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纹舌医学上又称为沟纹舌,因沟纹的形状或排列方向不同,又称阴囊舌、脑回舌或皱褶舌,舌体有明显增厚,有大量炎性细胞侵入舌体,裂纹可深达黏膜下层或肌层,临床上常与地图舌和全身系统性疾病相伴发。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本病并不常见,多认为是先天性因素引起的舌体畸形,但是也有后期形成病变的患者,考虑可能与营养因素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有关。没有任何症状,仅表现为沟裂的情况不需要进行治疗,只有并发感染才需要对症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抗感染治疗。裂纹舌无法治愈,但是也有少数患者随着自身免疫系统的完善,舌部沟纹逐渐变浅。本病一般不会癌变,但是感染反复发作时需要警惕,必要时需进行病理诊断。
叶脉型中央有一条前后较深的纵形沟,其两旁多有排列比较规则的副沟。
脑纹型沟裂迂回于舌背,状似大脑的沟回。
沟纹主要发生在舌背部黏膜中央,一般为2~3条纵型裂纹,一般纹路较长、较深,容易有食物残留,诱发感染。
沟纹主要发生在舌背部边缘1/3处,往往是多条横向裂纹,沟纹较短、较浅,一般不会有食物残留。
一般只有散在2~3条裂纹,但患者正常伸舌时并不明显,需要将舌体拱起才会看清,此种一般不需要治疗,也不影响舌体美观和功能。
裂纹较轻型数目上更多,而且沟裂更明显,会有少量食物残渣滞留,需要日常注意维护。
裂纹多为数条较深纵裂沟纹,同时周围伴发十多条横纹,严重影响舌体美观,会增加患者恐惧心理,而且非常容易有食物残渣滞留引发感染。
目前致病因素尚无统一意见,过去多认为与遗传基因有关,是先天性舌发育异常,比如舌上重肌发育异常,舌黏膜随着舌肌发育的裂隙可出现皱纹,但是裂纹舌也会因为某些复杂因素而后天发病。
精神迟钝患者发病率明显增高,并发现有高发家系。有人测患者血中HLA-DR,发现DR5和DRw6抗原明显升高,而DR2抗原减少,可能与裂纹舌发病存在一定关系。
因为年龄的增长或者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导致舌吸收营养能力降低、代谢异常以及全身营养吸收障碍,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
裂纹舌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特别是40岁以后更明显,可能随着人体的衰老、舌体营养吸收能力降低,造成代谢障碍而产生裂纹舌。
存在高发人群现象,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银屑病、梅-罗综合征、干燥综合征、伤寒、梅毒感染、唐氏综合征、天疱疮等,常伴发裂纹舌。慢性支气管病、胃炎、胆囊炎、糖尿病、结核、肝炎等慢性病可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营养障碍,使舌黏膜松弛产生沟纹。
裂纹舌的发病率<10%,男女发病率一致。有报告称新生儿患有沟纹舌的比例为0.8%,学龄儿童为5%~15%。10岁前发病率较低,10~60岁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60岁后上升趋势停止。
本病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也会有所上升,一般60岁以后趋于停止。
发病率会明显增加,多考虑与体内部分基因异常有关。
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可能会影响舌体发育,引起该疾病。
裂纹舌患者常无自觉症状,一般无生理功能改变,舌的色泽、质地和活动均正常。病程进展比较缓慢,有的沟纹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裂纹舌表现为舌背一条或长或短的中心深沟,和多条不规则的副沟,以舌背不同形态、不同排列、不同深浅长短、不同数目的沟纹或裂纹为特征,也可发生在舌侧缘。
以舌尖抵于下前牙舌侧面将舌拱起或用前牙轻咬舌体,可清晰见到张开的沟裂样损害。但沟底黏膜连续完整,无渗血。
沟底丝状乳头缺如,可能因为细菌感染和炎症的发生,沟侧壁丝状乳头稀少,黏膜可因萎缩变薄而常呈鲜红色。当由于沟底残渣细菌过度生长和继发感染而产生炎症时,会出现口臭和疼痛。少数患者舌黏膜可因食物刺激,出现痛、干、苦等症状,多伴地图舌。
沟纹舌舌体较肥大,可形成巨舌。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裂纹舌,可能会有病毒感染的其他全身症状,比如肝炎病毒,很可能存在腹泻、消瘦。
如果是迟发性变态反应引起的裂纹舌,身体还会有其他过敏性症状,比如嗜睡、皮疹等。
