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英的科普
臆想症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屈英
主任医师
精神科
臆想症,又称为妄想症,是一种以妄想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其表现症状复杂多样,主要分为妄想症状,包括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钟情妄想,以及伴随症状,包括幻觉、行为异常、性格改变、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多疑等。
1、妄想症状
被害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正受到他人的迫害、跟踪、监视或阴谋算计。他们可能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在针对自己,甚至认为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例如,患者可能会认为邻居在自己的食物中下毒,或者同事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并试图破坏自己的工作。
关系妄想:患者将周围环境中与自己无关的事物或现象都认为与自己有关。比如,看到别人在交谈,就认为在议论自己;看到电视上的某个情节,就觉得是在暗示自己的处境。
夸大妄想:患者夸大自己的能力、财富、地位等,可能认为自己拥有非凡的才能、巨额的财富或者特殊的身份。例如,患者可能声称自己是某个重要人物的转世,或者拥有超能力可以拯救世界。
钟情妄想:患者错误地认为某个人(通常是地位较高或有吸引力的人)对自己怀有特殊的感情,可能会对这个人进行纠缠,甚至做出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例如,患者可能坚信一位明星爱上了自己,并不断地给对方写信或打电话。
2、伴随症状
幻觉:虚构的感官体验,如听到声音、看到东西或感觉到身体的变化,而这些事实上并不存在。
行为异常:由于妄想内容的影响,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不寻常、奇怪或危险的行为,可能会与他人产生冲突或危险。
性格改变:原本热情的人可能变得寡言少语、开始和人疏远,或者变得情绪高涨、非常愉悦、夸大自我、爱管闲事等。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这是臆想症病人常见的认知障碍,常常刚刚交代的事情,转头就能忘记。
敏感多疑:臆想症病人对别人的言行变得异常敏感,会一直认为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
需要注意的是,臆想症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可能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发生变化。因此,对于疑似臆想症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
臆想症的注意事项
臆想症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能够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减轻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地西泮片、劳拉西泮片等药物。而心理治疗则有助于患者识别并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
患者和家属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可以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这些习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而促进精神健康的恢复。患者和家属要定期到医院复诊,以便医生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913
26
更年期焦虑症
屈英
主任医师
精神科
更年期焦虑症的产生与年龄、心理及激素变化密切相关,年龄增长带来身体不适,心理因角色转变而失衡,激素失衡扰乱神经递质,其治疗涵盖生活调整、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多管齐下以助更年期女性缓解焦虑,平稳度过此特殊时期。
1、原因分析
年龄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逐渐衰老,可能出现潮热、盗汗、失眠、头痛等不适症状,这些身体上的痛苦长期困扰,会使心理压力增大,容易诱发焦虑症。
心理因素:面临生活角色转变,如子女长大离家、退休等,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的改变,使女性产生失落感、空虚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心理调适困难,引发焦虑。
激素变化: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孕激素等分泌减少,这些激素对大脑神经递质有调节作用,激素失衡会导致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功能紊乱,影响情绪调节,引发焦虑情绪。
2、治疗方法
生活调整: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释放压力、改善睡眠与情绪。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优质蛋白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多方面综合调理,缓解更年期焦虑症。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减轻焦虑症状。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与心理医生交流,患者能抒发情感、获得理解与支持,增强应对焦虑的信心。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可改善情绪、缓解焦虑,对更年期伴随的抑郁症状也有治疗作用。在必要时,可短期使用药物快速缓解焦虑发作时的严重症状,但因其有成瘾性需谨慎使用,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更年期女性日常需注意保暖,预防因身体机能下降导致的疾病。适度参与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做好皮肤与身体护理,应对衰老变化,全方位呵护自身健康与生活品质。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监测身体指标变化以便及时干预。
更年期女性的日常养护
情绪管理至关重要,要学会自我情绪觉察,当焦虑情绪涌起时,尝试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来舒缓身心,避免陷入过度焦虑的旋涡。
社交互动方面不能忽视,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如与老友聚会、参加社区兴趣小组等,拓展社交圈子,分享生活感悟与经验,减少孤独感与空虚感,缓解心理压力。
环境营造也有积极意义,将居住环境布置得温馨舒适,比如摆放些绿植、调整柔和的灯光等,使身心处于惬意的氛围中。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与家人多沟通交流,互相理解包容,让家庭成为心灵的避风港,从情感层面给予更年期女性足够的支持与安全感,助力其平稳度过这一特殊阶段。
712
25
性瘾病
屈英
主任医师
精神科
性瘾病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治疗也需根据原因进行处理,心理层面的创伤、压力等,生理上的神经递质及激素问题,还有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都可能致病,而治疗时,心理治疗手段多样,药物治疗也可辅助调节,以助患者摆脱性瘾困扰。
1、病因分析
心理因素:如童年时期遭受性虐待、情感忽视等创伤经历,可能导致患者通过过度的性行为来寻求心理慰藉与安全感,填补内心的情感缺失。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引发性瘾,将性行为作为逃避现实压力的方式。
生理因素:大脑神经递质失衡,例如多巴胺分泌失调,多巴胺是与愉悦感和奖赏机制相关的神经递质,其异常可能使患者对性带来的愉悦感过度追求,难以自控。部分内分泌疾病或药物副作用影响性激素水平,也可能诱发性瘾倾向。
社会文化因素:长期接触大量色情信息,受不良性文化的熏陶,容易扭曲对性的认知与态度,导致性观念偏差,陷入性瘾的困境。社交圈子不良,周围人群对性的随意态度也可能产生影响。
2、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性观念与行为模式,通过训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精神分析疗法深入挖掘童年创伤等潜意识因素,解决心理根源问题。可开展团体治疗,患者在团体中分享经历,互相支持与监督,共同克服性瘾。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抗雄激素药物等,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和性激素水平,减少性冲动与欲望,但药物治疗需谨慎评估副作用与疗效,配合心理治疗以达更好效果,需谨遵医嘱使用药物。
