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旋转脱位的实质是一种陈旧性脱位,好发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创伤史、先天畸形的儿童、青少年。寰枢椎旋转脱位的临床表现是特发性斜颈、颈部僵硬、头颈部旋转受限、枕颈部疼痛,并伴有以齿状突与寰椎侧块的对应关节改变的X线特征。早期积极治疗能被治愈,但常因临床上忽视而被误诊(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的旋转位置大多在正常旋转范围内,完全性的少见)。
寰枢椎关节旋转分为四型:
是最常见的类型,无前后方向移位的旋转脱位(纯旋转型),寰齿间距不超过3mm,表示寰椎横韧带无损伤,寰枢椎旋转运动范围正常。
是第二常见的类型,为旋转脱位伴寰椎前移位,寰齿间距在3~5mm,可能合并横韧带损伤。一侧的侧块有移位,而对应的侧块无变化,寰枢运动超出正常范围。
出现严重移位,寰齿间距超过5mm,横韧带与寰枢侧方关节(限制脱位第二重要结构)均受损,双侧侧块都迁移,只是一侧更明显,形成旋转脱位。寰枢运动超过正常范围。
最少见,寰椎后移位,同时伴有不完整的齿状突如齿状突骨折,可能仅一侧侧块有移位。X线平片可能对其变化在识别上有困难,尤其侧位片更不易判断。开口位片能显示侧块向前放置及靠向中线,棘突偏向一侧,开口位还可能显示小关节在无损伤侧呈“眨眼征”及颈1~3受伤关节部分重叠交锁。
寰枢椎旋转脱位的发生与创伤、解剖变异、感染有关,这些因素导致旋转脱位后,关节囊出现滑液渗出、肿胀和肌肉挛缩,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解剖对位,导致韧带和关节囊发生挛缩,最终形成了旋转脱位固定。好发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的儿童、青少年,患有一些发育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的患儿等。
从感染角度上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它可发生寰枢关节充血性脱钙,导致所联系的韧带自其附着处松脱,并造成脱位。
从创伤角度上看,引起齿突骨折、寰枢椎关节损伤而致寰椎关节脱位已众所周知,但最多见的是轻微创伤,它们并不引起骨性损伤,但是会导致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撕裂,从而形成寰枢关节不稳定。
在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患者中,先天变异占51%,正常组中仅9%。
天气多变时,儿童易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寰枢关节充血性脱钙,导致周围的韧带自其附着处松脱,并造成脱位。
儿童外出游玩易发生创伤,导致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撕裂,从而形成寰枢关节不稳定。
寰枢椎旋转脱暂无明确流行病学数据。
此类人群可发生寰枢关节充血性脱钙,导致周围的韧带自其附着处松脱,并造成脱位。
多指轻微创伤,它们并不引起骨性损伤,但是会导致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撕裂,从而形成寰枢关节不稳定。
患有一些发育性疾病,如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唐氏综合征,以及一些先天性疾病如Klippel-Feil综合征的患儿较易发生此病。
寰枢椎旋转脱位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特发性斜颈、颈部僵硬、头颈部旋转受限、枕颈部疼痛。如有脊髓受压,则可产生四肢无力、行走不稳,重者可因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而产生眩晕及视力障碍,主要导致颈部僵硬、头颈部旋转受限、枕颈部疼痛等并发症。
特发性斜颈、颈部僵硬、头痛及活动受限为其主要表现。患者头颈旋转功能受限最明显,斜颈的特征是向一侧倾斜20度,并为轻度屈曲,犹如“雄性知更鸟”姿势,长期的斜颈致头面部发育不对称。若单侧向前方移位时,头部向健侧倾斜,伴有颈痛、僵直、活动受限及枕大神经痛等。重者可有根性痛,有时可发生椎动脉受压症状。急性发病者无颈肌及胸锁乳突肌痉挛,可与儿童斜颈畸形相鉴别。
如有脊髓受压,则可产生四肢无力、行走不稳,重者可因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而产生眩晕及视力障碍,本病极少伴有脊髓和神经根压迫情况。
随着病情进展,一些患者寰齿间距会增宽,椎管管径减小而硬膜囊受压,导致脊髓压迫,一旦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的表现(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等),预后会非常不好。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并发截瘫和半截瘫等。
寰枢椎旋转脱位的患者出现特发性斜颈、颈部僵硬、头颈部旋转受限、枕颈部疼痛等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典型表现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可就诊于骨科或神经内科,并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但要与颈椎病相鉴别。
出现特发性斜颈、颈部僵硬、头颈部旋转受限、枕颈部疼痛等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典型表现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出现脊髓压迫的表现(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等)或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眩晕及视力障碍)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应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出现脊髓损害时(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眩晕及视力障碍等),需要神经内科辅助就诊。
因为什么症状来就诊?
