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指的是明知有害后果的前提下,仍然将原有计划向后推迟导致不良后果的一种自我调节失败的常见精神心理现象。拖延症患者的预后大都非常好,只要积极寻求治疗,努力配合医生的帮助,就可以很好的痊愈,并且通常无后遗症,生活能力完好无损。
他们期待着最后时限忙碌带来的快感。
他们逃避因为失败带来的恐惧,因此更希望别人觉得自己没努力,而不是没能力。
以未下决心为由回避、拖拉相应事务。
拖延症常因心理因素引起,一般在缺乏自信、盲目乐观、缺少计划等品质的人容易出现拖延症。年轻人由于学业压力、前途迷茫、责任担当意识薄弱等而多见。
拖延往往持续多年,反映出个体的性格特点。由于缺乏自信心,对未来不报有美好幻想及希望,遇事悲观,学业或职场压力大,这些心理因素都让个体怀疑自己能力不足以胜任属于自己的任务。这种潜意识的怀疑让人逐渐懈怠、拖拉,或者缺乏主动意识,许多事情被动去做,拖延起到了被动攻击的作用。另外,当追求完美与不完美的现实出现矛盾时,不会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而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忽视对时间的管理。当面临任务时,如评估任务较难,可能会因任务较难产生抗拒,玩手机、电脑等能获得短期的快感,因此容易将任务一拖再拖。
家庭过于专制,家长与孩子缺乏有效沟通。在面临任务时,孩子可能会本能的抗拒,导致出现拖延现象。
日常工作、生活中产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及周围环境中的压力,都可称为拖延症的诱因。
资料显示,9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或者偶尔有拖延症,其中80%的人曾因自己的拖延行为感到后悔,近一半人会有抑郁、焦虑情绪。
这类人因为自信心不足而给予自己过低的评价,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以胜任应有任务,从而回避完成该任务。
这类人因为看不到美好未来,从而缺乏完成应有任务的动力与决心,以致拖延。
做事缺乏主动性,对于别人安排的事情及不情愿却又不主动表达,以至于做事拖延来表达攻击性。
年轻人多为学生或者初入职场的打拼白领,学业、就业压力过大,前途迷茫,遇到困难挫折容易动摇,以至于做事拖延。
患者存在执行任务的意向,但是往往主观地推迟开始或完成任务活动。拖延行为通常延续至此任务的最后期限,才着手利用剩余的少量时间完成任务,通常会产生不符合标准的任务结果。拖延行为往往会伴有低自我效能感,并会引发个体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如焦躁、愧疚等。
认为自己没能力做好自己的任务,认为自己本就只能一事无成。
认为每天压力都太大,导致任务拖延。
筋疲力尽,倦怠感明显。
对于做事的意义不清晰,目标模糊或者缺少信心。
这样以至于该做急要事情一拖再拖。
拖延症患者常自知拖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产生自责、罪恶感,甚至对自己产生否定和贬低。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焦虑症、抑郁症产生。
主要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消除或缓解可能导致患者拖延症的相关心理因素,使患者看到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原因、从而改变被动反应的状况,明确目标、建立自信、主动把握自己,最终改善拖延的状况。
若发现明显的拖延症状,以及拖延后的快感或愧疚等症状,确诊为拖延症的患者,一旦发现其抑郁情绪严重,如有自罪、自杀观念,应及时就医。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到心理咨询科就诊。
出现明显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及过激行为,于精神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医院?
这种症状出现了多久?
拖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是否伴有抑郁、焦虑情绪?
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能力?
临床常用的焦虑、抑郁及人格特点的心理测试,了解伴随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人格特点,有助于发现导致拖延症的根本原因。
医学上并没有拖延症这个概念,但是拖延的特点是一类疾病的特征。这类疾病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往往是小孩、儿童期常见。临床常用的是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既有助于诊断,又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
拖延症目前不是一个医学诊断名称,没有具体的诊断标准。主要由就诊医生根据来访的主诉、家人朋友的解释,心理测量结果等综合评估,如对于多件事情,在多种场合下存在明显的拖延症状,关于不良后果患者常有很明确地意识,但不能提前开始。由于任务完成不出色会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也有助于诊断。拖延症状往往存在数月甚至数年,给个人的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两者均有抑郁情绪及拖延的表现,但抑郁障碍患者具有明显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严重者其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明显,而拖延症患者只是针对特定的需要完成的任务丧失动力,情绪基本正常。
拖延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通过使患者看到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原因,从而改变被动反应的状况。明确目标、建立自信、主动把握自己,最终改善拖延的状况。
伴随焦虑较严重者可以酌情使用抗焦虑的药物。
旨在通过拖延现象看到背后的真实原因,比如目标不明确、自信不足、被动攻击等特点,通过分析交流找到这些原因并修复心理创伤,继而改变拖延症状。
帮助患者看到导致拖延症的认知偏差,如“我并没有被重视,为什么要积极做事”、“做好做好也不管我的事”、“既然当不了第一,还有那么卖命干什么”等,继而进行利弊分析及找到更深层的核心信念,比如缺乏自信等,通过改变思维带来行为的改变。
通过家庭成员的互动分析,找到人际关系中影响主动性的要素,被动拖延的同时,往往有一个控制型的家庭成员,或照顾型的家庭成员,在家庭关系中找到拖延的心理原因,从而带来拖延的改变。
积极心理学、小组治疗等不同的心理治疗形式,都是为了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分析,找到改变的动力和策略。
拖延症患者的预后大都非常好,只要积极寻求治疗,努力配合医生的帮助,就可以很好的痊愈。并且通常无后遗症,生活能力完好无损。
拖延症患者经过治疗能治愈。
拖延症患者治愈后一般不影响寿命。
拖延症患者无严格的饮食禁忌,调理也基本源于心态调整。对于拖延症患者而言,饮食规律,可以选择使自己心情放松的喜欢的食物,有助于调整生活其它方面带来的压力。
一般患者不需要太特殊的护理,只需要预防躯体疾病影响患者心情及自信心即可。抑郁情绪严重者需要着重观察患者是否有自罪观念,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有些任务看似无法完成,或是需要付出很大精力,于是就导致了拖延。千万不要因为某些压力而气馁,应该设置各阶段的目标,按阶段有计划、有目标的完成每一项分任务。
可以给自己设置奖励制度,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奖励自己。通过这种鼓励机制,不断强化自己的积极行为,能促进自己更高效的完成任务。
做任务时心无旁骛,尽量远离身边的干扰因素,如手机里的娱乐信息等。避免自己做任务时分心,可选择去安静的场所专心完成任务。
积极帮患者树立信念,培养坚忍不拔的品质,戒掉过于沉迷的娱乐游戏,和患者共同为其勾画美好的未来,让患者对生活充满动力。
拖延症是由心理因素主导的精神心理问题,预防即应注意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适当减轻好发人群的压力,关注其心理状态。
从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质,如担当、责任、自信、主动等。
定期为年轻人做心理宣讲及压力排解。
增加精神心理疾病知识,便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郝伟,陆林,精神病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姚树桥,杨艳杰.医学心理学第7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许冬梅,杨芳宇.精神科护理学第2版[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