黏膜可能出现破损进一步加重刺激,患者便意感更加强烈,可能伴有便血、肛门疼痛等症状。使用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同时使用止血药物缓解便血症状。直肠给药直接作用于病灶,促进黏膜修复。 4、里急后重感: 直肠炎常伴随里急后重的症状,即有强烈排便意愿但每次只能排出少量粪便,患者频繁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便后仍有未尽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使用解痉药物等缓解肠道痉挛,减轻里急后重感。 5、严重炎症或感染: 直肠炎病情严重,炎症广泛累及直肠黏膜甚至周围组织。患者便意感极为强烈,可能伴有剧烈腹痛、腹泻、大量便血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能需要进行输液、输血等支持治疗,同时使用强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并发其他疾病,如痔疮、肛裂等也会引起,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和排便习惯的培养,以预防直肠炎的发生和复发。
1124
2024-10-09
胃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表现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多方面,如反流、烧心以及胸痛等。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1、反流: 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涌入咽部或口腔,含酸味时称为反酸。是反流性食管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有酸水或食物从胃中反流到口腔或咽部。 2、烧心: 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烧灼感,常发生于餐后一小时,卧位、弯腰或腹内压增加时会加重。烧心感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有关。 3、胸痛: 常发生在胸骨后,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严重时剧烈刺痛可放射至心前区、肩部、颈部等部位,与心绞痛症状相似。但需要注意的是胸痛并非反流性食管炎的特异性症状,需与心脏疾病相鉴别。 4、吞咽困难、异物感: 部分患者由于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会出现间歇性的吞咽困难或异物感,少数患者由于食管狭窄而出现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 5、黑便: 反复的严重反流会导致食管黏膜糜烂及溃疡,严重时出现呕血、黑便的表现。黑便是消化道出血的征象,需及时就医。 6、反胃: 胃酸或胆汁在口腔后壁内回流表明胃食管反流,而且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症状。长期反胃还会出现口臭情况,并可能导致营养物质无法吸收,使患者身体消瘦。 7、胀气、打嗝: 发生反胃症状时,同时也可能伴有胀气、打嗝等表现。尤其是夜间反胃还可能引发咳嗽情况,严重时可能造成肺炎和窒息等病症。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的反流症状,而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可能与胃酸反流对食管黏膜刺激程度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减轻症状并促进病情的恢复。
1014
2024-10-09
萎缩性胃炎C1C2C3的区别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萎缩性胃炎C1、C2、C3是萎缩性胃炎根据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分级方式,三者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包括分级、病变范围等。 1、分级: 萎缩性胃炎C1指闭合性萎缩性胃炎,萎缩部位局限在胃窦部。此时病情相对较轻,属于轻度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C2是指胃黏膜萎缩沿着胃窦小弯向上发展,但萎缩界限未累及贲门的一种病理状态,属于轻度至中度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C3指的是胃黏膜萎缩已经接近贲门,属于较为严重的情况。 2、病变范围: C1萎缩范围局限于胃窦部,未超出胃角。C2萎缩范围扩展至胃体小弯和胃角,但仍未累及贲门。C3萎缩范围进一步扩展,已接近贲门,可能即将累及贲门区域。 3、临床表现: C1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但症状相对较轻。 C2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如隐痛、灼热感或饥饿样不适,有时可放射至胸部或背部,伴有食欲减退、烧心、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 C3患者可能出现上腹胀痛、餐后饱胀、食欲减退、反酸烧心、面色苍白、身体乏力等症状,症状相对较重。 4、治疗方法: 所有级别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均需要药物治疗,包括促胃动力药、胰酶制剂、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但随着病变加重,治疗难度可能增加,需要更加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的调整。 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注意饮食疗法调整,如遵循低脂、易消化食物的原则,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对于C2和C3级别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加关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抗菌治疗。 5、预后与注意事项: 萎缩性胃炎预后与病变严重程度和治疗措施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需要定期接受胃镜检查、胃蛋白酶原测定、病理检查等,监测病情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等,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对于不同级别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569
2024-10-09
胃病是什么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病是广泛概念,涵盖多种与胃相关的疾病,可能影响胃的功能或结构,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息肉、胃的良恶性肿瘤以及胃下垂等。还有部分其他疾病可能被误认为是胃病,因为可能产生相似的症状,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和慢性肝炎等。 胃病的症状多样,常见包括上腹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恶心、呕吐、反酸、烧心、食欲减退等。可能会慢性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胃病的病因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引发胃病,不良饮食习惯,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酗酒、摄入过多辛辣刺激食物等。 对于胃病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并配合饮食调理,具体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症状、病因和病情进行个体化制定。药物治疗方面,可能会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保护胃黏膜药物、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以及抗生素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如胃大部切除术或胃全切术等。 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如保持规律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等,有助于缓解胃病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胃病是复杂且多样的疾病范畴,需要仔细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和调理,减轻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1471
2024-10-09
胃粘膜萎缩怎样造成的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黏膜萎缩的形成是复杂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年龄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等,出现后应积极采取正确措施治疗,帮助改善不适症状。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都会逐渐衰退,胃黏膜机能也会逐渐衰退。此种进行性退化是正常生理现象,但也可能导致胃黏膜萎缩。虽然此因素相对较轻,但无法避免。 2、不良饮食习惯: 如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喜欢喝冷饮、吃火锅等,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进而引发胃黏膜萎缩,此种因素相对容易通过改善饮食习惯避免或减轻。 3、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物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和抗炎药,然而,长期大量服用药物可能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萎缩,需要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4、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黏膜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此种细菌通过产生氨及空泡毒素导致细胞损伤,促进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进而引发胃黏膜萎缩,HP感染需要及时抗菌治疗消除感染原。 5、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幽门括约肌功能下降时,胆汁或十二指肠中的液体可能回流到胃部,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慢性胃炎。随着时间推移,此种慢性炎症可能逐渐发展为胃黏膜萎缩,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纠正反流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合理用药、避免感染HP等风险因素,降低胃黏膜萎缩发病风险。同时,对于已经出现胃黏膜萎缩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624