症状持续了多久?是一过性的还是持续性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特发性斜颈、颈部僵硬、头颈部旋转受限、枕颈部疼痛等症状)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眩晕及视力障碍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见头面部向健侧偏斜、活动明显受限,病程久者可发现面部不对称,患者颈枕部有肌肉痉挛及压痛,强迫矫正可引起疼痛。在脊髓损害时可出现椎体束征,如下肢僵硬、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踝阵挛等。
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的病因之一是上呼吸道感染,血常规可以大致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并可粗略判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可见寰椎侧块与齿状突关系改变,前旋的一侧侧块变宽,与齿突靠近,对侧相反。枢椎棘突与颏部偏离中线,歪向健侧。如有一侧向后旋转,则侧块与枢椎关系间隔不清。
可观察寰椎前结节与齿状突间距,正常人小于3mm,如小于等于3mm、有旋转,为Ⅰ度,3~5mm为Ⅱ度,大于5mm为Ⅲ度。
通过头部向旋转15度时的前后位检查(分别检查向左、向右旋转15度的张口位X线平片),以明确是否存在寰枢旋转脱位。
CT横扫可对比寰齿旋转方向程度,寰椎前弓与齿突间距及椎管状态,还可以观察脊髓的位置及受压情况。
有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的相关临床表现后,根据X线、CT检查显示的寰椎旋转角度外,还必须结合齿状突移位情况和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外伤史或运动史综合考虑。
除外其他与寰枢椎旋转脱位症状相似的疾病,如颈椎病。
颈椎病常表现为颈部僵硬、颈部疼痛等。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主要的临床表现不同,总的临床表现除了颈部僵硬、疼痛外,有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缩、头晕目眩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四肢瘫痪。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伏案工作的中老年人为多。但现在随着低头族的增加,青少年也有不少病例,一般经X线片和CT检查可进行鉴别。
寰枢椎旋转脱位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迁延日久,复位困难。治疗方法的选择应依据病变情况而定,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儿童寰枢脱位,多与上呼吸道及头颈部感染有关,对尚存在的感染应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口服或肌注,以控制感染。
对病程短、症状轻者,可由有经验的医师手法治疗,但多主张选用较稳妥的牵引复位固定。对病程短者,先用枕颌带牵引,牵引重量按年龄用3~5kg,如三日内不能复位,则应改颅骨牵引。经照片证实已复位后,改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4周,对成人亦可用寰枢椎固定术。
细菌感染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根据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选择不同的抗生素。小儿最常见的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使用青霉素或阿莫西林,但注意是否药物过敏,药物过敏者禁用。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还常见于流感,可采用奥司他韦,注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当患者疼痛不缓解并影响正常生活时,可适当给予布洛芬缓解疼痛,但注意药物过敏者禁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禁用。
适用于慢性(3个月以上)或不可复位的旋转脱位,伴有颅底凹陷等其他畸形时,复发的旋转脱位,存在神经功能损害,横韧带不完整的患者。
优点为解除疼痛和肌肉痉挛,不对称的面部术后可逐渐恢复,一般不再复发脱位,旋转畸形时扭转的椎动脉被松解,视轴也可逐渐调整至正常。
缺点是损失了关节活动度,不可避免的出现寰枕关节松弛,和加速枢椎以下关节的退行性变,儿童患者融合节段垂直方向会出现生长受限。
寰枢椎旋转脱位早期及时治疗可防治脊髓损伤并发症,患者大多可治愈,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若脊髓损伤较为严重,则不易治愈,甚至可致死。复诊应注意观察患者脊髓情况,及时发现脊髓损伤并立即治疗。
根据病情发展情况,早期治疗者大多能治愈。一旦出现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则不易治愈。
在没有出现脊髓损伤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出现脊髓损伤严重者,可致死亡。
定期观察患者脊髓情况,是否并发脊髓损伤(脊髓压迫所导致的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眩晕及视力障碍等),如有相关症状应立即治疗。
寰枢椎旋转脱位患者应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多吃瘦肉、鸡汤、鱼汤以及牛奶等高蛋白的食物,同时多吃蔬菜、水果类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口味宜清淡。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从而不利于骨性融合及炎症的消退。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例如胡萝卜、高粱、芡实、蜂蜜、豆腐、鸡肉、韭菜、牛奶、橙子等,可增强抵抗力,并补充充足的营养,促进骨性愈合。
术后应食用高蛋白饮食,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免疫力;卧床保守治疗患者,术后应多食用容易消化食物,防止卧床出现便秘。
寰枢椎旋转脱位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脊髓损伤的并发症,一旦发现立即求助医生,嘱咐患者卧床休息。
增强抵抗力,在骨完全愈合后应注重身体锻炼,且科学锻炼,不宜过度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对于四肢瘫痪者早期在康复中心进行康复锻炼,保持积极健康心态。
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应指导患者尽可能的活动,如深呼吸,上肢及下肢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瘫痪患者应进行肢体各关节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以免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
定期观察患者脊髓情况,是否并发脊髓损伤,定期入院复查,检查脱位后的复位情况,主要复查X线片等项目。
术后服用营养神经、镇痛等相关药物的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停止服用药物,入院就诊。
预防寰枢椎旋转脱需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蛋白质,科学运动,增强抵抗力。一旦出现颈部损伤及时就医,以防拖延病情,平时注意不要对颈部进行不规范的按摩理疗等。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多吃瘦肉、鸡汤、鱼汤以及牛奶等高蛋白的食物,同时多吃蔬菜、水果类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
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在天气多变的季节,及时增减衣物,防治感冒。
不要对颈部进行不规范的按摩理疗。
积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唐氏综合征等疾病,并定期入院检查是否存在寰枢椎脱位。
4160点赞
[1]邱贵兴,戴克戎主编.脊髓、脊柱和骨盆创伤[M]2016.231.
[2]余新光主编.颅颈交界区畸形,基础与外科治疗[M].2015.146
[3]李家顺贾连顺主编.颈椎外科学[M]2004.163.
[4]余新光主编;尹一恒,佟怀宇副主编;周定标主审.颅颈交界区畸形,基础与外科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02.149.
[5]张家妍,焦颖,骆淑娥,杨守华等主编;智慧,张慧霞,田怡,李莉等副主编.实用护理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技术 下[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387.
[6]邱贵兴,戴克戎主编.脊髓、脊柱和骨盆创伤[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1.23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