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筋膜间隔综合征是创伤后发生在足部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病变,即由于间隙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足筋膜间隔综合征主要由于外力挤压伤导致,可表现为足部的疼痛、肿胀,需及时就医,可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凡可使足筋膜间隙内容物体积增加、压力增高或使筋膜间隔区的容积减小,均可发生足筋膜间隙综合征,如足部的挤压伤、血管损伤、骨折内出血或石膏夹板固定不当。
足部受重物砸伤、挤压伤或重物较长时间压迫,如地震房屋倒塌压砸肢体、受压组织缺血,压力除去后血液再灌注使受伤组织出血、反应性肿胀,使间隔区内容物的体积增加,随之压力增高发病。
足部血管损伤受其供应的肌肉等组织缺血,修复血管恢复血流后,组织反应性肿胀,使间隙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发生本病。
足部骨折后血液流入筋膜间隙内,由于筋膜间隙的完整结构并未受到破坏,积血无法溢出而内容物体积增加,使压力增高而发病。
足部石膏固定由于固定过紧压力过大,使筋膜间隙容积压缩,损伤组织肿胀,如不及时放松夹板,可发生本症。
我国目前暂无足筋膜间隔综合征较为权威的流行病学研究。
工地是伤害发生较多的地方,可出现坍塌等事故,造成人员挤压、伤亡。
地震后房屋受损严重倒塌,人未及时逃出被压可导致外伤。
石膏或夹板固定过紧可导致压力高,从而出现足筋膜间隔综合征。
足筋膜间隙综合征发病比较迅速,严重者24小时即可出现典型症状,主要是足部疼痛及活动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足部挛缩、畸形。本病可并发伤口感染等严重病症。
在足筋膜综合征早期,疼痛可呈进行性加重,直至肌肉完全坏死之前,疼痛持续加重而不缓解,可有压痛,肌肉被动牵拉痛。
由于受损伤部位肿胀、疼痛,患者的主动活动发生障碍。
肿胀是足筋膜间隙综合征最早的体征,皮肤肿胀可表现为水疱。
足筋膜间隔区神经缺血,短时间即可出现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表现为所支配的肢体未端感觉减退、肌力减弱,甚至神经功能完全丧失,则支配区感觉完全丧失。
挛缩、畸形,足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继续发展,肌肉神经干等相继坏死,所以晚期的体征主要有足部挛缩畸形及神经干损伤。
发生感染的因素有更换敷料污染或存在坏死组织发生感染。此时应剪除其坏死肌肉组织,更换辅料,二期愈合。
此合并症较少见,表现为少尿、无尿、全身浮肿,应及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或肾脏替代治疗。
足部出现此病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根据患者的受伤史、特征表现和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同时足筋膜间隙综合征注意与足部动脉损伤相鉴别诊断。
被重物砸伤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足部出现明显疼痛和肿胀症状,应及时就医。
出现足部活动障碍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是否被重物砸伤过?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足部疼痛、畸形等)
足部是否能活动?
之前有治疗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筋膜间隙测压即间区内压,在早期诊断中十分重要,间隙压力增高是足筋膜间隙综合征病例机制的关键一环,对明确诊断及手术指征有重要参考意义。常用的测压装置为Whiteside法,正常压力在10mmHg以下,10~30mmHg即为增高,超过30mmHg为明显增高,已具有切开减压的指征。
对慢性应力性筋膜间隔综合征的诊断有较好的效果,特异性、敏感性、精确性均较高,这种非侵袭性的方法可作为临床怀疑足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的筛选工具。
患足有受压挤等病史,有肿胀并有疼痛等症状。
足筋膜间隙触之张力增高,明显压痛。
肌肉活动障碍,被动伸直和牵拉疼痛。
通过间隙的神经干的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早于运动障碍。
足部动脉损伤,常见的如足背动脉损伤,也可出现足部的肿胀和疼痛,与足筋膜间隔综合征表现相似,但动脉损伤及时止血后疼痛可减轻,可通过筋膜间隙测压与本病相鉴别。
足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是消除足部肿胀、疼痛和畸形,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病时间采用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肢体明显肿胀、压痛,皮肤有张力性水疱,肌肉被动牵拉痛,经Whiteside法的穿刺测压未高于30mmHg者可进行保守治疗。多采用制动,抬高患肢,严密观察等措施,经7~10天,肿胀可消退,症状消失可完全治愈。
应用甘露醇后症状可明显改善,肿胀迅速消退,疼痛减轻,尿量增加,使压力恢复正常。先以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输入,2小时后再同样输入一次,两次之间静脉通道以缓慢输液维持,治疗后再测压可恢复正常。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严重失水者和颅内活动性出血者、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者禁用。
肢体明显肿胀与疼痛;筋膜间隙张力大、压痛;筋膜间隙测压在30mmHg以上者可行手术治疗。临床中常用筋膜切开减压术,切开压力升高的筋膜间隔,骨间间隔取足背纵切口,单纯内或外侧间隔取前足内或外侧切口,涉及跟部间隔均经足后内侧入路进行切开减压术。手术时,皮肤需要切开足够长度,深入筋膜间隔区内,减压彻底,否则治疗效果差。
本病预后良好,患者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恢复结构正常,恢复正常的生活质量,消除疼痛肿胀,预后较好。
足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治愈。
患者治愈后不影响正常寿命。
肌肉缺血挛缩,此种情况易出现在发现晚、就医晚的患者中,此时病情已进展到晚期阶段,肌肉出现坏死,需行神经松解术矫正畸形并积极进行锻炼。
足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术后1个月内返院复查,若创伤处出现红、肿、热、痛、渗液,应随诊。
足筋膜间隔综合征一般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均衡丰富即可。
足筋膜间隔综合征的患者需减少活动,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在医生指导下正确进行功能锻炼。
术后患者早期进行规律性的肢体功能锻炼,运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原则主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
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肢端皮肤的肿胀程度和温度。
作息规律,合理安排饮食,保持心情愉悦和充足睡眠,促进伤口的恢复。
注意观察患足的血循环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动脉搏动情况等。
足筋膜间隔综合征发病较急,患者易产生焦虑和恐慌的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充分体谅他们的情绪并尽力安抚,提高治疗积极性。
术后伤口护理不当易出现感染导致愈合延迟,此时应及时消毒进行处理。
足筋膜间隔综合征多由于意外事故的挤压伤导致,所以注意活动工作时的安全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
远离建筑工地、危楼等危险系数较高的地方,避免砸伤,若需在这些地方工作,应做好个人防护。
掌握正确的地震避险逃生方法,尽量避免伤害。
4102点赞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下册.第4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6:430-439.
[2]丁淑贞,丁全峰主编.骨科临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32.
[3]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外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1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