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炎属于一种急性感染性炎症,多发于6岁前的儿童,特别是在出生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更为多见,因为多数婴儿出生后即有对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这是一种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4~6个月时即行消失,2岁前不会出现明显的抗体效价。首次发病,全身症状重,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咽喉肿痛,以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牙龈红肿,触之易出血,继而形成外形不规则的糜烂面,表面覆盖黄色伪膜。由于疼痛明显,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烦躁等。复发性感染好发于成年人,全身反应轻,病损好发于唇及唇周皮肤,表现为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结痂,本病病程10天左右,治疗以控制感染、对症治疗为主。本病可引起继发感染,并易于复发,影响生活质量。
多数原发感染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以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到2岁更多见。可能表现为一种较严重的口炎,急性疱疹性口炎。成人也可能患上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多发于成人,一般感染复发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故又称复发性唇疱疹。
疱疹性口炎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HSV),口腔周围与颜面部皮肤等部位的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所致。单纯疱疹病毒属DNA病毒,可通过接触或呼吸道传染。
免疫力低,当机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可产生少量抗体,但不足以产生免疫力。若机体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消化功能紊乱、疲劳、免疫功能降低或局部受到刺激等引起机体、组织抵抗力下降时,即可使潜伏在细胞内的病毒活跃、繁殖而发病为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小儿。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有传染性,可在幼托机构中引起小流行,30%~90%的人群曾发生或正在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
也可以通过食具和衣物间接传染,传染方式主要为直接经呼吸道、口腔、鼻、眼结膜、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在儿童期尤其是婴幼儿期比较多见,脱离母体后未形成抗体。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多发于成人,与卫生条件和自身抵抗力有关。
疱疹性口炎起病时出现发热、牙龈红肿,触之易出血,继而在口腔黏膜上出现成簇的小水疱,直径约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口腔溃疡发生后,发热可消退,疱疹常见于牙龈、口唇、上腭。本病有自限性,病程约10天左右,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儿童发病急,唾液增多而流涎,患者可有发热、烦躁、拒食,有时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咽喉部轻度疼痛等前驱症状。发病后的3~5天症状最重,口腔症状出现后,全身症状逐渐消失。
口腔黏膜任何部位都可发生,唇、舌、颊、牙眼黏膜与上腭等处黏膜充血水肿,出现水疱成簇,少数单个散在。儿童常伴有急性龈炎,舌背部有明显的舌苔。
唇、口角、鼻颏等区域可发生皮肤损害。先有瘙痒、灼热与肿胀感,随即出现针头大小或直径2~3 mm成簇若干小水疱,疱液初为透明,后浑浊,干燥后结痴。痂皮脱落后可留有暂时性浅黑色素沉着,无继发感染,不留瘢痕。
口腔黏膜出现成簇水疱,水疱破溃后可形成大面积糜烂、浅表溃疡,并可合并感染。
疱疹性口炎多数症状不明显,当出现水疱时,患者可能会认为是上火。疱疹范围大、疼痛明显、影响进食或全身症状严重时患者才会就医。因此,如果水疱多,形成糜烂面较大时,应提高警惕,积极就医。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发生在6个月到两岁幼童时,如果水疱多,形成糜烂面较大时,患儿进食时疼痛,恢复缓慢,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考虑去口腔科就诊。
有没有去往人流聚集处?
现在有什么症状?
有没有发烧等不舒服情况?
是否曾有过类似情况?
目前有无服药?
一般无明显异常,有的细胞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数增加,提示与病毒感染有关。症状明显的患者做此项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继发感染。
为非常规检查,必要时可行脱落细胞直接镜检、病原体检测、抗原抗体检测等。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可以作出诊断,必要时结合血常规及特殊检查。根据在充血的口腔黏膜上出现数目众多,丛集成簇并融合的小溃疡,以及小儿哭闹、拒食、流涎等症状不难做出诊断。可疑时可检查病毒包涵体、脱落细胞或血清抗体以协助诊断。近年来,由于细胞学、免疫学的迅猛发展,已能将单纯疱疹病毒进行鉴别。
疱疹性口炎的治疗方法为控制感染,对症治疗。患本病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多喝水,不要用刺激性的药物和食物,否则会导致疼痛加重。局部可涂疱疹净抑制病毒,也可喷撒西瓜霜、锡类散等药物。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涂2.5%~5%的金霉素鱼肝油,1~2小时一次。疼痛严重者可在进食前用2%利多卡因涂布局部,以减轻疼痛,发烧时用退热剂,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应使用抗菌素。
高热患者可行物理降温,必要时服用退热药物。
进食困难者可静脉输液,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等。
是广谱抗病毒药,本品的不良反应为口渴、白细胞减少等,孕妇禁用。
一般不作为首选药物。
胸腺素肌内注射,左旋咪唑有辅助治疗作用。
吲哚美辛、布洛芬口服。
漱口液:0.1%~0.2%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复方硼酸溶液。
抗生素糊剂:5%金霉素甘油糊剂或5%四环素甘油糊剂局部涂搽。
散剂:西瓜霜粉剂等局部使用。
含片:西地碘片、溶菌酶片等含化。
5%碘苷的二甲基亚砜液局部涂搽。
3%阿昔洛韦软膏局部涂搽。
温的生理盐水、0.1%~0.2%氯己定液或0.01%硫酸锌液湿敷。
本病无手术治疗。
对于复发性唇疱疹可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
采用中成药抗病毒颗粒、板蓝根颗粒、口炎颗粒等。
疼痛剧烈者可局部涂搽麻醉剂。
婴幼儿患者出现高热症状可用水杨酸类药物退烧。
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维持体液平衡、补充维生素等。
疱疹性口炎预后一般良好,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不适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但是容易复发。
疱疹性口炎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
疱疹性口炎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疱疹性口炎患者可于一周后复诊,如果好转,不再复查。
疱疹性口炎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宜微温或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过酸、过咸、过辣、热硬等刺激性食物。
宜吃高维生素的食物,宜吃高热量的食物,宜吃寒凉的非刺激性食物。
忌吃辛辣、刺激性和酒精类的食物。
疱疹性口炎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勤饮水,消除刺激性因素。同时应遵医嘱定时服药,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防止传染。
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保持口腔清洁,勤饮水。
遵医嘱按时服药,病情加重时需及时就医。
日常补足维生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体质,避免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
该病患者应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造成双重感染。
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多是因接触了单纯疱疹感染者引起。单纯疱疹病毒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皮肤、黏膜、眼角膜等部位的疱疹病灶传染,故应避免接触本病患者,预防复发性单纯疱疹感染主要是消除导致复发的刺激因素。
做好孕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改善环境,避免或减少污染,避免被动吸烟。
经常至户外活动和晒太阳,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起居室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与患者隔离,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还需将衣服、被褥暴晒,食具、玩具消毒。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及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4007点赞
[1]李霞,张宗茜,王国芳.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口炎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
[2]王太元,肖红勤,罗毅,陈其平.综合治疗与过氧化氢治疗疱疹性口炎的对比研究[J].CNKI;WanFang,2009.
[3]毛桂龙,白亚芝.疱疹性口炎[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024(006):18-19.
[4]李志宇.疱疹性口炎[J].中国医刊,1965(4).
[5]高燕勤.疱疹性口炎[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014(006):63-63.
[6]马新.干扰素雾化治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
[7]刘洋著.口腔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8:376.
[8]李远贵主编.实用儿童口腔医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151.
回复快