常与裂纹舌伴发,是一种浅表性非感染性的舌部炎症,其病损的形态和位置多变,又被称为游走性舌炎。因为它与裂纹舌具有明显相关性,而且都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提示两者的发生可能是由相同的基因作用决定。
因为裂纹舌极易引起真菌感染,尤其是患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念珠菌病的发病率更高,而念珠菌可侵袭味蕾、阻塞味孔,产生味觉抑制物质,亦可引起味觉障碍。
裂纹舌发病时可见丝状乳头增生、毛状结构消失,裂沟和侧壁无舌乳头,代之以黏膜隆起,上皮的排列紊乱。如果口腔内感染持续存在,很有可能引起舌乳头炎。
因为裂纹舌临床表现过于明显,容易造成患者情绪紧张而就医,甚至是多方求医,反而因为治疗方法混乱,容易加重病情。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就医,需要对患者做好解释,消除患者恐惧心理,解释该病为良性,也不会因沟纹加深而裂穿。但是裂纹舌常因全身疾病而引起,就医时要详细询问患者的全身疾病情况。
舌部黏膜出现明显红肿和疼痛,提示有感染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
正中纵深沟裂疼痛难忍,需要患者及时就诊。
如果裂纹舌患者出现全身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排查全身系统性疾病。
若患者自己观察到舌头上有红斑或是疼痛等症状,可以考虑到口腔科或是口腔黏膜科就诊。
伴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可考虑到对应科室就诊治疗全身疾病,如出口腔病变外,身体其它部位出现脱屑症状,可到皮肤科就医。
若患者年龄比较小,伴有发育障碍等,可到儿科就诊。
患者合并出现骨关节痛等症状时,也可考虑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是先天性就有还是后天得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舌背疼痛、食物刺激痛、口臭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平时自感会影响日常生活吗?
之前有到过其他医院进行过检查或是治疗吗?
观察舌背部黏膜的形态、颜色以及沟纹的深度,病人伸舌检查时,应注意其对称性及有无伸舌歪斜或震颤,舌背乳头有无增生或萎缩,舌苔的形态及颜色。可用纱布包绕舌前部,用手握持并向前拉出,可较清楚的检查舌背基部及舌侧面基部。
通过触诊可以检查舌体的硬度、活动性,以及舌背部黏膜是否有增厚或萎缩。
对于反复发生感染的裂纹舌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其目的是排除恶变,因为本检查方法为有创方法,所以并不是常规检查,应慎重选择。
针对并发感染的裂纹舌患者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除此之外,对于寻找病因,可以考虑进行针对营养因素的相关测定,排除贫血等全身性因素。
根据沟纹的特征,裂纹舌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人主张应以沟深2mm以上,沟长15mm以上,且病程持续半年以上,有疼痛等自觉症状为诊断标准。
常有创伤史,疼痛明显,舌黏膜连续性中断,有渗血,而裂纹舌一般没有明显的创伤史,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出现,没有渗血的表现,据此两者可以进行鉴别。
以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裂舌三联症为临床特征。肉芽肿性唇炎是其表现之一,多数表现为不完全的单症状型和不全型。患者以20岁以下青年居多,男女比例接近,依靠梅-罗综合征的三联典型症状可以做出临床诊断,出现两项主症即可诊断为不全型梅-罗综合征。裂纹舌与该疾病最大的鉴别点在于,裂纹舌多不会引起复发性面瘫以及面部肿胀等症状,据此两者可鉴别。
裂纹舌的治疗原则以控制局部感染和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为主,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
当舌部黏膜出现炎症时,可用洛索洛芬钠等甾体抗炎药物消炎止痛,也可以使用含漱液,如可用氯己定、碳酸氢钠漱口。含漱时必须强调将舌背拱起,去除沟中食物残渣,并使沟纹张开,浸泡在漱口液中,方能起到局部清洗和消炎作用。
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时,可口含制霉菌素或碳酸氢钠片泡水含漱。
伴有贫血或维生素缺乏者,可用维生素B、铁剂等内服。
精神紧张者可用谷维素、地西泮等。