性瘾病患者,日常需注意远离色情场所与相关内容,避免视觉刺激诱发冲动。坚持定期与心理医生交流,反馈自身状态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告知亲近之人自身病情,寻求理解与监督。适度运动锻炼,释放压力与多余精力,助力心理与行为的逐步矫正。
性瘾病患者的日常养护
在生活作息上,需保持规律,每日保证充足睡眠,让身心得到充分休息与恢复,避免因疲惫而引发心理防线崩塌,导致性瘾发作。
饮食方面,注重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食物,维持身体机能稳定,减少因营养失衡可能带来的情绪波动与不良生理反应。
积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阅读等,转移对性的过度关注,使精神有所寄托,充实日常生活。
加强自我心理建设,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学会情绪调节,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在面对性诱惑时能够更好地克制自己,逐步引导心理与行为回归正常轨道。
836
57
一直心慌紧张是怎么回事
屈英
主任医师
精神科
一直心慌紧张是一种令人困扰的身体与心理状态,其成因较为复杂,涉及生理、心理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着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进而引发心慌紧张的症状。
1、咖啡因摄入过量:
咖啡、茶、巧克力、某些功能性饮料等均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兴奋,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心率加快、心慌。例如有些人习惯每日饮用大量咖啡以提神,当摄入量超过身体代谢能力时,就容易出现心慌紧张症状,减少咖啡因摄入后症状通常会有所缓解。
2、睡眠不足:
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使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慌紧张。
3、精神压力与焦虑:
现代生活节奏快,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如工作任务繁重、学业竞争激烈、经济负担沉重等,易使人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导致心慌紧张。
4、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甲状腺激素可加速机体新陈代谢,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心脏跳动频率和力量增加,从而出现心慌紧张症状。患者还常伴有多汗、手抖、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突眼等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对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
若一直心慌紧张,要自我审视近期生活状态,包括压力、睡眠、饮食等方面,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如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甲状腺功能、血液生化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一直心慌紧张怎么办
睡眠管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对缓解心慌紧张笔记哦啊重要,每晚维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建立规律的睡眠作息时间表,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创造有利于睡眠的环境。
社交与情感支持:
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获得情感支持和理解。参加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减少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专业评估与治疗: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甲状腺功能等,以排除心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躯体病因。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评估和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以有效缓解心慌紧张症状,恢复身心健康。
972
26
孩子叛逆怎么办
屈英
主任医师
精神科
孩子叛逆是许多家长在养育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表现为孩子对家长或老师的指令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采取反抗行为。叛逆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家长需要正确理解和应对,以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需要倾听、沟通等。
1、倾听与沟通:
当孩子表现出叛逆行为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倾听想法和感受。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原因和需求。在沟通过程中,家长应保持耐心和同理心,避免指责和批评,以建立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2、设定合理的期望: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设定合理的期望,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导致他们更加叛逆。合理的期望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帮助更好地成长。
3、引导与支持:
在叛逆期,孩子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支持。家长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帮助孩子理解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家长应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培养兴趣和爱好,以丰富精神世界。
4、建立规则与界限:
虽然叛逆期的孩子渴望独立,但家长仍需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这些规则和界限旨在保护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同帮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承担责任。家长在设定规则时,应确保规则合理、明确且易于执行。
5、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叛逆行为持续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家长应考虑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咨询师或教育专家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
在应对孩子叛逆时,家长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的反应。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避免过度控制和干涉。通过理解、沟通、支持和引导,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叛逆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孩子叛逆需要注意什么
理解叛逆的生理基础:
青春期是孩子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会导致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家长应理解这些生理变化,避免将孩子的叛逆行为简单归结为性格问题。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家长应鼓励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关注孩子的社交环境:
叛逆期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社交环境,鼓励他们与积极、健康的同伴交往,避免受到不良行为的诱惑。
882
49
重度抑郁症是怎么引起的
屈英
主任医师
精神科
重度抑郁症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生理、心理等多层面,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认知、行为及生活功能,需要及时针对原因进行处理。
1、遗传因素:
