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冬青的科普
金氏针刺手法泻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彭冬青
副主任医师
针灸科
金氏针刺手法—泻法的具体操作:\r1、将针迅速刺入穴位,直抵地部,若手感得气明显,则手指有沉紧涩似“鱼吞钩”的感觉;\r2、此时拇、食指捏紧针柄,拇指向前或向后用力大幅度捻针至针体滞紧,但须注意不可超过病人耐受程度,同时用力过大可能会绞断肌纤维,增加病人的痛苦,此时病人可有很强的酸麻胀感;\r3、大幅捻针一圈后,可根据病情的需要留针或继续给以震颤、雀啄、刮针等行针手法,使针感上下走窜促邪气外泄;\r4、如果快速进针至地部后,得气不明显,则行上、下重提轻插手法,可结合小幅度的捻转,上、下提插幅度范围控制在较易得气的人、地部敏感区。当针下有沉紧感时,不再行提插手法,将针进至地部,大幅捻转一圈后,根据病情需要,留针或不留针。
播放语音
1.86万
63
2023-11-16
什么是金氏针刺手法中的泻法
彭冬青
副主任医师
针灸科
泻法的原理是泻法主要用于邪气亢盛或气血瘀滞的疼痛患者。根据古典针法的理论,泻的主导思想为以动为主的“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和驱除邪气的“气出乃疾”。在用泻法时,针刺入地部后,若气不至,则无问其数,在一定幅度范围采用重提轻插的泻法直至“气至”。再在地部以一下大幅度捻转,使该处保持较强的针感(得气状态)。这个操作其实就是疏通经络和去除瘀滞的过程。从人体解剖结构的观点,针体在运动过程中滞着于周围的肌肉纤维、神经组织、血管等,必然会在适度的牵动中疏通瘀滞,激活相关组织和细胞群。若手法运用的恰到好处,其疏通祛瘀、止痛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播放语音
7.76万
80
2023-10-24
什么是平补平泻法
彭冬青
副主任医师
针灸科
平补平泻法始见于明代《神应经》:其余诸疾,只宜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现代临床普遍应用的平补平泻,是一种不分补泻,以得气为主的手法,类同于《灵枢·五乱》篇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导气法。总之,平补平泻法一般用于虚实不太明显或虚实相兼的慢性病症。具体操作:在施针穴位快速进针至皮下,不停留将针,以不紧不急的指力直刺至地部。在有明显得气感后,以中等的力度拇指向前或向后捻半圈,随即松开手指,留针,不再进行操作。若无明显得气感,则以均匀平和的力度,在针刺深度的下2\/3上下提插,对于针感不明显的患者,上下提插时可稍加捻转,用力幅度、角度、频率要均匀相等。得气后仍捻半圈在地部留针20-30分钟,出针时也要缓慢平和地将针渐渐退出。
播放语音
8.95万
72
2023-06-09
什么是针刺得气
彭冬青
副主任医师
针灸科
针刺治病取得疗效的前提是针体进穴后的“得气”,标幽赋:“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黄帝日:刺之有道乎?歧伯答曰:刺此者,必中其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刺中气穴(腧穴)“则针游于巷”,产生“得气”的效应,若未刺中气穴,“即皮肤痛”,不能治病,反增痛苦。
播放语音
8.18万
88
2023-03-10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