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哮喘属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吸入变应原后引起以间歇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为特点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及时脱离变应原后,进行相应药物治疗,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该疾病预后较好,病情严重未及时接受治疗的患者预后不佳。
即有潜伏期哮喘,是由抗原或半抗原(高分子量生物学物质)引起机体过敏反应而引起。
即无潜伏期哮喘,由刺激性物质刺激呼吸道而引起。因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的刺激性气体,支气管黏膜因非免疫性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称之为反应性气道功能不全综合征(RADS)。
职业性变应原或刺激性化学物是职业性哮喘致病因素之一,呼吸道吸入是职业性变应性哮喘的主要接触途径,是激发免疫反应的起始部位,本病好发于从事与高分子量变应原相关工业的从业人员、高危行业从业人员。
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应变机制是指在职业性变应原或刺激性化学物与人体接触后,引起气道高反应、气道炎症和神经调节,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症出现。
是导致本病最直接的因素,当患者在面粉厂、药品厂、农场、木材加工厂、水泥厂等多粉尘单位工作时,可诱发职业性哮喘。
如气道对周围刺激因子敏感,可引起气道分泌炎症因子导致气道水肿,引发喘息等症状。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亚甲基二异氰酸酯(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萘二异氰酸酯(NDI)等。
邻苯二甲酸酐(PA)、马来酸酐(MAH)、偏苯三酸酐(TMA)、四氯苯酐(TCPA)、六氢苯酐(HHPA)等。
乙二胺、二乙烯二胺、三乙基四胺、氨基乙基乙醇胺、对苯二胺、哌嗪等。
铂复合盐、钴盐等。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含6-氨基青霉烷酸(6-APA)结构的青霉素类,和含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的头孢菌素类、铂类抗肿瘤药物。
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等。
米曲霉α-淀粉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实验动物等。
西方红雪松、东方白雪松、伊罗科木、黑黄檀木、非洲枫木等。
甲醛、大型真菌、天然橡胶等也会诱发该疾病的发生。
职业性哮喘的患病率占哮喘的2%~15%,某些职业人群哮喘的患病率尤为突出,铂冶炼工人发病率高达40%;酶洗涤剂制造业工人中有16%~45%发生哮喘;谷类作业工人中有2%~40%患哮喘,可见本病在职业病邻域相当常见。在我国,职业性哮喘流行性病学调查资料少,在呼吸科杂志或职业病专科病例报道也非常少。
呼吸道吸入是职业性哮喘的主要接触途径。
职业性哮喘好发于从事与高分子量变应原相关工业的人员、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如在面粉厂、药品厂、农场、木材加工厂、水泥厂等工作单位工作的人群,该类人群工作中经常接触粉尘、霉菌等物质,易诱发该疾病。
职业性哮喘患者在接触与工作环境相关的致敏物质时,患者可能反复出现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脱离致敏的物质或工作环境时多数可自行缓解,部分需要用平喘药方能缓解。
步行或上楼时气短,可有焦虑,呼吸频率轻度增加,闻及散在哮鸣音,肺通气功能和血气检查正常。
稍事活动感气短,讲话常有中断,时有焦虑,呼吸频率增加,可有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闻及响亮、弥漫的哮鸣音,心率增快,可出现奇脉。
休息时感觉气短,端坐呼吸,只能发单字表达,常有焦虑和烦躁,大汗淋滴,呼吸频率>30次/分,常有三凹征,闻及响亮、弥漫的哮鸣音,心率增快常>120次/分,奇脉。
病人不能讲话,嗜睡或意识模糊,胸腹矛盾运动,哮鸣音减弱甚至消失,脉率变慢或不规则,严重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pH降低。
职业性哮喘在发作前常有鼻塞、打喷嚏和眼痒等先兆症状。
一般职业性哮喘导致呼吸衰竭为Ⅱ型呼吸衰竭,哮喘严重发作时的呼吸衰竭为Ⅰ型呼吸衰竭。急性发作的重症职业性哮喘患者如不能及时脱离过敏原,严者甚至可导致呼吸骤停,即呼吸突然停止。
患者气流阻塞长期得不到控制,肺残气量越来越多,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压迫肺泡周围血管,肺循环阻力增高,形成慢性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慢性性肺源性心脏病。
如职业性哮喘患者未能及早发现治疗,反复轻症发作,可能会引起胸廓畸形,最常见的是桶状胸、鸡胸、肋骨外翻等畸形。
当职业性哮喘患者处于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未控制时,常常会导致严重缺氧。对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抢救时,也可因为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用量过大或过快,引起心律失常和休克,须立即抢救。
当患者在工作环境中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需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患者首选呼吸内科就诊,医生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史和检查结果确诊本病。
当患者在接触特定物质就容易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需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
当应用急救药物治疗、服用哮喘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应该及时就诊。
患者首选呼吸内科就诊,病情严重紧急,如并发休克时应该先于急诊科予以抢救。
是否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情况?