遗传在重度抑郁症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若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个体患重度抑郁症的风险显著增加。相关基因可能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合成、代谢与传递,如血清素转运体基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等的变异,可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大脑神经回路功能异常。
2、神经生物学因素:
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与重度抑郁症密切相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患者的前额叶皮质、海马体、杏仁核等脑区存在体积减小、神经元连接受损、神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等情况。前额叶皮质负责情绪调节、决策制定等高级认知功能,其功能障碍可导致情绪失控、认知偏差。
3、神经递质失衡:
神经递质的紊乱是重度抑郁症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系统失衡尤为突出。血清素水平降低,与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密切相关。
4、心理创伤与童年经历:
童年时期遭受的严重心理创伤,如长期的虐待、忽视、父母离异或家庭关系极度紧张等,会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创伤经历可能改变大脑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破坏个体的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能力。成年后在遭遇生活挫折或压力时,容易激活童年创伤记忆,引发重度抑郁症,且这类患者的症状往往更为顽固,治疗难度较大。
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者,应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对于经历心理创伤或处于慢性压力下的个体,要及时寻求心理支持与干预,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重度抑郁症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方案:
采用强效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其他作用机制药物联用。药物剂量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精准调整,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改良电休克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严重自杀倾向、木僵状态等患者,是重要治疗手段。治疗前需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等。
心理治疗辅助:
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开展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识别并纠正负面思维模式与认知偏差,人际治疗着重改善患者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系统。
1240
46
失眠是抑郁症的前兆吗
屈英
主任医师
精神科
失眠可能是抑郁症的前兆之一,但并非所有失眠都会发展成抑郁症。长期、顽固性的失眠往往与抑郁症存在关联,因为抑郁症患者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常先表现出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等,但单纯失眠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发。正确认识两者关联,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无论是改善睡眠质量还是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发展,都有助于维护身心健康。
抑郁症的发病与大脑中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紊乱密切相关,失眠可能是这种神经递质失衡的早期信号,当血清素水平降低时,情绪调节和睡眠调节机制都会受到影响。
一些人在经历压力事件后开始出现失眠,若同时伴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症状逐渐显现,就需警惕抑郁症的可能。但是像生活习惯不良,如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喝咖啡浓茶,或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躯体疾病也会导致失眠。
对于失眠者,要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刺激因素。若失眠持续时间较长且伴有情绪不佳,应及时就医评估,医生会进行详细问诊、心理测评等检查,以区分失眠原因,并且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对于有抑郁症风险的失眠患者,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调整认知和情绪,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或助眠药物,同时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改变治疗计划。
失眠怎么办
1、睡眠环境优化:
营造安静、黑暗、凉爽且舒适的睡眠环境,使用遮光窗帘、耳塞和白噪音机减少外界干扰,保持卧室温度在20-22℃,湿度40%-60%,选择合适的床垫与枕头,确保身体得到良好支撑。
2、睡前习惯调整:
睡前1-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其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可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泡热水澡、阅读纸质书籍、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等。避免睡前剧烈运动、大量进食或饮用含咖啡因、酒精的饮品,以免兴奋神经或导致夜间频繁起夜,干扰睡眠。
829
84
又焦虑又抑郁是什么病
屈英
主任医师
精神科
焦虑抑郁共病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情况,焦虑症状包括过度担心、紧张不安、易激惹等,而抑郁症状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这些症状相互交织,使得患者难以区分和应对。
1、病因与机制:
焦虑抑郁共病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遗传因素在焦虑抑郁共病中起重要作用,而生活中的压力事件、人际关系问题、创伤经历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神经递质失衡、大脑结构异常等生理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2、临床表现:
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表现为持续的紧张感、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重者则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杀意念等严重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3、诊断与评估:
诊断焦虑抑郁共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以及心理评估结果,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焦虑抑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等。通过专业的评估和诊断,可以明确患者的症状类型和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4、应对策略: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认知模式,改善情绪状态,提高应对能力。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在面对焦虑抑郁共病时,患者及其家属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过度担忧和自责。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积极配合治疗,是缓解症状、恢复健康的关键。
又焦虑又抑郁需要注意什么
生活方式调整: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每晚保证7-9小时的充足睡眠,以促进大脑神经功能的修复与稳定。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像慢跑、瑜伽等,能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增强身体抗压能力。
放松训练技巧:
