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的软组织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肤破损等情况。韧带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损伤,其常由直接外力,或者是间接外力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等,多发于腰、踝、膝、肩、腕、肘、髋等处。韧带扭伤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韧带扭伤由外力原因导致,好发于体育运动员,而年龄、性别、体格、心理等自身条件因素,以及体育技术的熟练度、体育训练强度等因素均会导致韧带扭伤诱发风险的增加。
韧带扭伤常由外力原因导致,主要为直接外力或者是间接外力。韧带可加强关节、维护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围的活动,当遭受暴力产生非生理性活动、韧带被牵拉而超过其耐受力时,即会发生损伤。
青少年期骨骼发育尚未成熟,骨和软骨与成人相比也较为软弱。骨的长径生长与骨周围肌腱发育相比,前者显得较慢,关节由骨和周围的关节囊、韧带所组成,在韧带受暴力损伤时,骨和软骨往往先出现损伤。年龄偏大的人脊柱和关节的柔韧性降低,加之维持稳定的力量下降,因此,运动损伤并不少见。青少年运动损伤最多的是骨折,其次是扭挫伤,而高年龄组软组织钝挫伤占首位,骨折占第二位。
黄种女性身体内脂肪含量比男性高,肌肉含量女性比男性低,所以膝关节部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
体内脂肪多、体重重的人会使肌肉发达度减小,故身体的灵活性、耐久力相应也较差,更易造成损伤。
心理素质差,或情绪不稳定、易急躁、急于求成,或在运动中因畏难、恐慌或害羞而犹豫不决等,均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如体育技术不熟练、运动项目不符合自身条件,或运动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运动频率过高等过度训练,均易造成损伤。
韧带扭伤的发病率因地区、年龄、职业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河南高校健身操运动员为例,健美操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踝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腰背部和肩部,男性高于女性。损伤性质主要以韧带拉伤、关节肌肉扭伤、腱鞘炎、擦伤挫伤,以及滑囊炎为主,其中关节韧带扭伤比例最高,占比27.3%。
体育运动员如足球、篮球等各项体育运动员,因频繁的运动训练,而易发韧带扭伤。
韧带扭伤典型表现为扭伤部位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有时亦会出现局部皮肤青紫。巨大外力导致韧带扭伤,常亦可使关节脱位,同时可使关节结构及稳定性遭到破坏,导致关节不稳,影响关节运动。
局部出现疼痛,活动时加重。
局部软组织损伤,微小血管破裂出血,出现组织肿胀。
活动受限,韧带扭伤后功能失用,影响关节活动。
韧带扭伤还会出现局部皮肤青紫的表现。
关节不稳是关节组成骨骨折、脱位、韧带等损伤后,由于修复不当或未修复致使关节结构破坏(包括关节组成骨、韧带、关节囊等),造成不同程度、方位的不稳定,表现为关节运动障碍、酸痛、无力等症状,多见于腕关节、膝关节和肩关节。
关节脱位也称脱臼,是指构成关节的上下两个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发生了错位,多暴力作用所致。其典型表现为关节处疼痛、肿胀、正常活动丧失、畸形。巨大外力导致韧带扭伤,常亦可使关节脱位。
当患者有外伤史,并出现损伤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怀疑有韧带扭伤时,应立即于骨科就医,并完善X线、B超、MRI等相关检查来确诊韧带扭伤,同时要注意与韧带断裂、骨折等疾病的鉴别。
对于有外伤史,出现损伤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损伤处畸形,活动或移动时疼痛加重,怀疑有骨折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损伤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上述症状是因为什么导致的?(如行走不慎、体育训练等)
上述症状的发生有多久了?
职业是什么?
