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形骨折是指骨折线与骨干纵轴不垂直的骨折,属于不稳定性骨折。斜形骨折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为暴力作用,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可导致感染、脂肪栓塞、休克等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保守或手术治疗,预后尚可。
开放性斜形骨折,伤口与外界相通的斜形骨折。
闭合性斜形骨折,伤口与外界不相通的斜形骨折。
斜形骨折的主要病因为暴力作用,可分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明具体哪一类人好发,所有人均可发生,而积累性劳损和骨骼疾病属于斜形骨折的诱因。
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发生骨折,例如小腿被重物直接撞击后,胫腓骨骨干在被撞击的部位发生骨折。
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作用或肌收缩,使肢体受力部位的远处发生骨折。例如走路滑倒时手掌撑地,由于上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不同,暴力向上传导,可发生挠骨远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等。运动员骤然跨步时,由于肌肉突然猛烈收缩,可使髌骨发生撕脱骨折。
长期、反复的应力作用于骨骼的某一处,诱发斜形骨折。
有病变的骨骼,受到轻微外力时即断裂,如骨髓炎、骨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症等病变,可诱发斜形骨折。
斜形骨折是一种常见病,目前没有准确的流行病统计学数字。
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明具体哪一类人好发,所有人均可发生。
斜形骨折的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开放性斜形骨折可见骨骼断端刺破皮肤,体温略有升高,而感染、脂肪栓塞、休克是常见的并发症。
所有斜形骨折均有疼痛,移动患肢时加剧。触诊时,斜形骨折处有局限性压痛和轴向叩击痛。
因斜形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在闭合性骨折周围形成血肿,软组织亦因受损而发生水肿,患肢显著肿胀,可产生张力性水疤。严重时可阻碍静脉回流,使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甚至可阻碍动脉血液循环。外伤后由于血红蛋白分解,皮下瘀斑可变为紫色、青色或黄色。
斜形骨折后,肢体部分或全部丧失活动功能,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异常的活动。由于骨折段移位,导致受伤部位失去正常形态,主要表现为短缩、成角、旋转畸形。骨折端互相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开放性斜形骨折可见骨骼断端刺破皮肤,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只有在严重损伤,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通常不超过38℃。
开放性骨折如持续性发热,应考虑有感染的可能,感染是开放性斜形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
常见于四肢长骨骨折,大量脂滴短期内进入肺循环,使75%的肺循环面积受阻时,可引起窒息和因急性右心衰竭死亡。
休克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严重的开放性斜形骨折。病人常因大量出血、重要脏器或广泛性软组织损伤,以及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导致休克。
当外伤后出现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的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骨科,行体格检查、X线、CT、MRI明确诊断。需注意与横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相鉴别。
当外伤后出现伤处疼痛、肿胀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外伤后逐渐出现肢体活动障碍应及时就医。
斜形骨折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晕厥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
近期有受过外伤吗?
这些症状是什么时间出现的,有加重或缓解因素吗?
有服用过相关药物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医生主要通过视诊检查受伤部位有无出血创口、皮下淤血,有无骨骼穿破皮肤,肢体有无畸形。触诊患肢有无疼痛和骨擦感,能初步明确骨折位置。
能显示物理学检查难于发现的损伤,而且可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移位,如不完全骨折、体内深部骨折等。X线平片须拍摄正、侧位,并包括邻近关节,必要时应拍摄特殊位置或健侧对应部位以利于比较。近年来应用的CR(计算机处理影像)、DR(数字影像)技术使X线平片质量进一步提高,图像更清晰,且便于影像的处理和资料的保存。X线平片检查是骨折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但由于其局限性,有些部位的损伤普通X线平片难以确诊。
CT检查在复杂骨折或深在部位的损伤,判断骨折破坏程度、移位状态等诊断中具有优势,尤其目前CT三维成像技术,使像髋臼骨折这样的复杂骨折可以三维立体显示出来。
MRI的原理不同于其他影像成像技术,它使用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无害,对比明显,层次分明,适用于了解软组织的病理变化,对明确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情况、关节软骨及韧带损伤等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普通X线平片及CT无法替代的。
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这三种体征只要出现其中一种,结合影像学可见骨折线呈斜形,即可诊断为斜形骨折。
横形骨折X线显示骨折线几乎与骨干纵轴垂直,可与斜形骨折相鉴别。
螺旋形骨折X线显示骨折线呈螺旋形,可与斜形骨折相鉴别。
粉碎性骨折X线显示骨折碎块多于两块,如果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或Y形骨折,可与斜形骨折相鉴别。
斜形骨折的治疗最主要的是复位与固定,根据骨折的程度选择手法复位的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或切开复位的手术治疗,多数患者的治疗周期为3~6个月。
闭合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在关节部位,为防止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特别要强调骨折解剖学复位。复位技术应做到轻柔、无创,要尽量避免破坏骨折处的血供。通过非手术方法,达到骨折端复位,包括手法复位和牵引复位,多数斜形骨折均可通过闭合复位获得满意效果。