学习并实践放松方法,如深呼吸训练,每日定时进行,每次5-10分钟,通过缓慢吸气、呼气,放松全身肌肉。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依次紧绷和放松身体各部位肌肉群,可有效缓解焦虑带来的肌肉紧张,减轻身心压力,使情绪逐渐趋于平静。
1144
25
怀疑有抑郁症挂什么科
屈英
主任医师
精神科
当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抑郁症时,正确选择就诊科室是迈向有效诊断与治疗的关键一步,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可以选择精神科、心理科等科室。
1、精神科:
是抑郁症诊断与治疗的核心科室,精神科医生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全面深入地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包括情绪、思维、认知、意志行为等方面。
2、心理科:
在抑郁症的诊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心理医生专注于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精神分析等,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导致抑郁的心理因素,如负面思维模式、人际关系问题、童年创伤经历等。
3、神经内科:
部分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神经生物学基础的改变,如神经递质失衡、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等,排查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躯体疾病导致的抑郁样症状,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以便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4、内分泌科:
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都可能引发情绪障碍,表现出类似抑郁症的症状。
5、全科医学科:
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或综合性医院的全科门诊,全科医生可作为抑郁症诊疗的首诊医生。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初步评估,包括身体症状、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等方面。
6、睡眠医学科: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之一,长期的睡眠问题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抑郁症。睡眠医学科医生专注于评估和治疗各种睡眠障碍,如失眠、嗜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患者或家属在就诊前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诱发因素等信息,以便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情。携带既往的病历资料、检查报告,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避免重复检查。
怀疑有抑郁症需要进行什么检查
心理测评量表:
采用标准化心理测评工具,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等。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如实作答,量表可量化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为诊断提供客观参考数据。但量表结果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身体常规检查:
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某些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等可能出现类似抑郁症状,通过排查躯体疾病,排除因生理因素导致的情绪异常,进一步明确抑郁症诊断或发现潜在共病情况。
脑部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扫描。主要目的是排查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可能引发的继发性抑郁症状。
1056
75
性冷淡什么意思
屈英
主任医师
精神科
性冷淡在生理上主要是指对性活动缺乏兴趣或者欲望,对于女性来说,可能表现为在性接触过程中阴道难以产生足够的润滑,导致性交疼痛或者不适。对于男性而言,性冷淡可能表现为难以勃起或者勃起不坚。
1、原因
激素水平失衡: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性欲。在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可能导致阴道干涩、性欲降低等情况。男性睾酮水平下降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睾酮对于维持男性的性欲和性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如果男性因疾病或者年龄增长等因素导致睾酮分泌不足,就可能出现性冷淡。
药物副作用:抗抑郁药物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会提高大脑中5-羟色胺的水平,而5-羟色胺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性欲。长期服用降压药、镇静催眠药等,也可能对性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2、症状
避免性接触:患者可能会刻意避免与伴侣进行性接触,或者对性行为表现出拒绝或抗拒的态度。
情绪变化:性冷淡的患者可能伴随情绪上的抑郁、焦虑、压力增加等,这些情绪因素可以进一步影响性欲望。
性生活感受不佳:在进行性生活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干涩、紧缩、疼痛,或阴茎勃起较慢、硬度不够、早泄等问题,以及缺乏快感和高潮的情况。
3、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例如,如果患者对性存在错误的认知,如认为性是羞耻的,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通过引导患者重新审视观念,逐渐改变认知。
心理动力疗法:侧重于探索患者潜意识中的情感冲突和心理动力,例如患者童年时期的性创伤经历可能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影响成年后的性欲。通过心理动力疗法,患者可以在安全的治疗环境中,逐渐面对和处理这些潜在的心理创伤,促进心理康复。
药物治疗:对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的女性,在排除禁忌证后,可以适当补充雌激素,也可以联合使用雄激素,小剂量的雄激素可以增强性欲,但需要注意其副作用,如可能出现痤疮、多毛等。对于睾酮水平低的男性,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睾酮制剂,但要注意监测睾酮水平,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如前列腺增生、红细胞增多等。
建议采取一定的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查看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的迹象,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增加、乏力、畏寒等症状,可能与性冷淡有关,因为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性功能都有影响。
性冷淡的日常注意事项
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激素的正常分泌。例如,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包括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性欲。
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健康脂肪的食物摄入,锌对男性生殖系统健康很重要,可以通过食用牡蛎、坚果等食物补充。女性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菠菜等,对生殖系统也有一定的益处。要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与多种性功能障碍有关。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还可以适当进行力量训练。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机能,增强自信心,对提高性欲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运动可以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从而间接改善性功能。
541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