自己做过相应的治疗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医师通过触诊受伤局部有无压痛,疼痛加重的诱因,并观察受损局部有无肿胀,皮肤有无淤青,有无损伤畸形以及关节不稳定等,可辅助做出初步诊断。
X线检查可明确损伤程度,排除骨折、脱臼。内外翻应力位片可见关节间隙增宽,侧位片有时可见距骨向前半脱位。
MRI检查利用无线电波和强磁场,对关节软组织和骨骼进行详细显影,可以确定韧带扭伤部位及程度。
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并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做出诊断:
患者有损伤史。
外伤后出现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体格检查中,触诊受损局部可有压痛,患者感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观察到受损局部肿胀,皮肤可有淤青,但无损伤畸形,这些均可辅助做出初步诊断。
影像学检查可辅助本病的诊断,X线摄片可排除骨折、脱臼,MRI可以确定韧带扭伤部位及程度。
韧带断裂一般是在剧烈活动中,急速做出超出关节活动范围的动作,导致相关韧带被动牵拉而引起撕裂或完全断裂,其往往伴有扭伤和骨折。韧带断裂可有局部出血、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与韧带扭伤症状相似,但韧带受伤程度不同,可结合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做出鉴别。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其常表现为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以及伴有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及运动障碍等。骨折与韧带损伤部分症状相似,但韧带损伤是属于软组织损伤,不伴骨折,依据临床表现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可做出鉴别。
韧带扭伤一般可采用早期冰敷、抬高患肢、石膏或支具制动、注意休息等处理原则,若伤势重者,可予手术修补受损韧带。
韧带扭伤急性期,大部分情况下可采用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休息,停止走动,制动受伤的关节。
立即冷冰敷,一般可于伤后48小时内冰敷,起到消肿止痛作用,冰敷每次持续10~20分钟,可间隔1~2小时反复施加。
使用石膏、支具等来保护,利于受损韧带修复。
抬高扭伤关节,高过心脏,有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
如扭伤后可使用三七片,或外涂红花油等,可化淤止血、消肿止痛。
韧带扭伤后若疼痛剧烈,可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物止痛治疗。
韧带扭伤若伤势较重,韧带完全断裂,可予手术治疗,以修补受损韧带。
如腰部扭伤,可加强腰、腹肌锻炼,有利于增强肌肉弹性和耐力,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改善肌肉的供氧状态,松解粘连。腰痛的功能锻炼方法为仰卧,两臂后伸,头颈尽力抬起,使胸离开床面。
如针灸、推拿、理疗、热敷等均可改善韧带损伤后引发的系列症状。
患者发生韧带扭伤之后是可以治愈,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一般治疗痊愈后可无须复诊。
韧带扭伤经积极正规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韧带扭伤经积极的治疗处理,对自然寿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韧带扭伤经治疗痊愈后,可无须复诊。
韧带扭伤患者,无特殊的饮食宜忌,正常饮食,营养均衡即可。
韧带扭伤患者需注意日常护理,包括保持环境安静舒适、体位适宜,以及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等方面。同时需特别注意,患者韧带扭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以防加重损伤。韧带扭伤后应监测病情,避免症状加重。
保持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注意观察患者的伤情变化,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处理。
保持卧位舒适,若上肢损伤,则抬高患肢与心脏水平10~20cm,以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肿胀。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紧密监测患者疼痛、肿胀等变化,如果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家属要关心、理解、安慰患者,以消除他们对疼痛的恐惧,并积极鼓励他们,帮助消除不良情绪,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韧带扭伤后,应特别注意要立即停止运动,注意休息,以防加重损伤。
韧带扭伤可通过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预防,如重视个人安全、加强自我保护、运动前准备充分、加强身体薄弱部位的训练等,可使韧带扭伤得到有效预防。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首先在思想上要对个人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懂得如何进行运动损伤预防。
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和体质的运动员,要区别对待,不可给以同样的运动量与强度,或学习同样难度的动作,以防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受伤。
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既要做一般准备活动,也要做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与量可依训练内容、比赛情况、个人机体状况、气象条件等等而定。
加强自我保护,掌握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如自高处或摔下或落下必须双腿并拢,相互保护以避免膝踝关节的损伤;学会各种滚翻动作以缓冲与地面的撞击;以及学会各种支持带的正确使用等等。
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加强腰腹肌的训练,提高腰腹肌的力量,并增强其协调性和拮抗的平衡性,可有效预防腰部损伤。
4581点赞
[1]张潇谨,李雪莹.河南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12):54-56.
[2]陈慧娟,余友儒,曾淑萍.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救治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3,(9):17-19.
[3]王春生,曾熙媛,顾美仪.中华当代护理大全第2卷护理实践与管理上[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0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