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结肠癌早期能彻底治愈吗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结肠癌早期由于肿瘤通常仅浸润肠道黏膜的较浅层次,且尚未出现淋巴转移或其他器官的扩散,通过及时、规范的治疗,确实存在较高的治愈可能性。若未及时治疗,肿瘤体积逐渐增大、浸润深度逐渐加深,甚至出现淋巴结转移,则治愈率会逐渐下降。 在结肠癌早期,通过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如肠镜检查和腹部CT等,医生可以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和大小。随后,通过手术方法,如结肠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将肿瘤及其周围受影响的组织一并切除。这些手术方法,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达到将癌细胞完全切除的效果,从而实现临床治愈。 但是,即便是在早期诊断出结肠癌并且成功进行了根治性手术,也不能保证100%完全治愈。个人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对治疗的反应都会有所不同,这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而且因为某些微小病灶可能无法通过现有检测手段被发现,或者有些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耐药性。因此,在完成初步治疗之后,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一段时间的密切随访观察,并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接受额外的辅助治疗如放疗或化疗,以此来提高整体疗效。 即使手术非常成功,切除了结肠的肿瘤,也仍然存在复发的可能性。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保持警惕,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复发迹象。
520
2024-10-23
切胃息肉需要住院吗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切胃息肉是否需要住院,主要取决于息肉的具体情况、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手术的具体方式。对于小的息肉一般不需要住院切除,对于体积较大的息肉可能就需要住院治疗。 对于单发且体积较小的胃息肉,通常不需要住院。这类息肉在胃镜检查时,医生可以通过电凝、激光、微波灼除或尼龙丝结扎等方法进行切除。这些方法对胃部的损伤性相对较小,术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也较低,因此患者可以在门诊完成手术并直接回家休息。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可以完全忽视术后的护理和观察,患者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以确保息肉完全切除且没有复发。 对于多发或体积较大的胃息肉,或者息肉位置较为特殊、手术难度较大时,住院观察和治疗则更为必要。这是因为这类息肉在切除过程中可能会对胃部造成较大的损伤,术后出现出血、感染或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住院期间,医生可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同时,住院还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包括心肺功能检查、麻醉风险评估等,以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胃息肉,如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可疑癌变或已经癌变的息肉,手术切除后可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病理检查和治疗。这些情况下,住院观察和治疗也更为必要。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并严格遵守医嘱进行术后的护理和观察。
955
2024-10-23
粪便DNA检查肠癌准不准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粪便DNA检查肠癌有一定的准确率。粪便DNA检测是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遗传物质来检测肠癌的,可以识别肠道脱落细胞中某些特定DNA位点的突变和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的异常改变,这些变化通常与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通过高度敏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粪便DNA检测能够检测到直径大于1厘米的晚期腺瘤和结直肠癌病变,这对于早期发现肠癌具有重要意义。 粪便DNA检测对整体肠癌的检测敏感度可达80%以上,特异性也相对较高。这意味着该检测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大多数肠癌患者,同时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这种高灵敏性和特异性使得粪便DNA检测成为肠癌筛查和诊断的重要工具之一。 粪便DNA检测还具有无创、便捷和易于接受等优点,相比于传统的肠镜检查等侵入性检查方法,粪便DNA检测无需使用专业设备,也不需要限制饮食或进行特殊准备。患者只需提供粪便样本即可进行检测,这使得该检测更加易于接受和普及。同时,由于该检测具有无创性,因此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尽管粪便DNA检测在肠癌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准确性并非百分之百。因此如果患者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以确诊。肠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等多个方面。
876
2024-10-23
胃部腺息肉是什么意思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胃部腺息肉是指生长在胃黏膜上皮的一种良性肿瘤样病变,主要由胃腺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在胃部疾病中较为常见,通常是在胃镜检查等过程中被发现。 胃腺息肉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长期的胃部炎症刺激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炎症持续作用于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细胞不断受到损伤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胃腺上皮细胞可能出现异常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另一方面,饮食习惯也可能与胃部腺息肉的发生有关。长期摄入高盐、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等,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增加腺息肉的发病风险。