外固定即将骨圆针穿过远离骨折处的骨骼,利用夹头和钢管装成的外固定器固定,利用夹头在钢管上的移动和旋转可矫正骨折移位。外固定的器材和种类很多,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石膏绷带固定、小夹板固定、牵引固定、支具固定和外固定器固定等。外固定器适用于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截骨矫形术或关节融合术后。外固定器具有固定可靠、便于处理伤口、不限制关节活动,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常见的外固定器有单边形、双边形、半环形等。各种支具固定如外展架固定,将用铝板或木板制成的外展架固定于病人的胸廓侧方,可将肩、肘、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患肢处于抬高位,有利于消肿止痛,还可避免因重力作用使骨折分离移位。
内固定是指采用金属或可降解材料,将切开复位的骨折固定在适当位置的固定方法。内固定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肢的功能迅速并尽可能完全得到恢复,出于对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的考虑,对于内固定来讲,并不需要强度最大或刚度最高的内固定物。内固定不能代替折断的骨骼,而只能作为临时的支撑。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适于骨折后疼痛严重的患者,有良好的止痛、消炎的作用。但避免长期使用,可导致胃肠道紊乱、肝功能异常的并发症。
指通过手术,直视下将骨折复位。目前强调微创技术的应用,尽量避免手术的副损伤,尤其是对骨折处血运的破坏,适用于骨折断端间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的患者。
切开复位一般同时采取内固定或外固定器材固定,固定相对牢固,便于护理。缺点是增加对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膜的损伤,使骨折局部的血液供给遭到进一步破坏,影响骨折愈。骨折愈合后,某些内固定物需要二次手术取出。
常用的有以电、热、磁、光、波、水等为主要原理的仪器,如各种电磁骨折治疗仪等,对促进骨折愈合有一定疗效。
中医治疗是以中药、推拿、按摩、针灸为主要手段,通过舒筋活络,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斜形骨折一般都能治愈,若无合并其他严重损伤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经过及时治疗并按医嘱护理一般不会有后遗症。患者治疗结束后一周后,需复查影像学观察骨折处愈合情况。
斜形骨折经过及时有效的复位与固定一般都能治愈。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不合并并发症可不影响自然寿命。
若及时治疗并按医嘱护理一般不会有后遗症,部分患者未及时复位可能出现肢体畸形,影响肢体活动。
斜形骨折患者治疗结束后,一周复查影像学观察骨折处愈合情况,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体格检查显示局部无反常活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表示愈合。痊愈后一般不用定期复查,避免再次受伤即可。
斜形骨折患者伤后1~2周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伤后3~5周饮食应由开始的清淡改为高营养、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伤后6~8周的饮食应以滋补为主。
斜形骨折伤后1~2周为炎症消退期,此时由于创伤对胃肠道的刺激,短期内出现肠蠕动减慢、腹胀、食欲不振等。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介于正常饮食与半流食之间的软食,如新鲜蔬菜加瘦肉末做成的软面食、豆制品、蛋类等,忌辛辣、油腻食品。
斜形骨折伤后3~5周为骨痂形成期,此时的饮食应由开始的清淡改为高营养、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用于增加全身营养。满足骨痂生长的需求,如排骨汤、瘦肉、炖水鱼、动物肝脏、乳制品等。老年人骨折多由骨质疏松引起,钙的重吸收又加重了骨质疏松,因此还应加补高钙饮食,如豆类、海带、虾皮、芝麻等,同时可以补充维生素D,以利钙的重吸收,戒烟、酒。
斜形骨折伤后6~8周为骨痂成熟期,这时的饮食应以滋补位为主,除正常饮食外还应加补猪、羊骨汤,炖老母鸡汤等。由于骨折后需要卧床3~12周,易出现便秘。因此还应多食含粗纤维素的食物和水果,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500ml,促进排便、防止便秘。
斜形骨折患者的护理以卧床休息和功能锻炼为主,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患肢的肿胀、疼痛有无缓解,肢体活动障碍有无变化进行病情监测,家属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理异常。
斜形骨折伤后1~2周内,由于患肢肿胀、疼痛,且骨折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萎缩。其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做舒缩活动,骨折部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而身体其他各关节均应进行功能锻炼。
斜形骨折2周以后,肿胀基本消退,局部疼痛缓解的一段时间。由于骨折端已纤维连接,日趋稳定,在家属的帮助下,或借助于功能康复器逐步活动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动作要缓慢轻柔,逐渐增加活动次数、运动幅度和力量。
骨折后期时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内外固定已拆除。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消除肢体肿胀和关节僵硬,并辅以各种物理和药物治疗,尽快恢复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和肌力。
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应观察患肢周围的肿胀。疼痛是否加重,若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告知医生。
部分患者因疼痛和肢体障碍出现抑郁和烦躁,家属注意及时疏导,并陪伴患者复健,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斜形骨折患者经过复位、固定后一定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复健,若仍有肢体疼痛和感觉异常及时就医。
斜形骨折一般没有早期筛查方式,其预防主要是避免外伤,日常驾车注意安全驾驶,避免危险运动,注意防护,老年人外出时注意有家属陪同。
驾车时注意系安全带,避免抢车道,注意限速和红绿灯,避免出车祸导致外伤。
避免高危运动,如滑雪、轮滑等,运动前注意热身,穿戴防护工具。
老年人腿脚不灵活者注意有家属陪同,或拄拐,避免摔伤导致斜形骨折。
4753点赞
[1]李刚,杜新辉.微型钢板与螺钉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斜形骨折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7,46(012):1678-1680.
[2]王国华,张龙春,郭殿峰.微型钢板与螺钉内固定用于掌指骨斜形骨折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8,025(002):9-1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