2024-10-09
胃功能三项偏高的原因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功能三项检查通常指血清中的胃泌素、胃蛋白酶原1和胃蛋白酶原2三种物质检测,能够反映胃的分泌功能和健康状况。当胃功能三项偏高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饮食不当、消化不良等。 1、饮食不当: 长期摄入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饮食不规律,如暴饮暴食,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影响胃黏膜正常功能,患者可能出现胃痛、反酸、嗳气、腹胀等症状。调整饮食习惯,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比例。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进食。 2、消化不良: 胃肠道动力障碍或消化酶分泌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不能完全消化,常会表现为中上腹烧灼感、早饱、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应注意保证饮食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可遵照医嘱服用促进胃肠蠕动药物或补充消化酶制剂。 3、慢性胃炎: 胃黏膜炎性病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患者多会出现中上腹疼痛、腹胀、嗳气、恶心等症状。遵医嘱使用抑酸药物以及胃黏膜保护剂,如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进行根除治疗。 4、胃溃疡: 胃黏膜缺损和炎症,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患者多会表现为胃部疼痛、餐后腹胀、反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遵医嘱使用抑酸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如症状严重或伴有出血,需住院治疗。 5、萎缩性胃炎: 长期炎症刺激导致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胃动力减弱,消化能力下降,多会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隐痛、消瘦等症状。遵医嘱服用促进消化吸收药物,同时注意饮食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 胃癌等疾病也会引起,如有胃部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1076
2024-10-09
胃疼为什么会引发腿疼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疼引发腿疼的情况虽然不常见,但确实存在多种可能的解释,主要原因包括心理因素、生活习惯、营养吸收不良等。 1、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可能在胃疼和腿疼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如长期胃疼可能导致患者精神压力大、焦虑不安,此种情绪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包括腿部。 2、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在胃疼和腿疼之间起到间接作用。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进而引发腿疼。 3、营养吸收不良: 胃部疾病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进而影响全身的营养状况。当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素时,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抽筋等问题,进而引发腿疼。 4、神经反射: 人体内神经系统错综复杂,胃疼可能通过神经反射机制影响到腿部。如当胃部出现疼痛时,可能会触发相关的神经反射,导致腿部出现疼痛不适感。 5、过敏反应: 部分人对部分食物过敏,食用后可能引发肠胃不适和腿部疼痛。过敏反应可以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导致疼痛,还可能会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 当肠胃出现问题时可能导致酸中毒,会引起酸碱平衡紊乱影响肌肉正常功能导致腿疼。如果出现此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在明确具体原因后给予正确方式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1332
2024-10-09
幽门螺杆菌(一)是什么意思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幽门螺杆菌(-)在医学检测报告中,通常表示没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此结论通常基于特定的检测方法,如碳呼气试验,包括碳13呼气试验和碳14呼气试验得出。 如果进行的是碳13呼气试验,并且检测结果数值在0-4dpm/mmol,会报告为幽门螺杆菌(-),即阴性,表示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进行的是碳14呼气试验,并且检测结果数值在0-100dpm/mmol,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能够在人胃中生存并引起多种胃部疾病。常见于胃黏膜表面或胃小凹内,但不侵入黏膜层固有腺体内。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包括穿过胃黏液到达胃黏膜表面,同时抵御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定植生存,并分泌有害物质损害胃黏膜屏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幽门螺杆菌(-)表示没有感染,但如果在未来出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症状,如胃痛、消化不良、口臭、容易饥饿等,或者存在其他高风险因素,如与感染者密切接触、饮食不卫生等,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感染。 对于已经确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方法通常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563
2024-10-09
调理肠胃最好方法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调理肠胃的最佳方法是综合性过程,涉及饮食、生活习惯、运动、情绪管理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方面。 1、饮食调养: 定时定量就餐:定期定量进餐可以使肠胃得到充分休息,减少消化食物负荷,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 细嚼慢咽:进食时要慢慢咀嚼和吞咽,细嚼慢咽可以减少食物的充分分解,减轻对胃肠道刺激。 营养均衡:确保摄入多样化饮食,满足身体对各类营养元素需求。多吃健脾、健胃食物,如南瓜、山药、胡萝卜等。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或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刺激性强食物,如烧烤、火锅、冰淇淋等,会增加胃肠道消化负担,刺激胃酸分泌损伤胃黏膜。 温热饮食:饮食温度要避免过热或过凉,以温热饮食为宜,过热饮食或饮品会伤害食管及胃黏膜,生冷饮食也会刺激胃肠道。 2、增加运动: 适当锻炼:良好运动习惯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肠胃的健康。可以选择慢跑、跳绳、游泳等运动方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腹部按摩:多按摩腹部,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和排便。 3、调整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时间,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高。 戒烟戒酒:香烟和酒精中有害物质会刺激胃黏膜,损伤肠胃功能,因戒烟戒酒。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或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胃肠正常功能。 4、药物治疗: 中成药: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患者,可以服用健脾胃的中成药,具有健脾益气、和胃理气的功效。 西药:对于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可以服用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对于胃肠动力不足患者,可以服用促进胃肠蠕动药物。但所有药物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5、中医理疗: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能够调节胃肠功能,缓解不适症状,但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调理肠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关键。同时在必要时应寻求医生帮助和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844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