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打骂孩子后怎样消除孩子心理阴影

常卫利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甲全国第19
2天后有号
挂号

如果孩子犯错,建议通过讲道理等教育方法向孩子解释他错在哪里,而不要使用打骂的方式让孩子认错,以免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家长情绪比较激动,动手打了或者骂了孩子,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

1、诚恳道歉:打骂孩子后,要心平气和地向孩子诚恳道歉,寻求孩子的谅解,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2、告知原因:在家长道歉的过程中,也要就事论事地告诉孩子他错在哪里,让孩子真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免下次再犯,而且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孩子心理受到的损伤;

3、拥抱孩子:拥抱孩子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也能够抒发内心的委屈与难过,可以帮助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

4、带孩子外出游玩:带孩子外出游玩可以放松孩子被打骂后的心情,增加亲子感情,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犯一些错误,需要家长及时纠正,但是家长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必要时可以给孩子一些惩罚性的要求,比如限制游戏时间等。但是尽量不要打骂孩子,因为经常打骂孩子有可能影响他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023-06-18浏览4568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精神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张玉玲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67
如何抹去孩子心理阴影
抹去孩子心理阴影,先要分析导致心理阴影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方面:1、家庭因素:如果引起孩子心理阴影的原因是由于家庭因素,比如父母经常吵架,或者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过于严苛,经常打骂孩子,这种情况下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父母尽量保持关系融洽,不要在孩子面前经常吵架,如果是由于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就要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要和孩子谈心,要用温和的话语去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够理解大人的用心;2、自身因素:如果出现心理阴影是由于自身因素造成,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多谈心,了解导致出现心理阴影的原因,同时多在旁边鼓励孩子,让孩子能够正视自己的心理阴影,逐渐从心理阴影当中走出,同时要增加社会交往活动,多与心态好、活泼开朗、比较外向的孩子做朋友,因为这样的孩子考虑问题比较全面,且充满正能量,如果经常同这样性格的孩子一起玩或者一起谈心,也能够对自己的心理阴影进行正确的疏导,能逐渐从心理阴影当中走出,逐渐遗忘导致出现心理阴影的问题。
肖春玲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三甲
心理阴影怎么消除
"心理阴影的消除,首先要理解心理阴影是怎么回事,也就是哪些心理方面的因素或者环境因素造成的、病因是什么状况,以及心理阴影导致病人出现了哪些症状,要做客观的评估,所以要从两方面着手。到底出现了哪些症状,是焦虑、抑郁症状还是失眠,还是出现了更严重的精神病症状等,要对症治疗。但是具体的原因要找准并不是一朝一日的功夫,所以解开心结要以心理治疗为主,进行综合性治疗,同时配合着药物来消除各种症状,比如精神病症状一定要用抗精神病药,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治疗往往是心理治疗合并抗焦虑、抗抑郁药比较好。"
冯杰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三甲全国第3
心理阴影怎么消除
心理阴影不可能从记忆消除,所以更多是消除心理阴影对现实生活或未来生活影响。所谓心理阴影,实际是心理创伤事件造成不好影响或负面影响。如果是解决创伤或事件影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很重要。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于所谓心理创伤或心理阴影,遗留影响是最好途径和办法。当然,时间也能帮助淡化,但是淡化不是所谓消除,而只是暂时遗忘。
周伯荣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三甲
严重心理阴影怎么消除
任何严重的心理阴影,一定要看病因来自哪里,任何人都会产生阴影产生痛苦,所以严重心理阴影一定要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三管齐下,而核心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个系统心理治疗,不只是做咨询、安慰。药物治疗早期特别重要,足量足疗程的药物治疗是必须要有的;如果有条件尽可能做物理治疗,因为物理治疗方便,容易获取。所以总体而言,心理阴影其实都是可以解决的,最重要的就是要记住系统做心理治疗。
张卫华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影响
"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影响,首先要对打骂孩子行为的本身,要看它的性质、持续时间和有这种行为发生过程中与孩子的互动情况。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孩子一些行为进行矫正,因为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阶段他的行为自控性在成熟之前总是有一定的问题,在必要的时候对孩子进行一些带有惩罚性的纠正,在有时候也是必要的,关键程度要适当、合理。在实施行为之前要和孩子讲清道理,为什么要这样对他,问题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对他的行为进行这样的惩罚,或者说进行这样的教训。在实施行为的时候要适当,比如打的行为不能对孩子身体造成任何的损害,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诊断动作,更不能出现有人身攻击性的行为。\n对孩子来讲实际上是不应该使用任何辱骂的治疗方式来纠正孩子,如果是不分青红皂白或者明显过重的对孩子实施打骂行为,对孩子的心理成长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某些阴影伴随孩子的一生,对孩子将来的性格、处世方式都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这种行为。\n如果自己难以控制,经常出现这种偏激的,表现强烈的打骂行为,要反思自己的情绪是不是有问题,必要的时候建议尽早去精神科就诊,接受医生对自己情绪和一些行为方式的评估。如果存在一些可以进行专业干预的情况,要尽量接受专业的帮助。"
