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损伤是指交通事故、刺伤、割伤、爆炸伤等造成颈部血管损伤。颈部包含许多重要的血管,如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椎动脉等及其分支。常见的损伤类型为侧壁伤、撕裂伤或断裂,亦可发生动静脉瘘。主要症状有伤口出血、脑神经功能障碍,局部可扪及血肿。严重的颈部血管损伤可导致大出血死亡。颈部血管损伤治疗一般要先控制出血,在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
颈部血管包括动脉与静脉,重要的动脉包括颈动脉、椎动脉、无名干与锁骨下动脉;静脉包括颈内、颈外和锁骨下静脉等。颈部血管损伤可分为三类:
血管受到外力暴击,如交通事故、刺伤、割伤、爆炸伤等,血管壁未破裂,表面看血管壁似乎是完整的,其实内膜层或肌层可能已经受到损伤,这样的损伤没有立刻出血,但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在远端动脉形成栓塞、继发性出血、假性动脉瘤和动脉痉挛。
动脉受到外力打击在动脉壁擦过,未使管壁破裂,但可使之痉挛,引起平滑肌持久收缩。严重痉挛的血管可缩小至原来的1/3,可阻止血流通过,呈白色索条状。动脉痉挛虽常继发于动脉创伤,但创伤不一定严重。 一般仅限于直接受伤部位,有时可波及动脉的全部及其分支。
致伤物造成血管壁全部或部分裂断时,按血管破坏的程度和性质,可分为3种:
仅动脉壁一侧破裂,因动脉壁的裂口被周围弹力纤维和平滑肌收缩所牵拉,裂口不能缩小,会逐渐增大,所以出血多而不会轻易自行停止,需进行伤口处理。
多为弹片穿过动脉壁,动脉壁入口和出口两处穿破伤,其出血的危险与切线破裂伤相同,需立即就医。
动脉完全断裂时,开始出血剧烈而量大。但由于动脉的两端发生蜷缩和损伤性血管痉挛,同时伴有出血后血压下降,易致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因此较小的动脉断裂,不会出现严重的出血致死。
颈部血管损伤见于交通事故、意外事故、生产事故、割伤、刺伤、爆炸伤等伤及脖子周围的血管。战时多见于刀伤、弹伤、枪伤。颈部周围有颈动脉及其他组织通过,是非常危险的区域。本病好发于从事危险工作的司机、警察等人群。
弹片伤、枪伤、刀伤、锐器伤及钝性挫伤都能损伤颈部血管,导致颈部血管损伤,刀伤及枪伤为颈部穿入伤常见的原因。
颈部有颈动脉及其他组织通过,故为危险区。颈部受到暴力打击也可能损伤颈部血管,使内膜层、肌层损伤造成血栓形成。
外力打击致使颈部的肌肉、肌腱、筋膜、韧带软组织、血管损伤。
本病常见于车祸后造成颈部外伤累及到颈部血管的患者,无具体发病率统计。
好发于从事危险工作的人群,如司机疲劳驾驶、醉驾等危险驾驶引起交通事故、意外事故等伤及颈部,警察、消防员等容易发生刺伤、刀伤等割及颈部造成颈部血管损伤。
由于穿入伤的类型及颈部血管损伤的部位各异,因此症状不尽相同,尤其是合并有其他器官的损伤时,更使症状复杂化。常有伤口出血,合并头部损伤时可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合并气管、食管、心脏损伤,可有呼吸困难、血肿等。
血液从损伤的伤口呈喷射状出血,或颈部周围组织内有迅速形成的巨大血肿时,由于急性失血可致休克,但有时小的伤势合并有大血管断裂,动脉的两端发生蜷缩和损伤性血管痉挛或穿孔时,易致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可仅有小量,甚至完全没有外出血的体征。
昏迷、失语、轻偏瘫、单瘫、全偏瘫、截瘫、面瘫等,但以昏迷、轻偏瘫、单瘫及轻偏瘫加失语者较为常见。
颈部血管损伤也会合并其他器官的损伤,有气管、食管、心脏等损伤。
由于颈部血管损伤在脖子周围,可能会压迫气管或喉,可发生呼吸困难。
是由于种种外力作用,导致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分离周围组织,形成充满血液的腔洞,形成血肿。颈动脉和椎动脉的损伤,同时会伴有颈静脉损伤,其血肿多在伤后第2天出现,动静脉血肿比动脉血肿症状出现早。
出现大出血和休克、外压性气道阻塞、空气栓塞和脑卒中等可危及生命。
栓子脱落可引起大脑血液循环障碍,造成死亡或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的缺陷。
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引起的急性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血容量无法维持循环系统向全身的组织器官输送足够的氧和其他营养物质,人体的代谢及其他器官功能紊乱,造成器官功能受损。
颈部血管损伤一旦出现头晕、呕吐、出血等症状,需马上就医,怠慢治疗,严重者会导致失血过多危及生命,可进行血管造影、X线、CT检查、超声检查进行血管损伤的鉴别诊断。
颈部血管损伤后,若出现下列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颈部皮下血肿,血肿持续扩大,出现头晕、呕吐。
一侧动脉停止波动,吞咽困难。
患者面色苍白、心悸、脉搏速度快、血压低。
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失语或偏瘫。
颈部血管损伤,出现大出血、发热、呕吐的情况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情况稳定的患者到外科就诊。
有没有受过外伤,颈部的伤是什么原因造成?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出现?