有疼痛症状者,可在饭前使用局部麻醉剂漱口。
针对伴有全身疾病的裂纹舌患者,常常因为舌体反复感染增加进食痛苦,可以酌情给予类固醇激素缓解病情,但是容易导致其他问题,慎重应用。
因迟发性变态反应引起的裂纹舌,可以口服氯苯吡胺等抗组胺类药物。
裂纹舌正中纵深沟裂疼痛难忍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沟裂部位,之后拉拢缝合,恢复外形。缝合时需要使用粗线,避免舌体撕裂,增加痛苦。术后需要辅助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
中医辨证施治:
火毒上炎者用清热解毒方剂,如白虎汤、清胃散。
阴虚内热者用滋阴清热方剂,如知柏地黄汤、麦门冬汤。
裂纹舌目前无法治愈,需要通过药物长期维持治疗。如果用药及时、护理得当,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裂纹舌目前无法治愈。
裂纹舌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全身疾病患者,往往提示患者身体状况较差。
裂纹舌出现局部感染时,需要在一周左右复诊,明确抗感染疗效;如果接受手术治疗,需要术后一周复诊检查舌体恢复情况,有无感染发生。
很多研究表明,裂纹舌与营养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且舌部容易引起进食刺激性疼痛,所以饮食需要注意避免刺激。
裂纹舌患者与营养因素存在相关性,补充维生素和高蛋白饮食对本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老年人和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营养吸收出现障碍,在饮食上建议选择好吸收、高营养的食物。
裂纹舌容易在沟纹内残留食物残渣,可以多食用纤维素含量比较高的蔬菜、水果,这样有助于清理舌面,减少感染的发生。
手术治疗后一周内,建议患者饮食以流食为主,逐渐向半流食过度,一周后舌体活动自如,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手术创面较大、感染风险较高者术后可以插胃管。
避免食用辛辣、过烫的食物,可减少舌部黏膜的疼痛感。
裂纹舌虽然不需要治疗,但是局部护理不容忽视,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环境可以减少裂纹舌感染。因为裂纹舌很可能伴有全身传染性疾病,如梅毒、肝炎,临床护理工作要规范,同时要注意手卫生、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运用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禁忌症,并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减药或是停药以及更换药物,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注意缝合线的情况,不慎引起缝合线裂开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不建议患者反复自查舌体,应放松心情,减少焦虑。
如果患者在裂纹舌的同时伴有唇炎或者面瘫等情况,需警惕梅-罗综合征,建议尽快就医检查,以明确诊断。
目前该疾病的病因尚不是很明确,但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积极改善全身身体状况,进行口腔健康宣传、补充营养等,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后天性疾病发生。
对于年龄在40~60岁左右的好发人群,每三年口腔筛查一次。针对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每年筛查一次。针对家族聚集型病例,需要患者子女每年进行一次筛查。
裂纹舌可以通过视诊、触诊以及问诊进行全面筛查,方法简单易行,不难诊断。可以将裂纹舌患者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两类,进行后期的诊疗工作。
除先天性裂纹舌以外,后天发生的裂纹舌往往与身体营养障碍存在关系,很可能是因为机体营养吸收能力下降或者补充营养不足,可以进行身体全面检查,有目标的补充营养。
裂纹舌因为导致舌黏膜变得薄弱,破坏了防护屏障,所以非常容易引起舌炎或感染,对于此类并发症的预防也要引起重视,积极清理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避免细菌滋生。
4920点赞
[1]陈谦明主编.口腔黏膜病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