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通常提示腹股沟周围的生殖系统、腹腔各器官病变,也包括全身性疾病。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常表现为腹股沟肿块形成,是外科常见病,由于腹股沟肿块种类较多且位置表浅,致使临床上仅仅依靠病史、症状及体征,难以做出准确的诊断。本病可能与疲劳,下肢或会阴部炎症有关,休息和抗生素治疗有效,大部分预后良好。
按照病因不同可将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分为炎症所致淋巴结肿大、结核所致淋巴结肿大、恶性肿瘤或肿瘤转移所致淋巴结肿大以及生理性淋巴结肿大。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形成,除有部分是正常现象外,还可为慢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炎或恶性淋巴瘤等因素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本病多发生于基础代谢消耗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局部或全身感染可诱发此病的产生。
腹股沟淋巴结周围有炎症形成时,可表现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常伴有轻微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较小。
结核杆菌感染可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质地不均匀且互相粘连,活动性较差,从而导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由淋巴结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所致,可见于任何年龄组。此类肿大淋巴结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可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免疫力低下人群容易出现局部或全身炎症感染,容易诱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多以免疫力低下患者多见,无具体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由于炎症、结核或恶性肿瘤等患有基础代谢消耗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根据不同病因,症状也会不一样,多为炎症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当由结核或恶性肿瘤引起时,可能会引起体温升高、消瘦等全身症状。恶性肿瘤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从而导致结外病变。
可表现为肿大的淋巴结,局部皮肤红肿,有痛性,局部皮温上升等。
如由结核或恶性肿瘤引起病变者,可有体温升高、消瘦、盗汗等症状。恶性淋巴瘤还可出现进行性、无痛性增大,呈质硬、融合等表现。
多发生于恶性淋巴瘤,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如侵犯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疼痛或放射性疼痛,表面皮肤溃烂;肝脾浸润引起肝脾肿大;胃肠道浸润引起腹痛、腹胀、肠梗阻和出血;肺和胸膜浸润引起咳嗽、胸腔积液;骨骼浸润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皮肤浸润引起皮肤瘙痒、皮下结节;扁桃体和口、鼻、咽部浸润引起吞咽困难、鼻塞、鼻衄;神经系统浸润引起脊髓压迫、颅神经病变等等。
当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由结核杆菌引起时,患者可能表现出其他结核病症状。不同部位结核病变的症状不同,比如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肾结核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泌尿系统症状。但大部分结核一般都伴有低热、盗汗、消瘦、虚弱等全身症状,部分结核病没有症状。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出现腹股沟区肿块、疼痛等表现应及时就医,临床会对患者进行血常规、B超检查、穿刺活检等,明确疾病情况。
若出现腹股沟区肿块、疼痛等表现应及时就诊。
患者应到普外科就诊。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何时发现的?
淋巴结肿大是逐渐加重的吗?
除了肿大还有其他症状吗?
有无既往病史?
近期有无发热的情况?
通常可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通过视诊、触诊检查肿块边界、光滑度、活动度、质地等特征来判断可能的肿大性质。
可测及肿大淋巴结的数目及大小,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能清晰地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当怀疑肿大的淋巴结为恶性时,可采用穿刺活检加以明确。
正常人体浅层的淋巴结只有米粒大小,质软,光滑可移动,无压痛,一般不易触及。如果腹股沟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质地变硬、不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或变软,有波动感,甚至破溃,则称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需要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的辅助检查明确病因。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一般无需鉴别。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根据病因不同应积极采取不同治疗措施,根据病因可采用抗感染治疗、抗痨治疗及化疗等治疗方式并加强对症支持疗法。一般治疗周期为一周,同时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适量运动。
选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也可选用甲硝唑。可口服蒲地蓝消炎片、夏枯草颗粒等中成药抗炎消肿。
如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酶素等。
肛周脓肿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应以抗炎及局部理疗为主,必要时进行手术引流。肿瘤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癌肿的切除以及淋巴结的清扫手术。
少部分腹股沟淋巴肿大是肿瘤转移或淋巴恶性肿瘤引起,比如妇科泌尿系肿瘤或低位消化道肿瘤转移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可以穿刺或活检确诊。若无手术禁忌,建议首选手术切除肿瘤,目的为切除肿瘤病灶,减轻肿瘤负荷;若存在手术禁忌症患者,不宜手术,可选用放化疗联合治疗,从而控制癌肿蔓延,增加患者生存时间。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所致,需要及时诊断并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需要根据患者原发病来判断预后情况。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原发病不严重者不影响寿命,若原发病为已扩散的恶性肿瘤则可危及生命。
出院后半个月来院复查腹股沟B超,如出现腹股沟局部疼痛或皮温上升等症状时及时医院就诊,腹股沟区不适随诊。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乐观、心情舒畅,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
积极锻炼身体,合理运动,增加肠蠕动,避免便秘。
同时应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病因较多,平日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会释放压力,管理情绪,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滥交,平时定期体检,如发现腹股沟区出现不明原因肿大等情况,应及时就诊,早期筛查。
4916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50-157.
[2]侯胜福,闫迎鸽,车宇.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误诊分析[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9,11(04):196.
[3]韩桂英.超声在腹股沟肿块诊断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