出现该症状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做什么工作的?工作环境怎么样?
是一种介入检测方法,将显影剂注入血管里。对颅底及颈下段深处的血管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有的血管损伤不会有外出血及向外扩张的血肿。血管造影一定要在患者情况稳定,血压正常,没有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进行。对于颈部他处没有损伤体征而有高度怀疑时,也可进行血管造影。
了解骨折和异物的存留与大血管的关系。
对是否有血管壁破裂、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并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及定位等详细情况,并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及定位。
判断颈部动脉损伤的同时有无发生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等。
有颈部外伤史,颈部可有出血或血肿。
超声检查提示血管壁破裂、管腔狭窄、有无闭塞及血管完全断裂等征象。
颅脑CT可以发现与颈部动脉损伤同时发生的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等。
综上所述,医生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史和检查结果确诊本病。
该部位的穿通伤、刺伤或钝性损伤均能使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损伤,局部可能有大出血或内在血肿,或可触及震颤,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若血肿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若有皮下气肿,则提示并发气管、肺或食管损伤。行主动脉造影术可以判断出血位置。
血管受伤后,其软弱部位的动脉壁向外膨大,也具有收缩期搏动,但与假性动脉瘤不同点是血管壁并未破裂,只是向外逐渐膨胀而扩大。血管造影可以鉴别,假性动脉瘤充填后,排空延迟;而真性动脉瘤充填及排空比较快。必要时行超声检查,有明显的局部搏动性的包块,可与颈部血管损伤进行鉴别。
颈部血管损伤需要长期持续的治疗,直到患者恢复,治疗时要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控制大出血,对症处理,对有血管、痉挛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对血管损伤、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有污染或者可能污染的血管损伤,应立即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常用的药物如头孢、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等。
疼痛严重的患者可给予止痛治疗,如去痛片,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等患者禁止服用。
血管痉挛患者一般可用温湿敷或1%~2%普鲁卡因湿敷,不需特殊治疗。如痉挛持久不消失,则应设法解除。可考虑使用节段性加压扩张术,使痉挛血管逐段扩张。
抗凝药物治疗,目的是预防血栓形成,如华法林、阿司匹林。
注射破伤风疫苗,目的是防止患者感染破伤风,因为一旦感染了破伤风,死亡率可高达100%。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损伤,尽力施行修补,对端吻合或血管移植手术,切除破损管壁,以避免发生继发感染和术后再出血的危险。
如有血栓,应行取栓术,尽早切除水肿、坏死的血管组织。
颈部血管锐性损伤,造成血管破损,急诊病人常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活动性出血。此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循环稳定,以防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抗休克的主要措施是恢复血容量,必要时输血。
颈部血管钝性损伤,一般很少发生大出血和伤口感染,主要目的是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用阿司匹林或波利维等药物拮抗血小板聚集。
大静脉出血的紧急处理措施是暂用手指或绷带加以压迫,在发生严重的空气栓塞时,立即试行右心室穿刺,吸出空气,挽救生命。
颈部血管损伤的预后与损伤的部位、严重性及有无其他器官合并伤有关。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不会影响日后生活和寿命,根据医嘱及时到院复查,有助于恢复,患者在颈部损伤血管之后可能会有脑供血不足的情况,甚至是脑梗死、脑血栓等情况。
本病若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
颈动脉大出血会危及生命,如救治及时,可以治愈,不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在颈部损伤血管之后可能会有脑供血不足的情况,甚至是脑梗死、脑血栓等情况,也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肢体的麻木无力、言语功能障碍,甚至癫痫等症状。有的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的下降,大小便的失禁、吞咽功能障碍、呛咳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颈部血管损伤的患者治疗后3~7天追踪治疗,情况稳定后,1个月后到医院复查一次。
颈部手术后的患者,若全麻还没有清醒时应禁食,待患者清醒可以进食流食,如稀粥、牛奶等。恢复精神状态无不适症状后,可以进食普食。
患者的普食应当营养全面,建议多吃高蛋白食物,如肉类、蛋类、海鲜等。
戒烟、戒酒、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颈部血管损伤的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及工作中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过度活动,并时刻监测病情变化,遵循医嘱正确服用药物,保持积极治疗的心理。
口服用药,了解各类止痛药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术后注意伤口,避免沾水,防止伤口感染。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病情稳定之前注意伤口的护理。
术后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剧烈活动。
出院后,待身体恢复正常,建议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快走,但要避免劳累过度。
颈部血管损伤的患者应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在术后,要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体温,有无呼吸困难或敷料渗血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
颈部血管损伤暂无有效预防措施,多由意外事故引起,一般无筛查措施,如颈部出现不适,尽早就医即可,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发现颈部不适及时就医。
警察在工作中,注意自我防护,保护自己。
司机在行车过程中,遵守交通规则,不疲劳驾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避免与人发生冲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打架斗殴。
4245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36.
[2]徐克,龚启勇,韩萍.医学影像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