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胃部腺息肉的发生,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使得个体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胃部腺息肉在临床上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或因其他胃部不适进行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部分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腹部隐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如果息肉较大或者位置特殊,还可能引起胃肠道梗阻的症状,表现为呕吐频繁、腹痛加剧,甚至无法正常进食和排便。 对于胃部腺息肉的诊断,胃镜检查是最为关键的方法。通过胃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情况,清晰地看到息肉的大小、形态、位置等特征。并且,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还可以对息肉进行活检,即取一小块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息肉的性质,判断是良性还是存在恶变的可能性。这对于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发现胃部腺息肉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其变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治疗和定期复查。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治疗胃部炎症,对于预防胃部腺息肉的发生和复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605
2024-10-23
早期胃癌需要做手术吗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通常情况下,早期胃癌患者是建议进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指的是癌组织尚未深入胃壁肌层或发生远处转移的胃癌,在这个阶段,癌细胞的分布相对局限,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切除病灶,从而阻止癌细胞的进一步扩散和转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内镜下切除术、根治性手术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虽然早期胃癌的转移风险相对较低,但并非不存在,肿瘤细胞可能会通过淋巴管道、血液系统或者直接侵犯周围组织而发生转移。手术过程中,医生不仅会切除肿瘤本身,还会对周围可能存在转移风险的淋巴结进行清扫,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细胞残留的机会,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概率。 手术治疗还能够及时缓解患者的症状,如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手术治疗并非适合所有早期胃癌患者。对于一些身体状况极差、无法耐受手术创伤的患者,或者存在其他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手术的风险和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选择其他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患者和家属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风险,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和康复几率。
1201
2024-10-23
胃息肉演变成癌要多久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胃息肉演变成癌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胃息肉的类型、大小、生长速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此,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表来预测胃息肉何时会演变成癌。 一般来说,大多数胃息肉是良性的,如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且癌变的几率也相对较低。这些息肉通常需要长到较大的尺寸(如3-4cm)并经过较长的时间(可能需要5-10年)才有可能发生癌变。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这种类型的息肉都会癌变,只是存在这种可能性。 有些类型的胃息肉,如腺瘤样息肉,其癌变的几率相对较高。这些息肉可能在小尺寸时就已经表现出不典型增生的特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逐渐形成癌变。在这种情况下,癌变的时间可能相对较短,甚至可能在几个月到半年内就发生显著变化。 胃息肉的癌变风险还受到患者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预防胃息肉演变为癌症,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发现的腺瘤性息肉或其他高风险息肉,医生通常会建议通过内镜下切除术将其移除,并对切除后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认其性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食物以及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都可以降低胃息肉恶变的风险。
1070
2024-10-23
0.4CM肠息肉需要切除吗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0.4cm的肠息肉是否需要切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肠息肉是肠道内常见的一种隆起状病变,其大小、形态及性质各异,可能与遗传、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当肠息肉的体积达到0.4cm时,从体积上来看,属于较小的息肉,通常这类息肉良性的可能性较大。 在决定是否切除时,应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息肉的生长速度。如果患者在发现肠息肉后,并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且息肉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暂时选择观察,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切除。同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息肉的变化情况。 如果患者在发现肠息肉后,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息肉的生长速度较快,就需要及时将息肉切除。因为即使是小型的肠息肉,也有可能在长时间内发生恶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如家族中有肠道肿瘤病史的人群,即使息肉体积较小,也建议尽早切除以预防潜在的风险。 在手术切除方面,对于0.4cm的肠息肉,通常可以采用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或内镜黏膜切除术等微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这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够在切除息肉的同时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息肉的性质。