症状出现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
肺部有无其他基础疾病?
患者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大多数哮喘病人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2.5%),且与哮喘症状有关。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评价哮喘气道炎症指标之一,是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的敏感指标。
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用力肺活量(FVC)正常或下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以及呼气流量峰值(PEF)均下降;残气量及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増加。其中以FEV1/FVC%<70%或FEV1低于正常预计值的80%,为判断气流受限的最重要指标,缓解期上述通气功能指标可逐渐恢复。病变迁延、反复发作者,其通气功能可逐渐下降。
用于测定气道反应性,常用吸入激发剂为乙酰甲胆碱和组胺,其他激发剂包括变应原、单磷酸腺苷、甘露醇、高渗盐水等,也有用物理激发因素,如运动、冷空气等作为激发剂,观察指标包括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PEF(呼气流量峰值)等。结果判断与采用的激发剂有关,通常以使FEV1下降20%所需吸入乙酰甲胆碱或组胺累积剂量(PD20-FEV1)或浓度(PC20-FEV1)来表示,如FEV1下降≥20%,判断结果为阳性,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适用于非哮喘发作期、FEV1在正常预计值70%以上病人的检查。
用于测定气道的可逆性改变,常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当吸入支气管舒张剂20分钟后重复测定肺功能,FEV1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判断结果为阳性,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道阻塞。
哮喘发作时PEF下降,由于哮喘有通气功能时间节律变化的特点,监测PEF日间、周间变异率有助于哮喘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哮喘发作时胸部X线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胸部CT在部分病人可见支气管壁增厚、黏液阻塞。
外周血变应原特异性IgE增高结合病史有助于病因诊断,血清总IgE测定对哮喘诊断价值不大,但其增高的程度可作为重症哮喘使用抗IgE抗体治疗及调整剂量的依据,体内变应原试验包括皮肤变应原试验和吸入变应原试验。
医生根据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间变应原接触史,或短时间内吸入大剂量气态、烟雾等呼吸道刺激性化学物史,出现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哮喘症状,且哮喘症状的发生、发展与致喘物暴露存在因果关系,结合特异性变应原试验结果,参考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统疾患后,方可诊断。
有确切的数月以上的职业性变应原接触史。
出现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并符合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
早期哮喘发生与工作具有相关性,症状、体征多发生于工作期间或下班后数小时,经脱离或治疗后可缓解,但再次接触后又可发作。
接触常见职业性变应原之外的化学物者,应进行特异性吸入试验且结果阳性。
对于职业接触与哮喘发作关系不明确者,应进行特异性吸入试验且结果阳性。
对于职业接触与哮喘发作关系不明确者,且不具备开展特异性吸入试验的条件和要求,可进行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或特异性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阳性。
符合(1)+(2)+(3)或(2)+(3)+(4)或(1)+(2)+(5)或(1)+(2)+(6)者,可诊断为职业性哮喘。
病人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和体征,突发气急、端坐呼吸、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胸部X线检査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静脉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
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有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气体的病史和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体检双肺呼吸音明显下降,可有肺气肿体征,两肺或可闻及湿啰音。对中老年病人,严格将慢阻肺和哮喘区分有时十分困难,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激素作治疗性试验可能有所帮助。如病人同时具有哮喘和慢阻肺的特征,可以诊断哮喘合并慢阻肺或慢阻肺合并哮喘。
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气管支气管结核、复发性多软骨炎等气道疾病或异物气管吸入,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发感染时,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根据病史,特别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痰细胞学或细菌学检查、胸部影像、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常以反复哮喘发作为特征,可咳出棕褐色黏稠痰块或咳出树枝状支气管管型。痰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痰镜检或培养可査及曲菌。胸部Ⅹ线呈游走性或固定性浸润病灶,CT可显示近端支气管呈囊状或柱状扩张。曲菌抗原皮肤试验呈双相反应,曲菌抗原特异性沉淀抗体(IgG)测定阳性,血清总IgE显著升高,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对该疾病进行鉴别。
职业性哮喘诊断确立后应尽速调离原职业活动环境,避免和防止哮喘再次发作。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接触气流受限和低氧血症。
简称激素,是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
主要通过激动气道的β2受体,舒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分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维持4~6小时)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维持10~12小时),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又可分为快速起效β2受体激动剂(数分钟起效)和缓慢起效β2受体激动剂(30分钟起效)两种。
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有吸入、口服和静脉三种制剂,首选吸入给药。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吸入剂包括定量气雾剂(MDI)、干粉剂和雾化溶液。SABA应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主要不良反应有心悸、骨骼肌震颤、低钾血症等。
