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父母正常而孩子基因突变的情况,常由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基因突变通常指基因的组成结构或者排序突然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改变。在人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均有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一、物理因素:
1、电离辐射:如α粒子、β粒子、X射线、γ射线等构成大量的电离辐射,可以直接导致基因突变,偶尔少量的电离辐射对人体影响较小。但辐射量可以在人体内累积,突变的几率和辐射总量为正相关;
2、非电离辐射:如激光、超声波、紫外线等,可导致基因突变,尤其是其紫外线可以诱发DNA结构改变,从而影响DNA的复制,使机体发生基因突变。也可能改变基因的生活环境,培养微生物,从而增加微生物的突变几率。
二、化学因素:
1、碱基类似物:如5-溴尿嘧啶、5-氯尿嘧啶等,是一类与DNA正常碱基化学结构较相似的化合物,有时可能会代替正常的碱基,引起DNA复制时结构异常而产生突变;
2、碱基修饰剂:如亚硝酸盐、烷化剂等,通过修饰DNA碱基的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质,也可以导致基因突变;
3、DNA插入剂:如溴化乙锭、原黄素等,通过影响DNA相邻碱基的序列而导致基因突变。
因此,在备孕和怀孕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各种危险因素,做到远离辐射、谨慎用药、避免感染等。而且在怀孕前,建议双方进行孕前检查,有利于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