886
2024-10-23
肚子疼在哪里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肚子疼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可以出现在腹部的任何位置,具体的发生部位多与病变所在部位相对应。并且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从轻微的消化不良到严重的疾病都可能引起腹痛。 如果是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有关的疾病,可能是上腹部疼痛。如胃溃疡或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导致胸骨下方或上腹部中心出现烧灼感或钝痛。如果疼痛位于右上腹部,则可能是胆囊炎或胆石症的症状,而左上腹部的疼痛有时与脾脏问题相关,但更常见的是胃部疾病引起的不适。 如果涉及小肠,比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或者小肠梗阻等情况,可能出现中腹部或脐周区域的疼痛。阑尾炎在早期阶段也可能表现为脐周不适,随后疼痛会转移到右下腹部。 右下腹部疼痛是阑尾炎典型的症状之一,特别是在伴有发热、恶心和呕吐时,但右侧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症等问题也有可能引发类似的症状。如果是左侧卵巢或输卵管的问题,或者是乙状结肠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左侧下腹部疼痛。 如果是与泌尿系统有关的问题,可能会出现下腹部中央或偏下的疼痛。女性患者如果存在妇科问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破裂或扭转等状况,也可能出现这里的疼痛。 虽然根据疼痛的位置可以对潜在原因做出一些初步判断,但准确的诊断还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完成。有些情况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可能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或实验室检测(如血液分析、尿液分析)来确定病因。面对持续或严重的腹痛时,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943
2024-10-23
切除胃息肉后能吃水果吗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切除胃息肉后能否吃水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术后恢复阶段等。在胃息肉切除后的初期,一般不建议直接吃水果。 刚做完手术时,胃黏膜存在创口,消化功能处于较弱的状态,大多数水果含有果酸、纤维素等成分,这些物质可能会对胃黏膜创口产生刺激,不利于创口的愈合。同时,水果中的纤维素虽然对正常肠道功能有益,但在胃息肉切除后的早期,较粗糙的纤维素可能会摩擦创口,影响恢复。 随着术后恢复进程的推进,如果患者开始从流食向半流食过渡,部分水果可以经过加工后适量食用。例如将苹果制成苹果泥,苹果泥相对柔软、细腻,减少了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保留了苹果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营养支持,有助于身体的恢复。香蕉也可以适当食用,香蕉质地柔软,并且富含钾等营养元素,对于术后身体恢复也有一定帮助。 当患者完全过渡到正常饮食后,大部分水果都可以食用,但仍需注意食用方式,应该选择新鲜、洗净的水果,避免食用变质水果。并且要注意适量食用,过量食用水果可能会导致胃部负担过重,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一些较硬、酸性较强的水果,如未成熟的青芒果、山楂等,即使在恢复正常饮食后,也应谨慎食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适。而且,对于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或比较硬的水果,患者应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待其温度适宜且变软后再食用。
558
2024-10-23
胃息肉恶化的几率大吗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大多数胃息肉是良性的,恶化的几率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其潜在的恶性风险,具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病理类型以及患者的年龄等。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长出的凸起状乳头状组织,从病理类型上看,胃息肉主要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等。其中,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大多是由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这两类息肉恶化的可能性较低。炎性息肉通常是在胃部炎症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等基础上形成的,随着炎症的控制,息肉可能会缩小甚至消失。增生性息肉也是一种良性病变,其细胞形态接近正常胃黏膜细胞,一般不会发生恶变。 腺瘤性息肉则具有相对较高的恶变风险。腺瘤性息肉的细胞具有异型性,其结构和功能与正常胃黏膜细胞有较大差异。根据组织学形态,腺瘤性息肉又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恶变率较高,管状腺瘤恶变率相对较低,混合性腺瘤的恶变率介于两者之间。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可能性与息肉的大小、数量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息肉越大,恶变的风险越高,息肉数量越多,整体恶变的可能性也越大。 年龄较大的患者、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或者长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大量吸烟、酗酒、长期食用腌制食品等)的患者,胃息肉恶变的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 虽然胃息肉恶化的几率整体不大,但对于发现的胃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仍需要密切关注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内镜下切除或定期复查等,以降低恶变风险。
1325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