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是目前最常用的哮喘控制性药物,常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福莫特罗属快速起效的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也可按需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目前常用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有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吸入干粉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干粉剂,需要特别注意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不能单独用于哮喘的治疗。
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是目前除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外唯一可单独应用的哮喘控制性药物,可作为轻度哮喘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联合治疗用药,尤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和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病人的治疗,常用药物有孟鲁司特和扎鲁司特。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少数有皮疹、血管性水肿、转氨升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拮抗腺苷受体,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以及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等,从而起到舒张支气管和气道抗炎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之一。
分为短效抗胆碱药(维持4~6小时)和长效抗胆碱药(维持24小时),常用的短效抗胆碱药异丙托溴铵。短效抗胆碱药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多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少数病人可有口苦或口干等不良反应。常用的长效抗胆碱药噻托溴铵是近年发展的选择性M1、M3受体拮抗剂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久(可达24小时),目前有干粉吸入剂和喷雾剂,长效抗胆碱药主要用于哮喘合并慢阻肺以及慢阻肺病人的长期治疗。
是一种人源化的重组鼠抗人IgE单克隆抗体,具有阻断游离IgE与IgE效应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作用。主要用于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后症状仍未控制,且血清lgE水平增高的重症哮喘病人。可显著改善重症哮喘病人的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口服激素和急救用药,降低哮喘严重急性发作率和住院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该药临床使用的时间尚短,其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IL-5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肺内聚集和活化的重要细胞因子。抗IL-5单抗治疗哮喘,可以减少病人体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哮喘急性加重和改善病人生命质量,对于高嗜酸性粒细胞血症的哮喘病人治疗效果好。
本病无手术治疗。
通过皮下或舌下含服自身作环境相关的职业性哮喘高危变应原提取液(如尘螨、猫毛、豚草等),可减轻哮喘症状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适用于变应原明确但难以避免的职业性哮喘患者。该治疗方法可减少常用哮喘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的剂量,改善哮喘症状,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降低过敏性鼻炎患者未来发生哮喘的危险性,减少未来新的过敏原种类,远期效果可节约医疗经费。职业性哮喘患者应用此疗法应严格在医师指导下,在有资质的医疗单位进行。
职业性哮喘患者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脱离工作岗位,一般可有明显的好转或痊愈。但如果继续接触,则症状会进一步恶化。该疾病通常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治愈后需要定期复诊。
职业性哮喘患者早期脱离工作岗位,通常能好转或痊愈,如果继续接触,则症状肯定进一步恶化,病情严重者未能及时就医也可能不能治愈。
职业性哮喘患者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除了少数急性发作的重症哮喘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治疗好转后,如无异常情况,通常哮喘起始治疗后每2~4周需要复诊,每1~3个月后随访一次,如发生急性发作则1周内需要复诊,急性重症发作需立即就诊。
职业性哮喘病人的饮食应该多进食富含水分、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增加营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肺部,加重病情。
职业性哮喘病人的饮食应该多进食富含水分、蛋白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如菠菜、花菜,新鲜的水果有苹果、橘子、橙子、梨、香蕉、哈密瓜等。它们富含水分,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富含维生素或是蛋白质的食物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增加营养,应该多加进食,如牛肉、牛奶与瘦肉、蛋。
辛辣刺激性、油腻的食物会加重哮喘、咳嗽、咳痰的症状,尽量避免食用,患者还需要注意戒烟、戒酒。
职业性哮喘疾病的护理需要加强哮喘患者管理教育,加强锻炼,避免受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处于哮喘的易感状态。
职业性哮喘患者需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再次接触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在病情缓解期时但切勿剧烈运动,以免再次诱发哮喘。
避免受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气道炎症,防止急性发作。
患者应学会正确使用吸氧装置,家属应该同样熟知,以应对紧急情况。
患者应学会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客观判断哮喘病情。
配合医护人员每天做好记录哮喘日记。
职业性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在相关职业环境中因情绪激动以及过于紧张诱发哮喘的发作。
针对职业性哮喘,提前对可能导致患上职业性哮喘的高危职业进行工作前体检,减少发病率。如已明确职业性哮喘的患者,可通过脱离与职业相关诱因接触,防止再发。
就业前体检,有特异质及明显呼吸道疾病者不能进入存在致敏原的工作岗位,减少发病的可能。
减少化学物接触,主要措施为封闭或隔离式操作,直接接触化学物品时需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服、帽及防毒口罩。
过敏性鼻炎病人应提高警觉,及时治疗,以预防过敏症状扩展并诱发哮喘。
4843点赞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等.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19,224.
[2]孙道远,张巡淼,宋莉,闫永建,蒋轶文.我国职业性哮喘的病因及诊断现状-附43例临床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9,36(3):231-233.
[3]陈萍,祝巍.职业性哮喘病因与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4):299-301.
[4]马秀文,赵红,方雪莲.7-氨基头孢烷酸职业性哮喘8例支气管激发试验护理体会[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5,23(1):49-4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