冯杰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三甲全国第3
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打骂孩子对孩子影响可能是终身性,影响具体会表现在以下方面:1、可能孩子将来当父母时,会打骂孩子;2、孩子会用打骂来解决和同学、朋友之间冲突;3、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关系也会用打骂解决,孩子会觉得所谓打骂或武力行为会是解决问题重要途径;4、对孩子成长会造成至关重要影响,可能变得胆小、没有主张、没有行为能力,可能畏手畏脚等。因为一旦犯错会被打、骂,所以会表现得没有自信,更难以完成所谓社会化过程。所以认为打骂对孩子影响是终身的。
黄建军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三甲
经常打骂孩子的后果
经常打骂孩子实际上是部分家长迫不得已的教育方式。在信奉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环境下,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甚至其它的精神心理疾病。因此需要家长和孩子有深入的、持续的交流。打骂给孩子带来的不单是躯体上的伤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伤害。在不同的阶段,孩子有不同的反应,可分以下几种:1、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孩进行打骂,此时的孩子属于弱势群体,会挨打、会挨骂,然后被动、消极,导致其产生自卑、害怕、恐惧的心理。如反应一直持续存在大部分孩子会成为孝子,但是同时丧失了自我、丧失了创造性、做事情畏手畏脚、不敢突破、不敢提出自己的主张;2、在青春期之后打骂孩子,会扭曲孩子性格,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对打,对骂,甚至学会通过发脾气、拳头、暴力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思考如何用更合适的教育方式替代打骂,比如沟通、交流,尊重孩子个人的思想。只有通过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习惯和能力,才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律性,最终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未来。
于得澧主任医师
三亚市妇幼保健院三甲
怎样发现孩子心理行为有问题
由于受到遗传因素、社会学因素、生物学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与社会行为规则可能相违背的情况。孩子的这些行为只是一过性的,并没有影响孩子整体的发育水平,这种情况就叫做心理行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观察:第一、要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因为注意力是学习知识的能力之一,小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也是正常的,但是家长一定要拿孩子和其他同龄孩子进行比较。家长可以向老师了解孩子是否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东张西望以及学的东西记不住,有这种情况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第二、要观察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因为0-6岁是孩子运动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一般1岁的孩子会走,2岁的孩子会跑,3岁的孩子会跳,4岁的孩子会单脚蹦,5岁的孩子可以去拍球、跳绳等。假如在这个年龄段,其他的小朋友都会做这些动作了,而你的孩子还不会做,就要考虑到孩子的运动发育水平可能是落后的;第三、要观察孩子情绪的程度,小孩子有哭、有笑,情绪不稳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观察孩子每天的情绪,他是高兴的、郁闷的还是活泼的、悲伤的。如果孩子的情绪跟其他孩子相比,有过度的兴奋或悲伤,这些都是孩子心理行为异常的表现;第四、要观察孩子的社会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孩子2-3岁的时候就有愿望能跟小朋友进行交往了。如果老师反映孩子不合群,不愿与小朋友交往,或者老师说话他不太听指令,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孩子跟人交往方面有问题,或者孩子到新的环境下他的适应能力的问题;第五、要观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1岁左右的小孩他就懂得语言,会听指令,然后能发出单字。假如孩子在2岁半左右还不会发有意义的字词,或者是孩子会说话,但是他语言表达不清楚,或者有口吃或者语言不理解,别人说话他不懂,或者他有时候自言自语,经常说着别人听不懂,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关注他的语言发展能力,有可能孩子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罗国帅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怎样摆脱心理阴影
"如果想要有效的摆脱心理阴影,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n第一、学会积极和有效的沟通,比如和自己的父母、家人、同学、朋友好好的聊一聊,说自己内心压抑的事情,才能够转移注意力,慢慢的将心理阴影遗忘掉。如果总是压在心里边,没有办法与人分享,这个事情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n第二、应该学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自己的心理阴影非常严重的时候,与其过分关注或者反复担心、反复害怕,不如停止担心和恐惧,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读书、看报纸、看视频或者出去逛街等,只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够有效的缓解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才能够获得充实的生活,最终变得快乐。\n第三、也应该树立自信,尤其是面对心理阴影的一些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变得自卑,变得忧心忡忡,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明白这些心理阴影没有那么恐怖和可怕,只有给自己强大的心理暗示,多给予自己鼓励,才能慢慢的战胜心理阴影的问题。\n第四、也应该适当的运动,尤其是很多人沉浸在心理阴影当中不能自拔,也不愿意出门,甚至不愿意工作,这些都是要不得的,最好适当的出去走一走、逛一逛,尤其是适当的运动,比如做瑜伽、跑步、游泳、打球,这些运动都能有效的缓解负面情绪,以上的方法都可以,但是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坚持去做。"
张莹波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民营医院
怎样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
“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法国儿童教育学界共同认可的观点。那么,怎么培养一个心理阳光、远离阴暗的孩子呢?法国不少资深育儿界专家一起,给父母们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建议。1.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间里。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您,他心里也会知道您在那里。专家说,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2.满足孩子要有度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儿童精神病科医生托马斯博士告诉我们,“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3.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孩子发火,第一个办法是转移注意力,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说“不”的策略:不要干巴巴地说不,要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即便孩子听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行;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时可以给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4.正视他的缺陷如果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耳朵形状有问题,或者性格与行为很偏激,家长一定不要否认这些事实,而是积极和他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接受现实。在这方面,去找专家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小孩子一般会把专家(比如医生)的话当回事。5.批评,对事不对人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比如,孩子弄坏了妈妈的首饰,这样说是对的:“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没权利玩的东西,就会发生这样糟糕事。”这样说是错的:“你太坏了,你怎么能弄坏我的首饰呢?你成心不让妈妈戴了!”第一句明确告诉了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并没否定孩子的人品。第二句话则为孩子定了性,使他很沮丧,打击了他做好孩子的自信心。6.放手让他做让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他会更积极主动地做事。不要过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说话,替孩子做决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这件事,也许孩子可以自己做了。不要说的话:“你不行,这事你做不了!”让孩子“尝新”。有时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仅仅因为“他没做过”。如果事情不是危险的,就放手让孩子尝试。7.让孩子敞开心扉与人沟通是能力,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更是一种能力,14岁的男孩子,需要父亲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及时的说出自己心里的话,会避免做出一些阴暗的事情,不及时控制、避免,他会更可怕的延续下去。快乐是一种能力,让他能看到生活中好的,积极的一面。对不好的东西呢,你也能积极地去面对。多说积极的话:“我们在一起真高兴,不是吗?”“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不要难过,下次我们会做得更好。”在孩子8岁前,如果没有一个阳光快乐正确的母亲,那么这个孩子会在12岁将她母亲的影子浮现在自己身上。所以,此时,一定不能认为孩子只是孩子,是善变的,更不要认为长大了会好的,其实阴暗已经严重的出现在这个家庭里,如若没有制止与引导,长大只会更加严重与恐怖。8.强调所得到的东西,懂得爱亲情友情,感官享受,强化这些“获得”,让他在享受的时候知道自己是在享受。强化他的认识:我拥有很多,我现有的东西很珍贵。必须让他知道这些亲人们对他的好,不是应该的,不是必须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欠谁的,给他的爱,是大人们的负责任,他必须懂得感恩。他们以后也会是为人父母。这个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他必须明白父母给他的不是必须,不是习惯,是爱。9.必须懂得尊重他人不管父母是什么身份,不管周围的人是什么身份,必须要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没有身份区别。也许是爸爸的朋友,也许是妈妈的同事,也许是爸爸的司机,也许是学校门口的看守员等等,这些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他的给予,他必须心存感激。寻找,积累,强化那些美好的积极的事物,是给孩子生活的最甜蜜礼物----每天都有收获,有爱,明天会更好,要努力!(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